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作《乐平道中》以阡陌纵横井然有序的布局,轻重枯湿凝练畅达的运笔,古拙朴茂雄浑洒脱的结字,给人一种祥和鲜活精致欢欣的笔墨情态。书者把宁静致远的情怀揉合了天人合一的哲思灌注到翰墨之中,把一首写实的古代田园诗,以汉隶雄浑飘逸的面貌,重现农耕时期自给自足、安宁和谐的社会图景,通过书法艺术给现代人重温了宋朝时期不仅有发达的城市文明,乡村文明也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
这幅书作抄录自宋朝诗人权邦彦的诗歌《乐平道中》。权邦彦是宋代抗金名臣,他的田园诗是写实的,通过一幅幅图景,表达了农耕社会中简单而富有秩序的幸福感。权邦彦没有陶渊明的隐逸心态,他是因为父亲故去归乡守孝而走进乡村的生活,他虽在宦海中有过挫折,但他是积极入世的。如果说名画《清明上河图》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宋代城市的繁荣景象,那么诗歌《乐平道中》就是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乡村幸福景象的乡村版《清明上河图》。
《乐平道中》通过对农村农事的描述,表达了农人收获的喜悦和乡村社会的恬静生活与道德秩序。书者婷筠很好把握了这首诗的意蕴,其笔墨情态闪现着田园诗的祥和宁静秩序井然的光泽。我们从书作中体验到满纸流淌着五谷丰登的喜感,沽酒喚客、溪流叉鱼的娱悦,赛神还愿、修整水车待来年的愿景。书作字字行行如阡陌田畴,散发出扑面的稻香;一撇一捺如面庞皱褶的汗水,闪耀着辛勤劳作后的愉悦。书者与作者有着灵魂的深度交集,其朴厚端丽的墨韵,犹如远古悠扬钟声的回响。(嘉林)


陈婷筠,笔名怡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北京当代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外艺术名家理事会理事、福建省书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