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王香兰(上海)
难忘的历史
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大营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炸毁,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和袭击日军守备队。在此之后日军先后攻战沈阳、四平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的18座城镇。次日长春陷落。在9月21日,日军占领吉林。在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在1932年1月28日,日军由长春向哈尔滨进发,又在上海挑起事端,从而引发了“一二八事变”。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由于东北军的张学良奉行蒋介石的“决对不抵抗”命令,只有少部分军队奋起抵抗。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被日军所占领。开启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标志着世界步入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从此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战场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所挑起的战火迅速蔓延,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不断地发生了变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解决的社会矛盾。
由于日军猖狂地侵战了我国的东北三省,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城市和村镇的民众纷纷要求抗日,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利用多种形式来开展抗日活动,相继出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学生请愿,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民族团结、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最迫切的要求,从而兴起了中国社会抗日救亡的运动。 1932年2月,在东北全境沦陷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实行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日寇的侵略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国的领土,所到之处实行杀人放火、奸淫掠抢、无恶不作,手段极其凶暴和残忍,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就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始终代表全民族共同利益、体现社会进步和正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的潮流,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就在全国各党派中最早发出了抗日号召。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促成了第二次的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至使全国范围内凝聚起抵抗侵略的广泛力量。中国共产党积极地依靠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联合社会上各界抗日武装军队,在1937年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1个师,总计三万余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由当初的几万人,也随着抗战的进程在逐渐地发展和壮大,在抗战结束时已有百万大军。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这一光辉文献,为抗日战争指明了战略总方针和战术策略。在与敌人军力相差悬殊,而且战争环境极其艰苦和险恶的情况下,抗日军队不畏强暴狂敌,在广阔平原的青纱帐里,在江河湖畔的城市和村镇,在浩瀚古老的林海雪原,在峰脉连绵的白山黑水之间摆开了抗日的战场。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展开了灵活机动和英勇顽强的游击战争。 作战的军队要抵御和忍受难以想象的严寒和饥饿,最残酷时都达到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程度。硬是凭着抗日救亡的顽强意志,坚持抗战14年。同时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也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代价,中国士兵阵亡500万左右,有3500万军民伤亡。日军在中国战死40.46万人。(日本厚生省在1956年3月调查数据)中国军民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有效抵抗和牵制了日本在二战期间向亚洲所投入的百分之六十的军力。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抗战期间涌现出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革命烈士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抗日英雄。这些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奉献青春和生命、甚至牺牲自己亲人的中华儿女,在抗战中表现出坚忍不拔、宁死不屈、前扑后继、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这胸怀民族解放事业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革命旗帜。这充满悲烈的抗日驱虏壮举的赞歌,将随同江河的滚滚波涛而千古传颂。这红色经典所闪耀的华光绚彩将永远与日月同辉。这不仅经历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而且在硝烟战火中鏖战夺胜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这盈涵马列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践行,忠诚捍卫世界和平的雄魂英烈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抗日的历史距今虽已久远,但这段屈辱和悲壮的历史却是刻骨的难忘。情睹这滔滔滚浪的长江和蜿蜒如练的黄河,曾经流淌过多少同胞们的殷红热血。再眷观这广袤的土地和秀美的山野,曾经掩埋过多少先烈们的铿锵忠骨。祖国今天的和平与昌盛,都是华夏民族曾经历残酷的战争,用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所换来的成果。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警钟常鸣,牢记使命,为了民族伟业的昌盛和国家的富强,向着新时代的征程而赴梦前行!
作者简介:
王香兰,居住在上海市。是热爱音乐和歌曲演唱、喜欢琴棋书画的女子。在快乐的生活中不断地向朋友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