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兴
人神造化在磨针涧
——木兰山磨针涧吴元弥当家的修行故事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小学语文课本就有李白小时贪玩弄,碰到一位老太太在溪边磨针,皤然省悟,从此刻苦学习,成为唐代著名大诗人。
在武汉黄陂木兰山有一座道观叫“磨针涧”,当家的一位女道长吴元弥,笃定着磨杵成针的再版。
出生在木兰山脚下的研子,贫困的家庭,养不起女孩子,送上木兰山出家。小小年龄,没有文化,进入道教丛林,读经诵经是一个摆在面前的大难题。
好在师傅是张家冲上湾人氏,即我外公的姐姐,非常同情她的窘境,收到门下作为弟子,把她送到湾里私塾读书,粗通文墨。每天上下来去,磨砺了她的意志。师傅还给她布置作业,抄写经书,在抄写中领悟道家修行到真人境界。
老子的《道德经》,洋洋五千字,她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一丝不苟的刻在骨子里,记在脑海里中。练字又练人,抄经是一个好办法,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抄经是修行的一个重要部分。《南华真经》、《冲虚真经》、《文始真经》、《通玄真经》、《黄庭经》一顺儿抄来,达到如醉如痴的地步。
师傅对她的勤奋,投来赞许的目光。师傅有心的栽培,带她云游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等道教丛林,参加各种法事活动,熟悉道教的领袖人物,交流道教修身养性经验。
中医药学是道家的一门基本学问。师傅还给了她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的医学专家,让她认真通读精读,领会病理药理。还手把手地带她踏遍全山,釆集中药,回来制剂制丸,临床实践,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找到生存之道。试图把她培养成全才,师傅煞费苦心,教她绣花纳鞋,设计裁剪衣装,寺庙道观法事装潢用品,缨络缦帐之后类,专开选修课程,递次分班学习,旨在能独立当班一面。师傅用心讲,她潜心钻研,很快掌握了基本功,在同门师兄师弟们中达到炉火纯青。
师傅羽化升仙,她名正言顺升为掌门人。她还收了三个徒弟智明、智修、智德。
俗世红尘中的感恩,念念不忘。我母亲姑母是她的师傅舅侄。每逢青黄不接、闹春荒的时候,她便教她的徒弟挑着箩筐,把我与大弟弟安乐接上山,在磨针涧度避过了饥饿的时光。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也就是一九六五年的大年,我到外公外婆家,接着又上磨针涧,她办了一大桌斋菜招待我们。那情景,那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一场红色狂飙席卷木兰山。她预卜到法难即将降临。她明白凤凰浴火涅槃重生只是时间问题。历史上的会昌法难、同治法难过后重建的使命。便将多年的积蓄银元打包两麻袋,连夜送到张家冲师傳的娘家,以备不时之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被他家一个孩子发现,经常偷着父母拿出去到小卖部换东西吃,日久天长,竟然挥霍一空。到她来取时,对方矢口否认。
对此,她只是一脸苦笑,也没争论计较,权当还一笔人情债,一切从头来。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后来,这家孩子疏于管教,成人后几次盗窃,几进宫的牢狱之灾,算是报应吧,她并没有幸灾乐祸,象没有发生过一样,这也是真人的修行境界吧。
被毁后的木兰山僧道各自回到所在的生产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还俗不入俗,她有还俗嫁给当地农民,她没有责怪,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大势所趋嘛!她却坚守道道心不变。
到了六十年代末期,她到我家汉口大夹街,与我母亲重聚。打招呼,将锅用砂石磨去荤味,还秉承着道家修口修心的宗旨,不沾任何腥荤。不因世变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墨守成规。
在农业生产队劳动期间,她将自己所学医术为当地群众把脉问诊,用中草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解决急难救助问题。特别是妇科疾病,在她的精心治疗下,迅速恢复健康。有一次上街赶集,看见一群人抬着棺材,还在滴血,连忙拦下,说明是产后失血过昏迷。大家带着疑惑,让她按摩淸醒过来,回家开了药方,进行营养调理,这家人感激不已。送来鸡蛋,连说“再造之恩”。
大裁小剪,教当地妇女做裁缝,她义务为大家传授经验与技术,使得她们有一一技之长,为后来走出去打下了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长江日报》发起重建木兰山的倡仪。应运而生启动了木兰山的重建工程。有一次,我上木兰山碰到了她,连忙从身上掏出五块钱表示一点心意。以后上山,如例感谢她对我们的帮助,赠送一本《木兰山诗集》作为纪念。她逢人便讲,安兴是道家的俗门弟子。
让磨针涧重新再伫木兰山,她不辞辛苦到处奔波化缘,足迹遍及全国名山闹市,终于如愿,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了却了人生最大的夙愿,今生无悔。
至性至善,大道天成。深谙人性的弱点,卓出于俗世红尘,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造诣。我的第二次婚姻得到她的指点,我领悟到什么是“真水无香”源头。后来添了一个儿子,她很高兴,托我湾里人表示祝贺。
跨越九旬高龄,功德圆满,无疾而终羽化升仙,她到三界什么位置,不得而知。以她的修行,享受人间香火祭祀,当之无愧。
木兰庙、木兰殿,自发的民间信仰图腾信仰辐辏中南六省乃至全国。凡人善举的人神演绎漂母祠、曹娥不绝顶礼膜拜。关帝庙、岳王把公忠家国抬升到帝王的高度,配祀传统节日上庙的盛会,都是老百姓的造神运动的杰作。
神既然是民间所造,生命力菩提碧树长青。风雨雷电交加过后,依然如故巍峨在民间老百姓心中,肉身的偶像金刚不朽。任何权贵人物都无法比拟。在中国诸神排列龛上安排格外醒目。
我与磨针涧不解之缘,影响着一生。抱朴守真,矢志不渝励志着走过的道路,始终不放弃努力,笃定前行方向。这条道路的曲折坎坷,蹉跎岁月一如既往,不敢说有什么成就,至少是从未虚度光阴荏苒而痛悔……
磨针涧是我的精神支柱,动力之源。而信仰的导师就是吴元弥当家。
大道至简,信仰明灯不知道能熄灭,哪怕是一盏油灯在风雨中摇曳。吴元弥大师为我树立了一尊不朽的塑像,修身修行修心,一生一世不做亏心事,不亏欠任何人。善始善终着自己,俯仰天地之间,无邪才是弥足珍贵,不被尘世中的病毒感染,金刚不坏。
盖棺定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让后人评说……
公元2023年8月15日(癸卯六月廿九)潘安兴,(自号木兰山樵),1949年10月11日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到政府部门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黄陂辞赋学会会长。著有《中华大家庭赋》全书182万字待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