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
潮水在倾情咏唱
(第四部分)
作者:李 霁
主播:正能量
(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
当时间的按钮旋至2017年12月31日,当胜利的礼炮在港珠澳大桥上空阵阵响彻,当数千名建设者隆重庆祝大桥圆满竣工的光辉时刻,远在南亚地区的孟加拉国,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又一个“大国重器”——帕德玛大桥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之中!
帕德玛大桥被孟加拉政府和人民称为“梦想之桥”,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交通支点工程,也是迄今中国企业自主中标的最大国际桥梁项目。它于2015年12月12日动工,于2022年6月25日运营,历时八载春秋。大桥通车后,孟加拉国西南部21个区与首都达卡实现连通,原本一两个小时的行程缩短至10分钟,彻底结束两岸千年摆渡的历史。
(孟加拉国发行的帕德玛大桥纪念钞)
只是,帕德玛大桥实在太难修建了。
首先是水量巨大、流速湍急,而河床又是由超细砂和软黏土构成,极其松软,在此建桥犹如“沼泽地里盖高楼”。其次是帕德玛河洪水频发,暴涨的水流裹挟着泥沙导致施工巷道倍受回淤影响,河床不断发生变化。施工期间需要进行航道疏浚,任务非常艰巨。第三是大桥的设计模式和我国截然不同,监理单位要求更加苛刻。面对诸多世界级桥梁制造难题,又是山桥人齐心协力攻克下这座真正的“碉头堡”,再次创造了桥梁史上的新奇迹。
正式通车的前一晚,当大桥主体全线亮灯,在绚丽缤纷的灯光下,身为帕德玛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的她,眼里噙满晶莹的泪花。她动情地说,我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在异国他乡以一座桥的方式回馈!
她是谁?她就是山桥负责海外桥梁项目技术工作最多的工程师——魏明霞。
头戴白色安全帽,身着橘红色工装,身形娇小却大步流星,在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工地上,参建的13家单位及业主方、监理方就没有人不熟悉这个独特身影的。
魏明霞调入帕德玛大桥项目部前,一直担任钢结构制造工艺研究院结构三室主任,主要负责海外项目的技术投标和生产准备工作。2015年3月,42岁的魏明霞接受组织委派,担任山桥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项目部总工程师,多年的夙愿终成现实。
但梦想的进程从来不是坦途大道,需要随时迎接无数未知的挑战。踏上孟加拉国的土地,只身来到帕德玛大桥工地时,她才明白,为什么前期项目招标时跃跃欲试的国外企业,在实地考察后却纷纷选择了退避,只因为这里的气候条件太恶劣了!湿热多雨的季节,35~40℃的高温,频繁来袭的大雾,神出鬼没的飑线风等,天然地形成了一道屏障,让施工难度超乎想象。
除了天气,痛点还有驻地。“刚报到时,驻地就像是一座遍布荒漠的孤岛,没水没电,住简易工棚,作为女同志生活极其不便,无法洗澡只能打点儿井水简单冲洗,湿热的天气让我的手上脚上都起了成片的红疹子,奇痒无比!”魏明霞诉说着过往,脸上的表情并不轻松,可她一干就是七年多。同事们都说她是“现代版穆桂英”,只要一进施工现场,她就无法像常人那样想问题,她就立刻换成了桥的思维,只要是和桥有关的一切事情,就是拼了命也要坚持到底。
那段时间,她和同事们一起摸爬滚打,高效率完成了帕德玛大桥钢桁梁杆件存储、二拼、桁拼、平立转换、立拼、涂装、钢梁存放等七大作业区的规划设计,组织建设现场各种工装设计、制造及安装,完成现场吊装运输、吊装设备、吊具吊带选型和采购,协助组焊拼装、涂装两大厂房的设计,配合厂房制造和安装单位如期完成两座主厂房的拼装及安装施工。
项目进入拼装场基建后,她几乎是连轴转,没有一晚是在深夜12点前休息的。每天她在集团公司钢研院、中铁大桥项目部、监理、原设计公司这四方之间反复协调、沟通、论证,最终得以解决问题。其中支座处大下弦节点的窄空间熔透焊方案、铁路纵梁原材料缺陷修补、桥位合拢口精确合拢纠偏设计的完美实施,对快速建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前期管理越精细,后期成功的概率就越高。为这,无疑加重了工作量,可又非常值得,哪怕只是改良了一个流程一道工序,也会向成功的高峰递进了一步。”魏明霞深有感触地说。
随着工程的加速推进,一个个技术难题接踵而来。作为总工,除了吃饭开会,魏明霞一直在不停地跑现场“救火”。为加快铁路纵梁生产进度,她提出增加铁纵整体试拼装胎架,并对UB型钢原材缺陷进行了优化;为提高杆件储存能力,她重新规划杆件存放方案,增加存放墩,使得杆件存放能力由原来的3孔增至8孔;为确保工期进度,她调整了二拼焊接顺序,当板厚不大于40毫米时,杆件两侧的立位焊缝一次性焊接完成,节约了大量成本;为解决铁纵打砂房除尘问题,她连夜摸索出一套简易除尘设施……类似这样错综复杂的“选题”,累积下来已办结近百项。即便如此,仍然会有一个又一个中途冒出来的新问题,等待着她去破解。
2016年8月25日,倍受关注的首跨钢桁梁试拼装工作刚一启动就搁浅了。“什么!只能采用‘平位翻转倒立位’技术?没有先例啊!”面对世界上罕见的厚板进行全焊接结构钢桁梁拼装这一难关,在场的专家心头一震,都慌了神,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魏明霞,沉思片刻,她果断下达命令:“通知各技术小组,做好试验的一切准备,力争最短时间完成拼装!”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超厚板焊接技术是桥梁制造中“卡脖子”的难度之最,帕德玛大桥厚度超过70毫米的钢板达到全桥钢板的27.58%,远远超出国内同类型桥梁的比例。同时,大桥主桁节点均采用全焊接整体节点结构,杆件之间全部需要采用焊接连接,这番“硬核操作”简直能让石头开出花来!
好在,捧起帅印的人身经百战,再高再陡的山也能踏出路来!魏明霞白天在工地,与同事们一起工作;晚上翻阅资料,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次次试验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开始……所有的付出和努力,仿佛陷入了一场没有结果、也无法结束的闭合循环之中。时间分分秒秒就像流沙倾覆了每一颗迫切的心,魏明霞心急如焚,但在试验现场,她似乎又比谁都更冷静。
终于,“150米整跨钢桁梁桁架拱度、侧曲线、二拼对接、桁拼、立拼尺寸的精度”这一无比复杂的世界级难题,被她和她的团队攻克了!即使是同行顶级专家,对她们能闯过这项技术禁区也是赞叹不已!解决方法环环相扣:先选择在桥址陆地,杆件运输至拼装场后,在胎架上进行弦杆与节点的组拼与焊接(二拼),接续进行桁片的组拼与焊接(桁拼),在150米跨整孔大节段立体拼装前,采用起重设备完成由平位到立位的转换,最后完成150米跨3D拼装与焊接(立拼)。“终于”两个字此时此刻重过千斤,它影响并决定着建桥的进度甚至成败。“终于”又意味着什么?是突破,是创造,是希望,造一座大桥带动的是一连串世界级水平的技术更新。经过韩国、孟加拉国监理近乎苛刻的严格验收,整跨钢桁梁几何尺寸、拱度、线型完全符合欧标和设计要求。
“拼装成功——”
“拼装成功——”
欢呼声在帕德玛河上空响起,魏明霞和同事们簇拥在一起,只待天边发白的微光从云彩缝隙间投射进来,将所有人的笑容映照得格外甜美灿烂……
优秀的人总能把自己活成一束光,而身边的人自然就成了追光者。出国之前,魏明霞与女儿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那时女儿正在读高一。女儿的一番话鼓励着她——“妈妈,你做好你的工作,我读好我的书,爸爸守好我们的家,我们各人做好个人的事。”
刚刚进入高一的孩子,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常常忍不住在电话里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妈妈倾诉。魏明霞也只能在电话的那一头,帮助女儿疏导情绪。每周晚上十点半到十一点之间通一次电话,有时话到情浓,信号却断了,魏明霞的泪水刷地就流了下来。做母亲哪有不牵挂孩子的,懂事的女儿深知妈妈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她克服了压力,一路从普通班考入实验班,最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大学。填报志愿的那一刻,她写下了——桥梁专业,她和妈妈一样拥有着“中国桥梁走向世界”的梦想。
魏明霞的爱人叫游其军,是一名交警。两人都是湖北京山县人,幼年时结下娃娃亲,考上大学后互相倾慕相爱,成就了一段美妙的姻缘。当听说妻子将远赴孟加拉担任总工,这个不善言辞的汉子咬紧牙关,用一个难得的拥抱代替千言万语。游其军告诉我,不知怎的,每当妻子出现在手机屏幕上时,他的泪总会一下子涌出来。他们都曾梦见过家乡,梦见那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从脚下的泥土一直蔓延到遥远的河岸……
作者:李霁 秦皇岛市文学创作院院长,秦皇岛市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海韵》杂志执行主编。国家二级作家。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奔跑》。作品曾入选《全国知名作家走进秦皇岛》《当代人》《散文百家》《河北作家》《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北日报》等。报告文学《大山里的牧羊人》荣获河北省文联“喜迎党的二十大——新时代 新征程 新故事”主题文学征文一等奖,并入选2022年度河北文学排行榜。策划主编了《秦皇海岳》小说散文诗歌卷、《木兰花开——第一书记扶贫手记》《潮水在倾情咏唱——走进北戴河新区》等文集。
主播:王桂琴,网名正能量。秦皇岛市教育局退休干部。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会员。“京津冀头条”、“秦皇岛头条”主播。从小倾听中央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声音长大,酷爱普通话,喜欢播音。用正言、正气、正声,正能量,为党倾吐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