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社
吴伯箫散文《一坛血》未展开的故事(第四集)
纪念吴伯箫逝世四十一周年 (1906,3.13—1982,8,10)
阚庄锄奸传奇
—吴伯箫散文《一坛血》未展开的故事
吴熙禄
引言:
1944年,吴伯箫根据鲁西抗日根据地负责同志汇报的聊城博平阚庄村的抗日锄奸斗争事迹,写了“鲁西通讯”《一坛血》。此文通过电报稿发往各根据地后,在抗日军民中引起强大反响。作者限于汇报材料和篇幅,很多细节和后续没有进入文稿。名篇效应,读者自然很想了解《一坛血》的背景和相关故事。为了满足人们的愿望,去年在吴伯箫逝世四十周年之际,我奉“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之命,以《一坛血》提供的线索和伏笔为指南,通过查询该地区同时期的抗日锄奸史料以及传说故事,在原文基础上,创作了《阚庄锄奸传奇》一文。近日再次整理,分六集发表,以此纪念吴伯箫逝世四十一周年。
目录
第一集:范筑先殉国聊城失陷 葛家军护村阚庄大捷
第二集:汉奸扮国军民兵被骗 日伪露凶相丁壮喋血
第三集:葛长环陷牢狱威武不屈 大汉奸保狗命无奈放人
第四集:独臂侠入伍侦察连 子弟兵夜宿阚庄村
第五集:端炮楼老先生献计 假成亲二鬼子就擒
第六集:公审会上控诉日伪罪 一坛血前处决刽子手。
第四集:
独臂侠入伍侦察连 子弟兵夜宿阚庄村
再说被接回阚庄的葛长环。由于伤势原因,身体极其微弱。阚庄村民没想到他能活着回来,看到大难不死的葛队长,联想到本村八十多个青壮年的惨死,不免哭作一团!
在葛老先生的引领下,葛长环忍者伤痛来到本家祠堂,幸存者单手伏地叩头,面对盛着殉难者凝血的白瓷坛子进行了祭拜。
闻葛长环被救回后,十几个村庄的自卫队员派代表到阚庄进行了慰问。
面对前来看望的父老乡亲,葛长环回想之前对国军心存幻想、被骗以致造成惨案的教训,沉痛地说:“我算看透了,不管是穿草绿色军装的皇协军,还是穿瓦灰色军装的保安旅,都是和鬼子一个鼻孔喘气的坏蛋。”目睹惨案的乡亲们,自然是有深切的体会。
“以后怎么办?”乡亲们问起他之后的打算,葛长环考虑到本村自卫队短时期内很难恢复的状况,向大家说道:“咱以前不是听说过,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真正抗日的队伍吗,有机会我们投奔他们吧。”众人点头。
几个月过去,葛长环的伤差不多好了。当下虽然剩一只胳膊,但他不荒废自己的武功,天天练习所学武艺,为重上战场报仇雪恨作准备。
过了半月,感觉伤完全好了,这位锄奸英雄,不忘之前的打算,到祠堂里叩头告别死难者的亡灵,怀着肃穆的心情拜别老娘和乡亲,带着几个侥幸躲过阚庄惨案的青年,一路探访打听,投奔到八路军129师抗日先遣纵队。
看到真正抗日锄奸的队伍,回想起被鬼子汉奸蹂躏的家乡,几个人泪如泉涌;八路军首长听着他们诉说的阚庄惨案,义愤填膺,了解了他们千辛万苦寻找八路军的经历,深受感动。
部队首长看到他身体伤残,劝说道:“你愿意参加八路军打鬼子,我们欢迎,可这你一支胳膊怎么打枪?回去在地方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样是为抗战贡献力量啊!”
葛长环一听急了:“我们费了这么多劲找到你们,怎么能回去?求您破格收下我吧!”跟随来的一个自卫队员也帮着说情:“他是我们自卫队的中队长,在阚庄,曽指挥我们消灭过七八十个汉奸呢!”“对呀,俺队长伤残前就能单手举枪射击,百发百中,鬼子汉奸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为了让八路军首长批准葛长环入伍,另一个自卫队员也不无溢美地附和道。
这时的葛长环回忆起阚庄惨案,摸了摸自己的半截左胳膊激动地说:“首长,收下我吧,给我一支枪,我要用右胳膊为我的左胳膊报仇,为死难的父老乡亲报仇!”
了解了葛长环的身份,特别是他的抗战激情后,纵队首长答应了他的请求,根据他会武功的特长,把他分配在侦察连,配了一支手枪。这下可把当初的自卫队长高兴坏了,大呼小叫:“我有报仇的本钱啦!”
葛长环自入伍以后,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和武艺,在执行侦察任务中多次立功。他多想跟部队去博平消灭日伪军啊,然所在部队老是在其他地方作战,听首长的意思,近期没有去他家乡执行任务的计划。
他等着这一天。
时机终于来了。
1940年5月“抗日先遣纵队”与“(范)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合并,并吸收其他抗日组织成立129师22团。
这年深秋,离阚庄惨案发生快一年了,八路军22团要到沙区一带开辟工作,先派侦察连前去摸敌情。作为来自沙区的人,葛长环派上了用场,部队连向导也不用找了。
一个漆黑的夜里,队伍路过阚庄附近。葛长环望到朦胧的村子,那份激动就不用说了,悄悄来到连长跟前说道:“前面那个村子就是我的老家阚庄!”连长一听,说:“太好了!队伍到前面树林里稍住,你到村里打听一下情况,顺便看看家人。但不要耽搁时间。”
一听这话,葛长环高兴极了!离家半年多了,家里就一个老娘,做梦都想回家看望老人啊。“好!”葛长环应了一声,带着一个同志悄悄进了阚庄。
由于本村的葛福生是老私塾先生,又办过“团练”,当地门徒弟子很多,耳目广,葛长环决定先找老先生了解情况后再看望老娘。
凭着对街道的熟悉,来到了葛老先生门前。轻轻推了推院门,门竟然没有上拴,开了。二人蹑手蹑脚,过了影壁墙,发现堂屋东间竟然还亮着灯。葛长环知道老先生晚上有看书的习惯,不觉奇怪,但他担心的是经过去年那场惨案刺激,不知当下身体如何。
二人忐忑不安地心来到窗前,轻轻敲了一下窗框。这一敲不要紧,只听“扑”的一声,灯灭了,接着传出问话:“谁?”一听是老先生的声音,葛长环喜在心头:“大伯,我是长环啊!”老先生一听是投军大半年的葛队长,马上点上灯,开门迎进了二人。
待二人坐下后,老先生倒了两碗水,问他们饿不饿。葛长环摆了摆手,喝了口水说道:“大伯,时间很紧,连首长让我与这位同志来打听一下情况,马上就回去!”
自打二人进屋,老先生一直在流泪,去年冬八十多个青壮年被一铡两半的惨景浮现眼前。听说二人马上回去,也不知道队伍开拔到哪里。老先生对二人道:“村边不远处有炮楼,必须小心。不过,自去年那场大难后,村里已没有几个顶事的人了,鬼子汉奸已不把咱这个村子放在眼里,你们把队伍领进村吧,乡亲们凑点吃的,队伍没工夫吃,就带着。”说到这里老先生抹了把泪,“长环,你投军后,一直没有消息,你娘把眼睛都哭坏了,你得看看老母亲啊!”
作为子女哪有不想娘的,老先生一说,葛长环泪如雨下,刚进村时他本打算先到家中看望老母,但考虑到打听敌情要紧,还是先到老先生家,盘算打听明白了,先让一块来的同志回去报信,自己看看母亲随后回去。
听了老先生的一番话,觉得队伍进村还是安全的。葛长环心想,既然队伍能开进村里,待连队住到村里后再看望老人就有时间了。于是二人匆匆回到村外树林里,向连首长回报了与葛老先生的安排。连长、指导员觉得有理,与其不明真相地前行,不如神不知鬼不觉地到阚庄歇息一天,到第二天晚上行军,或者寻机打击一下敌人,以重振当地群众抗日锄奸的信心!
于是侦察连悄悄进了阚庄。队伍在大街上暂停候命,葛长环领连长指导员和勤务兵来到葛福生老先生家。老先生见来到家里的亲人,老泪纵横,握着连长、指导员的手:“早就听说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打鬼子,杀汉奸,你们怎么才来啊!盼望你们盼得好苦哇!”
连长一只手扶着老先生安慰道:“乡亲们受苦了!从现在开始,八路军就在这里开辟抗日根据地。以后我们共同打鬼子、杀汉奸!”“这就好,这就好!”老先生一边说,一边抹泪。转身指示听见动静来到堂屋里的儿子:“去,通知村里的父老兄弟,我们盼望的八路军来了!”接着指示比较可靠的几十户人家。儿子应声“知道了”,出门到各家下通知去了。
根据老先生的安排,百十号人分到可靠的住房宽敞的十几家安顿,连首长、和勤务就住在葛老先生家。
已经入睡的几十家村民听说八路军来了,被惨案阴影笼罩了将近一年的男女老少,感觉迎来了救星,顿觉报仇的日子到了。于是迅速起来,竭尽所能准备饭食,拾掇房间,供亲人们食宿。知道情况的村民陆陆续续来到老先生家,屋里屋外站满了人,一个个伸头瞅着灯光下的八路军官兵。心里想,老百姓有靠山了!
交谈间,连长指着葛长环问起老先生:“听他说过,去年十月的一天,鬼子汉奸攻村子,杀害了八十多个青壮年,都是一铡两半!”老先生听此言差点失声,带着哭腔说道:“那情景惨啊,男女老少眼睁睁地看着,不少人吓个半死!自此以后,好多小孩半夜里惊叫起来,摁都摁不住。快一年了,天一黑,就没有敢上街的!”
听着老先生的诉说,干部战士一个个握紧了拳头,老先生说着似乎想起了什么,起身说:“大家跟我来!”说着端起油灯走在前面,走出堂屋,大家莫名其妙地跟着。走了几步,葛老先生的儿子明白了老人意思,接过油灯,向院外走去。
与葛老先生一墙之隔的西院北屋,是葛家祠堂。去年惨案发生那天,老先生装的一坛血就存放在里面。当葛老先生领众人出门,向西一拐,来到紧挨着的院门时,村民包括葛长环明白了,只是连首长和几个勤务兵不知内情。
进了院子,拐过影壁,凭着亮光看到的正房,比一般的民房搞出一些。借着灯光迈过五级台阶,进入前出厦下,门楣上方“葛氏宗祠”四字匾额出现在眼前。
连长疑惑着望着四个字,心里想,就是住宿有困难,也不至于让人睡在一个家族的祖先牌位面前啊,于是对老先生说道:“你这是……”话没说完,老先生边开门边说:“进去就知道了!”
随着门开,大家进入祠堂,迎面祭台上一个白瓷坛子由于反光,最先映入眼帘。后面高低几层牌位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阴森怕人。老先生的儿子把油灯放在灯台上,老先生端起灯点亮了祠堂的灯,两盏灯一照,亮了许多,大家这才看清正面墙上还挂着的几辈先人的画像。
老先生从供台下面取出三炷香,借用油灯的火苗点燃,插在供台前面的香炉里。令儿子和葛长环靠前,村民随后,在老先生的带领下作揖叩头。连长他们脱帽行鞠躬礼。至此刻,连长指导员及随员也没明白先生的用意,只是在肃穆的气氛中表示着人民子弟兵入乡随俗的举动。
这时,老先生满眼泪光,转身对满脸疑惑的连首长说道:“坛子里就是去岁乙卯十月二十八日俺村里老百姓的血!八十二个鲜活的生命啊,加上“掌天灯”死的,在路上杀害的近九十个人,就这么没了!亲人的血装在坛子里,也是装在父老兄弟的心里。这个仇,我们记着了,可还没有报啊!”随着老先生带哭腔的话音,在场的人都呜咽着哭泣着!
这时,连长指导员包括勤务兵终于明白了,随即脱帽向坛子鞠了一躬。这时只见老先生矍铄的两眼注视着瓷坛子,颤抖着高声祷告:“在天的兄弟爷们,”看了一眼连长他们,“你们的仇能报了!救苦救难的八路军来了!”说完仅仅攥住连长指导员的手,泪眼里含着感激和期望!
指导员望着苦大仇深的阚庄百姓,尤其是这位把阶级仇、民族恨装在坛子里以表世代不忘的老先生,深感重任在肩。他环顾了一下众人,说道:“各位父老乡亲,阚庄惨案,我听葛长环同志说过,鬼子汉奸的暴行令人切齿!国破家亡。惨案何止阚庄一处!”
连长接上说道:“乡亲们,我们是先来打探一下情况,咱们的大部队,用不了几天就开过来!到时军民齐心协力,消灭汉奸、鬼子,为死难的同胞报仇!”村民握紧了拳头,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
连队干部战士和村民分头睡下,葛长环这才迫不及待地来到家中,怕半夜敲门吓着母亲,翻墙进去。听房内有轻微的鼾声,知道母亲睡熟了,年纪大了睡着不易,不忍心叫醒老人,他强忍着思亲的念头,在杂物房里凑合了半夜。
天亮了,葛母起床来到院子里,听到杂物房里有打鼾声,吓了一跳,以为是讨饭的没处住,翻墙钻到杂物房里过宿了,扒着门缝一看,真是有个人在睡觉。
作了侦查员的葛长环,养成了警觉的习惯,听到动静,睡梦里猛地跃起,他这一动作吓得老母亲“啊”的一声,瘫坐在地上,从迷糊中惊醒的葛长环,一步跨出门外,扶起老娘,立马跪下叫了一声“娘,我是长环啊!”
葛母定眼一看,哭道:“我的儿啊,你走了这么时间也没个音信,把我想死了!”葛长环指了指身上的军装说道:“我参加了八路军了,部队有纪律,不能随便回家。”“这不是回家了吗,怎么不叫我知道,睡在这里?”娘埋怨说,“深更半夜怕您害怕,在柴房里凑合了一宿。”儿子解释道。娘俩抱头痛哭!
葛长环把母亲扶进屋内,这才把为什么来家的原因说了一遍。葛母声泪俱下抚摸着儿子的半截左胳膊哭道:“长环啊,我看见你就想起被汉奸铡死的孩子啊!你是拾了条命!天打雷劈的鬼子汉奸,早晚不得好死!”葛长环抹了一把泪:“娘,队伍来到这里,就是为兄弟爷们报仇的!”
娘俩有说不完的话,葛长环自己热了点剩饭吃了,在母亲依依不舍的目送中离开了家,边走边回头说:“娘,队伍开拔之前我再来看您!”一路小跑,来到葛老先生家报到。
想知道摸进阚庄村的侦察连下一步的行动,请看第五集:
端炮楼老先生献计 假成亲二鬼子就擒
2023年8月10日整理于汶河社区(原金鼎花园南区)
【作者简介】
吴熙禄:大专学历。原莱芜市钢城区棋山管委圈里村人。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培训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政治教师等。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诗集《汶水流情》、评论集《玉壶冰心》、长篇纪实《荣河纪行》、古代历史故事小说《古槐幽梦》、《大明清官吴来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