劳动育新人 一小结硕果
手机作者:李旭东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也是劳动人民的本色。五千多年以来,勤劳的中国人民祖祖辈辈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劳作。在乡村城市建房、修建高楼大厦,在街道种植花草树木,在田间种植粮食、熟菜、瓜果等,使伟大的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全国各地到处都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瓜果飘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富民强,十四亿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就是勤劳的中国人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累累硕果。


崇信县城区一小始建于1637年,当时为孔庙学宫,几经历史更迭,数易其名,2004年由原来的崇信县锦屏小学更名为崇信县城区第一小学,2018年11月,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址。


我在1977年调入崇信县锦屏小学,三十多年以来,一直担任大中队辅导员,学校始终如一贯彻落实毛主席“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大力开展劳动教育,一是教育学生搞勤工俭学,通过收旧利废,如收废铁、废纸箱等筹措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利用学农基地,每年种小麦、玉米、高粱和黄豆等农作物,老师带领学生耕种、锄草、浇水、收割、拉运、打碾等,同时,校园后面喂猪三四头,学生利用劳动课给猪拔草、轮换喂猪,全面进行种植养殖体验;三是学校校园、教室卫生每周由学生轮换打扫,学生厕所每周由五六年级各班学生轮换打扫,大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四是冬季除低年级外老师和泥,用砖石块盘火炉,高年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帮助老师和泥、盘火炉、打煤块,一切就绪后每天早上由值日生到校拿柴生火,体验分享劳动快乐。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感悟劳动人民和父母生活的不易,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积极性 。

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以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校认真贯彻新的教育方针,使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教育孩子改掉小皇帝、小公主“娇、骄”等不良习惯,从劳动教育抓起,首先让每个班的班主任、中队辅导员给学生上好劳动教育课,让学生深入了解劳动的重要意义,从而让学生明白吃穿住行所需要的东西都是农民伯伯、工人叔叔用勤劳致富的双手和辛勤劳动换来的,并且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自制小工艺、小创造、小发明、小制作、小编织、小拼盘等等,使他们亲自动脑、动手,感受自己劳动的喜悦。人人争做家务劳动的小能手,在父母的指导下,学做饭菜、学织毛衣、学做商店的收银员、学卖瓜果蔬菜的小商贩,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赚钱的不易。在学校一亩三分的劳动实践基地里,学校精心组织策划,让小小劳动基地在春夏秋季尽量发挥其最大作用,让学生亲身参与劳动,老师手把手教如何耙地、运肥、施肥、点籽,待地里粮食、蔬菜小苗出土后,如何锄草、浇水,麦子成熟了,教学生如何割麦子、打碾、扬场等等。


鲜红的西红柿,翠绿的胡子、黄瓜,紫色的茄子,又大又圆的西瓜,老师教学生亲自采摘,感受收获的喜悦,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不易,感悟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孝顺父母,勇敢担当起家庭、社会的责任,从小树立爱党爱国、爱父母、爱老师、爱长辈、爱同学、爱社会、爱自然、爱花草树木崇高理想。


所以,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要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美德不变色,树立劳动最光荣的道德理想,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劳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