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三滩精神是三滩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三滩前进的发动机,是三滩克难攻坚的有力武器。
三滩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首先是世世代代的三滩劳动人民,他们筚路蓝缕,艰难前行,开发三滩,建设三滩,使今日之三滩脱贫达小康,2023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三滩镇为“甘肃省文明镇”。其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孝老爱亲人物,文化教育名人,军政杰出人才,能工巧匠等。他们是三滩的脊梁和先锋,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是三滩的主流精神,他们的精神与三滩广大人民勤劳、节俭、吃苦耐劳、勇敢、智慧、坚韧、向善崇德等精神相融合,构成了鲜明的三滩精神。三滩精神是三滩人民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正能量。笔者认为三滩精神有三点突出精神:

一、开拓创新精神
三滩在战国时,牧草繁茂,野树丛生,为羌人畜牧采樵之地。西汉在靖远地区设祖历县,三滩属祖厉县,为屯兵放牧区,有开渠灌田遗址,且有三滩红阳墓葬为证。明正统二年,三滩房氏先祖靖虏卫守备房贵,从安徽合肥引水车灌黄河沿岸高地,命卫兵和三滩居民郭、李、陈、陆等姓,开发吴家崖以下旱地,并率众凿开禹王庙下石洞引水灌溉,使三滩始有水地千亩左右。再如三滩吕氏先祖巩昌府监牧同知吕恒,于明万历四十六年,从中卫调来王得时、张尚贤、虎德、汪可敖、万世勋、张希荣等七杰,修阎家门前大堤,并开挖沣泰渠廿里,中源渠十二里,使三滩水地达数千亩。清康熙廿四年,靖虏卫经历司俞链,又率三滩百姓,开山凿洞,改挖渠口,保证灌溉。清同治时,朱学诗联合徐张等姓,修仁和堤,清光绪时,彭发芝(彭发兴)修兴义堤,任守信修龙兴堤,宣统时,吴锦江、李梦庚(字星垣)、陈颖川(字善伯)、崔钟灵等修边渠堤。民国时,联合村王守信,是县府授予的著名农官,水利老人王国祯、张宏道、王仁寿等,群众口碑均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产党员、全国人大代表、沣泰渠水管所所长何宏发率领三滩群众,淤地近四千亩,新开支渠四条,长约二十公里,新开排碱渠22条,总长24公里,完成河防工程7处,长约10公里,将沣泰渠延长2公里,现为12公里,使自流灌溉达1.5万亩,电力提灌0.49万亩。植树33万棵,造林带11.6公里,兴修道路22.5公里。省劳动模范、朝阳村党支部书记张烈,率领村民在山坪和朝阳山平田整地1400余亩,试种优质苹果树成功,年总产值850万元,人均增收414元,并办起铜矿、选矿厂、脱水菜厂、木柴加工厂、车队等,以副养农促教,投资300余万元,盖起朝阳初中、圈湾小学、吴湾小学、朝阳小学共四座新教学楼,并建有村文化站(含图书室、秦剧团、放映队、广播室),有力地发展了村文化教育。还有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新田村党支部书记金耀信,联合村党支部书记强卫国,中二村党支部书记周志强、陈发忠,中一村党支部书记谢怀志等。县派干部东湾籍人刘政杰,在20世纪60年代,任三滩蛇湾公社党支部书记,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将人畜推磨变为柴油机带钢磨,并给每个生产队购来架子车十数辆,在旱地压砂,还将小川子和张家坪上水,变旱地为水地,达五百余亩。共增产粮食数十万斤以上,提高了全社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功不可没。20世纪70年代初,朝阳村试验成功小麦套玉米带状种植,每亩增产粮食300斤左右,推广至三滩五个村,基本解决了群众吃饱饭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公社副书记李其惠(乌兰镇人)和公社干部徐俊三下宁夏,请来育稻技术员数十名,购来优质稻种,育苗移栽水稻,使三滩种水稻达1.1万亩,亩产平均达650公斤,种水稻还改造了2000余亩盐碱地。三滩人开始自给有余,优质稻米销售省内外。三滩有许多能工巧匠:如石工王守鼎、王璋;发明抽水机、设计制造水磨的魏育贤(字子才);试验稻田养鱼成功的魏克振;车床工耿秉忠;金工李呈祥;木工齐应、朱成美;仿造脱粒机、发明扎扫帚器、方变圆器的吴守勤等。此类人物众多,不可尽数。数十代三滩人民艰苦奋斗,接续努力,锻造了开拓创新精神。

二、报国救民精神
东汉后期,为靖乱保民,三滩联合村张氏(上店、渠旁、大壕)祖先张济,诰封镇东将军,济侄张绣诰封破羌将军;明朝中叶,为保边安民,吴湾村、圈湾村吴氏先祖吴瑛,诰封辽东总兵、提督,其子吴瑾由功升靖虏卫千总、镇国将军;清朝康熙乾隆时,为维护国家统一,出了明威将军高琳(新田村、朝阳村高氏先祖);还有靖远游击、山东兖州总兵靳林;明末清初,有怀远将军徐定鼎(新田村、朝阳村徐氏先祖),提戈靖乱;清同治时,有抗八国联军的振威将军张万发和武举、陕西提督中营千总张应虎(均为中二村百忍堂张氏先祖)。1911年,为推翻封建帝制,圈湾村吴锦江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革命;1931年,为救民于水火,联合村在靖远高小任教的张国威(严如),加入中共地下党,为靖远最早的党员;1932年,联合村张世泰,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参加水泉起义,在王家山战斗中英勇牺牲;全面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为驱逐日寇,新田村张震宇(又名张复基,生前曾任青海公安总队政委、天津警备区政委等职,并著有《血与火》一书,享寿百岁)、张震亚(又名张宏仁,抗大毕业,奔赴晋察冀根据地,任战地医院医生,1942年秋,在河北平山县与日军遭遇战中英勇牺牲)联合村王大觉、王国琩、朝阳村郭鸿义等先后去延安上抗大,参加革命。1950年,联合村王琪在海原剿匪战斗中牺牲,同年新田村杨步全在会宁剿匪战斗中牺牲。1952年吴湾村吴川宗牺牲于朝鲜战场;1958年,在平叛战斗中,联合村魏克毅、王定国分别牺牲于青海海南和西藏;1967年,沣泰渠水管所职工吴念宗、张朋真为保护集体财产,与劫匪搏斗中英勇牺牲;1978年,朝阳村军人赵存林,在陕西韩城施工中牺牲。真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949年8月,中共三滩地下党支部书记崔维江、县委委员王大觉等,遵照上级指示,带领近60名党员和群众积极分子多名,逼降国民党兽力运输十四大队(四二支部),缴获枪支44支和大量弹药、粮食、车辆、骡马及其他物资;同年8月下旬,三滩党支部率领的民兵在安宁渡西岸(碱滩),与东岸陡城党支部率领的民兵配合作战,夺取了该渡口汽船、大量粮食和柴油等物资,如数交给解放军,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1951年,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三滩共有70余名热血青年报名参加志愿军,为全县各乡之首。1936年,由红军第五军军长董振堂率领的西路军进驻三滩时,许多群众为红军推磨做饭,洗衣缝补,支持红军;尤其是联合村爱心人士孙麟,为红军筹粮筹款,并藏红军伤员两名,治愈好潜送归队;新田村村民金正和在大兵道窑洞,为三名受伤女红军送药送饭,伤愈后,亲自去景泰探路,并送其全部归队;圈湾村一吴姓农民,收留掉队姓伍的女红军为养女,待其成人后婚嫁。还有数名家乡青年积极为红军带路。红军爱民,群众拥军,传为佳话。1939年,三滩地下党员张鹏振(字自玉)、崔维江(字静波)组织“救国救民会”,发展会员四十余名,并组织青抗团,发展团员30多名,并举办读书会、演讲会,排抗日戏剧演出,发动民众抗日。三滩一家三代参加人民军队的军人之家有:徐仲瑛、张宏仁、张铭西、贺得杰等九个军人之家。事实证明,三滩人民在亡国灭种关头,具有临危不惧,舍生取义的报国救民精神。

三、崇文重教精神
三滩自明清以来,非常重视教育,清康熙卅六年(1697)后,书院、私塾纷纷兴办,乾隆年间,有乡贤在佛殿庙观办学,培育出诸多秀才、贡生和武举人。嘉庆时,雍老夫子在朝阳寺设帐施教,育出德才兼备者甚多,乡民立教泽碑以纪其功。清光绪庠生王定邦,为三滩教育殚精竭虑,三滩百姓在中一村龙王庙,为其树碑纪功。1929年,营子村老学究陆应聘、陆应楷等办了营子初小。20世纪二三十年代,联合村张思良、张思厚等创办了财神阁初小;高应忠等创办了三台初小;朱可教等创办了安宁初小。1933年,经原环县知事李梦庚(字星垣)、原靖远三青团团长徐振麟(字祥民)、原靖远教育局局长陈颖川(字善伯)倡议,在三滩设完小,经县上批准,聘请王瓒(字玉山)、王恺(字元伯)筹建三滩小学,三滩百姓集资大部,县上拨款小部,二位王先生以校为家,尽心尽责,半年建好三滩中心小学,王玉山任校长,王恺任总务长。当年秋季开学招生。并聘陈景蕃、唐善教、魏子才、张鹏振为老师,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1940年由陆少唐任校长,改为朝阳中心小学,由国民军新三师十九团团长云毓(中共地下党员)赞助500大洋,加之三滩爱心人士捐助,扩建了校舍,修成砖质校门。王玉山、陆少唐、魏子才、陈景蕃、唐善教均为一方良师。从1953年至1967年,东湾大坝人李菁药任朝阳小学校长,并于1958年至1961年兼任糜滩民中校长,他德艺双馨,为三滩教育做出较多贡献。
新时期以来,三滩各村积极筹资建校,广大干部、教师和企业家踊跃捐款助学,三滩职中、三滩初中和七所完小均建成新教室或新教学楼。各村荣获县委县政府“为国育才”光荣匾。三滩每年考入重点高中学生在全县前列,每年考入重点大学人数数十,有硕士上百,博士数十人。涌现出全家考上三个以上的大中专生的重教家庭一百余户;并出现陈兆蕃(字荣生)、陈颖川、王瓒、王恺、陆应楷、朱可畏、王治国等15个教育世家。还有何应访、王守廉、马得恒等六个医学世家。还涌现出自学成才多人。其中有中学英语教师王发福,省美协会员王定奎、张克爱、李建明和白银市著名画师朱守正等。还有省书协会员彭学兴、高振礼等。退休老干部孙振,著有《河韵乡音》《纳甲占法》《夕阳西下话萍踪》等书,为《三滩志》写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白银市青年诗人金发明、市史地工作者何璞瑜,均著述颇丰。著书出版的青年作家有:虎俊英、张建江、丁晓丹、陈玉霞、贾其敏(网络著作两本)等。还出现著名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导演寇世英及有名演员景文元、李文和、崔仲安、吴家禄、吴廷宗、张克晓、常秀莲、陈玉梅、贺玲等。乐器演奏方面,有板胡高手贺得才、高尚品、吴廷伟等。司鼓能手吴家举、彭儒林等。值得一提的是新田村中学教师、校长、著名农艺师高兆文,不但教学优秀,而且文章写得好,还有许多科研成果。他撰写了中小学课本上100名科学家简历,惜未出版;并与南开大学教授杨石先合作,从落落蓬中研究出植物生长素;还单独研究出治西瓜枯萎病农药;培养出小麦良种764;甚至钻研出治疝气的特殊穴位,不动手术,针扎一穴,最长一周即可治愈疝气。中国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孝文化。三滩近现代出现侍母至孝的李梦庚、赵世行和背瘫痪母亲18年的房永江等大孝人物。教育造就人才,教育改变命运。三滩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一脉相承,深入人心,家家重教育,户户出人才。家庭苦供,学生苦学,教师苦教,领导苦抓。已蔚然成风。从三滩走出的政界(含科教界处级以上)著名人物如朱铭心、吴锦江、吴锦洲丶徐仲碧、徐明、徐进、张乃、吴冠伦、孙晓霖、张强(中二)、马勤、吕鸿柱、王仁斌、吴悦、林世荣、杨恺、李玮、陈正蕃、张强(联合)、寇宗福、陆鉴、徐智、何世禄、李琛(又名李勤)、张兴仁、石保国、吕东明、耿明、周瑜等。军界师级人物有秦镜、于恕、王靖民、张洲等;团级、副团级有:孙立功、崔维英、杨安民、徐保儒、来兴国、秦锦川,何鸿勤、朱永东、杨全彪等。有书法家王瓒、吴廷璠、徐祥民、孙达人、陆少唐、王守鼎、于范(于三)、孙践中、陆鉴等。有齐白石高足、善画菊的徐仲玙;善画牡丹的吴冠伦、吕鸿柱等。还有现代派高级画师张志勇、魏靖达等。著名摄影家有陈尚志、房振国和陆建华等。有著名专家、教授何宏生、张东伟、孙立志、张渊、唐树声、徐世俊、孙全寿、魏孔中、崔富强、马良、张平良、张军良等。还有第十届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杨志啸。著名企业家有:虎仁山、安勤、冯常明、高志坚、虎长才、张克安、陈想蕃、张明义、王继珍、李国仁、安毅等。杰出的女性有:徐琛、张颖、高兰花、何朝霞、张治兰、何云霞、张静、王爱玲等。尤为突出的是,三滩出现了房宗荣等数十余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省部级先进人物,带动了群众向上,促进了社会风气提升。人才众多,不可详叙。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崇文重教精神。
以上三点精神可形象地喻为“坚韧不拔的拓荒牛精神”“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和“俯首竭力的孺子牛精神”。三点精神各有特点,互相联系,互为表里,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整体。提出三滩三点精神,仅为个人浅见。不足之处,恳望领导和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建议,使拙文完善,以求为三滩提供精神食粮,促进三滩发展。
2023.08.09

作者简介
张成武,生于1952年,靖远县三滩镇联合村人。1975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大化学系。同年7月分配至定西农学院,从事教育行政工作,1979年10月调三滩职中任教,1990年至2012年依次在朝阳初中丶联合小学丶三滩中学任教,期间任联合小学校长二年,三滩中学办公室主任六年。钻研文史哲及地方民俗文化,爱好写作,曾为靖远,平川、白银等地群众写家谱数册,撰写碑文、祭文等数十篇;2004年主编《三滩教育志》;2021年至2023年,参与《三滩镇志》编纂工作,为靖远县地方志的捜求整理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