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吃梨
文/碧海云天
天津雪梨,山东鸭梨可谓天下闻名,具有个大皮薄、汁多核小等优点。搬运时稍有不慎碰着一点皮儿,汁液就会不停地往外冒。可是,这可人的梨儿,十来岁的外甥儿连正眼看一下的兴趣都没有。我不禁喟叹道:“嘿,现在的孩子们!″
我的童年是在七十年代初的农村度过的。别说吃水果了,就是连见也没有见过,只能从小学课本上分辨出哪些是苹果,哪是梨。至于啥水果是啥滋味,只好在梦里辦别了。
记得第一次吃梨,大概也像外甥儿这般年纪吧,那是姑姑探亲时从大城市里带回的。母亲削梨时,梨汁顺着刀口“叭嗒,叭嗒”地往下滴,我恨不得伸长小嘴去接,看着那白得如雪似霜的梨肉,馋得我直咽口水。母亲削好后,咬了一小口,便递给了我。我伸出舌头舔了舔渗出的汁液,好甜啊!就学着母亲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嚼慢咽,吃着吃着我感觉有点不对头,刚才还白生生的梨肉,这会儿咋变黃了呢?父亲说那不是坏的,吃吧。那上面咋变成锈色呢?父亲也说不出来。唉!吃坏了肚子才不划算呢!我就把吃剩下的梨扔到桌子上,拒绝再吃那只“坏"了的梨。
后来上中学时,在学到《氧化一一还原反应》这一章节时,才揭开了削皮的梨会变色这个谜底。原来,因为梨含有许多矿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才使梨变成锈色。每每忆起童年吃梨的那桩事,就觉得脸红发烧。
我和妻子都爱吃梨,每次买梨时,总爱挑个大皮薄的。个大的梨一个人一次是吃不完的,即使吃不完也不能从中间破开。在我们乡下曾有这样的说法;一个破开的梨两个人分吃了,就意为着是要“分离″的。所以,吃梨,为避“忌讳″,我就和妻子一人一口地吃。我们吃梨时这种奇特的滑稽相,令儿子捧腹大笑,“爸爸,妈妈这样吃是不卫生的″。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好奇地凑上一份热闹。梨给我们家带来了温馨,也给我们家带来了欢乐。
每当我有事外出时,妻总是在我鼓囊囊的背包里塞上几只梨,并柔和地说:“路上吃,"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几只梨,它代表的却是夫妻间的情份啊!有妻子的爱意相伴,出差时才不会感到寂寞和苦闷。梨存放的时间长了,表面会失去光泽。然而,我想里面的甜意则会更浓更醇了。因为失掉的只是那份多余的水份。
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要想知道梨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一尝"。吃梨,使我产生了别样的心情,品出了人生的个中滋味。

作者:陈保付,微信名碧海云天,文学爱好者,有诗散文发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