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少陵原
作者:武稳祥
我省文学泰斗陈忠实先生曾说:“作家应关注自己生活的土地,写自己熟悉的东西。”纵横万里终南山北麓,上下千年古都长安城南。东奔浐水、跨河恰与白鹿原并驾齐驱,西临樊川、越川正和神禾原比翼双飞。南屏秦岭、重峦叠嶂郁郁苍苍白云飘,北瞰西安、龙盘虎踞隐隐约约青墙绕。浐河潏河双抱环绕,地貌呈三个台阶。海拔470--630米,制高点就是少陵塚。地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起自引镇、西北迄止塔坡,南北长20公里。东起浐川、西到樊川,东西宽10公里。这里原高气爽,秀景壮丽。倘若亲临其境,令人情不自禁顿觉天阔地展,心旷神怡。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人墨客 达官显贵及俊男靓女们游玩观赏、踏青纳凉的佳境胜地。也是文人墨客们写景言志、畅怀抒情的惬意之所。这里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热土 -— 少陵原。
该原古名鸿固原。公元前65年 因汉宣帝在北部原垴 古杜国封地修建陵墓,故又称杜陵原。相传汉宣帝神爵4年(公元前58、11、)有11只凤凰集于杜陵 呈祥降瑞,故又称北部为凤棲原。后来公元前71年,汉宣帝的结发妻子许平君惨遭霍光之妻霍显的毒害,安葬于原上司马村北。因陵封土小于杜陵,故称小陵。古时 少、小 通用,故又称少陵。因而 逐又称塬为:少陵原。
人常说:唐塔汉塚朱打圈。又道: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这里是风水宝地,人称“古陵之乡”。因而 汉陵明塚、星罗棋布,漫散遍原。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杜陵:杜陵俗称三兆大塚。(东南方的王皇后陵俗称二塚)杜陵封土呈正方形,底每边长175米,顶每边长50米,高29米。陵南中央树立有前清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石碑:“汉宣帝杜陵。”陵南本来修建有规模宏大 富丽堂皇的宫殿、围墙等。由于岁月漫漫,当年的巍峨辉煌已随着逝水流年而烟消云散了。后来皆成农田。当年用时16年 耗费巨资而建成。但见陵塚 芳草萋萋,碧笼绿罩,饱经沧桑。雄踞原首,覆斗端庄。顶天立地,气势雄伟。白云缭绕,壮赛茂陵!现在杜陵四周广植树木 已是万亩林海,郁郁葱葱。杜陵犹如一艘巨舰航行在千顷碧波之中,颇富诗情画意。如今这里已成了西安东南的旅游热点。
追忆当年,汉武帝(刘彻)曾孙刘病已,因遭‘巫蛊之变’被满门抄斩。他虽在襁褓也被囚狱,后来遇赦 流落民间。多亏了丙吉鼎力相助,方登大宝。年轻有为,中兴汉室,真不愧人中俊杰也。
诗仙李白曾经登陵吊古揽胜,挥毫赋诗有“杜陵绝句”云: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我于92年底惨遭车祸后,死里逃生。跛着腿四处锻炼时 曾爬上杜陵,归来乘兴赋诗赞曰:
登 杜 陵
1
满门横厄倚丙吉,
韬光养晦待时机。
金殿昂昂真丈夫,
一步登天鸿鹄飞。
1995、3、14、
2
南北驰骋效武帝,
文武纵横壮汉稷。
雄踞塬头看沧桑,
白云千载诉传奇!
行书至此,汉宣帝和许平君二人的一段真实而又凄美的动人故事、千古流传。诸君可知:16岁登基、为帝54年,雄才大略 文治武功盖世、叱咤风云一生的汉武帝,于公元前87年,驾崩于周至的五柞宫,享年69岁。遵照遗嘱:以霍光为首的四重臣同心协力辅佐、赵钩弋所生的、 年仅8岁的刘弗陵继位,即汉昭帝。汉昭帝聪颖超凡,颇施仁政。年仅14岁时就一举粉碎了燕王刘旦等一大帮人的谋反政变。可惜为帝14年,年仅21岁病崩 葬于平陵,无子。霍光等筛选多人后,立了昌邑王刘贺为帝。谁知刘贺骄横放荡不争气,在位27天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公元前74年6、28,霍光等人共商后 奏明皇太后,即刻罢免了荒淫无道的刘贺。
大臣废帝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使汉朝出现了27天没有皇帝的真空期。正在霍光锁眉犯愁之时,光禄大夫丙吉向他推荐了刘询。若要介绍刘询,就必须先说说“巫蛊之祸”:卫子夫是抗匈名将卫青的姐姐,汉武帝的皇后。生子刘据,也是汉武帝的长子,被立为太子。
武帝晚年有病多疑。当时盛行:对谁若有怨恨,就在一小铜木偶人身上写上名字 扎满钢针,诅咒对方、盼其遭灾。当时有赵人江充 深受武帝的宠爱。江充与韦皇后、刘据皆有隙怨。就借机诬陷他二人暗埋桐人诅咒武帝。武帝即命江充为使,于皇后宫中和太子宫中搜挖出江充他暗中埋的桐人。刘据怒杀江充,武帝派兵捕据。刘据起兵,兵败自杀,卫皇后也自杀。刘据一家全被杀害,仅他的孙子刘病已尚在襁褓 被囚狱中而幸免遇难。长安内外 腥风血雨,株连被杀者数万人。后来田千秋等人冒死上书 为太子明屈鸣冤。真相大白后 武帝悔悟。深恨江充 夷其三族。并修建“思子宫”悔过追怀。
丙吉让忠厚女囚胡组精心怃育刘病已,经常自己贴钱医病日用。后来武帝特赦 让病已入了皇家族籍。武帝在弥留之际,听方士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就下令将狱中犯人一律杀死。丙吉宁背抗旨也不肯开门,双方僵持到天明。武帝也稍清醒了,闻报曰:“天意也”。病已又一次从死里逃生。之后,丙吉送病已到城南尚冠里(今东曹村一带)他祖母史良娣的娘家,托其祖母之母贞君悉心抚养。
当年刘病已在监狱时,有宫廷总管张贺 本是刘据旧部。思顾旧恩,知恩报恩,对病已百般照护。自己出钱延师供他读书识礼,受师于东海澓中翁。病已聪颖勤奋 学业大进。经常由庞留村经东曹村、鲍陂来往少陵原。游览于杜 户之间,了解了许多民间的世情民风 吏治得失。病已逐渐年长,有一次张贺与狱官许广汉说:你女儿可嫁于皇曾孙刘病已。许妻始先不肯,张许二人多次劝导方允。前75年张贺出资,17岁的刘病已和15岁的许平君结婚。在前74年生子刘奭,即后来接班的汉元帝。
话说汉廷无帝、正在霍光犯愁之际,丙吉推荐了刘病已(为帝后改名为刘询)。刘询当时18 岁,通晓经术,举止安和,仁慈博爱,资质甚佳。霍光立即派人迎刘询入未央宫,皇太后和霍光等人面试后甚悦,即刻封为阳武侯。之后,7月25日群臣奉上玺绶,继皇帝位,即汉宣帝。汉宣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坐过监狱的皇帝,难怪人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许平君初被封为婕妤。公卿议立皇后,众皆欲拟霍光的小女成君,但未明言。宣帝不露声色下诏 求寻微时赠剑之女。众知所指许平君。公元前74年11月立许婕妤为皇后。所以古书载:“故剑重逢,宣帝不忘许后。”公元前71年霍光夫人霍显想把自己小女成君立为宣帝皇后,就以重利买通女医淳于衍。借许后分娩之时用“附子大补丸”害死了许皇后。众所周知:中药有9畏18反。只要有两样相克的补药相遇就成了毒药。可怜19岁的许平君就是遭到如此毒计的。后来霍成君如愿以偿 当上了正宫皇后。但也给以后霍家被灭满门 埋下了可怕的隐患。
许皇后英年早逝,汉宣帝悲痛断肠。也知是霍家所为,但他强咽苦泪,隐忍不发,充分显示了他超人的忍耐力。他把许皇后埋在了离他杜陵16里、她的故乡大兆原上。陵塚呈三个台阶,象征神仙居住的昆仑山。寄托着美好的愿望、也足显宣帝对平君多么的情深义重。南北长139米,东西宽134米,高24米,俗称台台塚。许后静卧故土,耐心等待着宣帝给她报仇雪恨的一天。
宣帝在监狱时,因和许广汉同处而结识了湖北房县的王奉光,二人意气相投。王的女儿五次订婚 可都在婚前死了丈夫,王甚忧。为了友情,宣帝继位后,纳王奉光的女儿为婕妤。霍显和成君母女俩阴谋迫害刘奭未遂。宣帝就在后宫嫔妃中挑选出、秉性善良而无生育的王婕妤为刘奭的养母。王婕妤不负重托,精心抚育刘奭长大成人、继了皇位。她不久也被封了正宫邛成皇后。
霍光辅佐揽政20多年,在这期间 霍家的权势遍及朝野,有好几个儿子女婿都掌握着京城和皇宫的戍卫军权。6年傀儡生活的汉宣帝他一直隐忍不发,积蓄力量,伺机复仇。
古曰:“水盈则溢,月满则亏。”公元前68年,大将军 大司马 博陆侯霍光去世。宣帝立即亲政,他首先一步一步慢慢剥夺 收回了霍家子弟执掌的兵权。霍光去世的第二年,霍家也知宣帝对他们一直不满,还想叫成君谋害宣帝。不料有人告密、事情败露、 铤而走险,阴谋叛乱。宣帝奋雷霆之怒 指挥军队将霍家满门抄斩,男女老少 无一幸免。仅霍成君被贬昭台宫 12年后自杀。因此株连数千家倒了霉。据传说:宣帝剿灭霍门之后,将女医淳于衍拘至少陵塚前点了天灯,火烧元凶 祭奠亡灵。许平君的千古奇冤 终于报了仇雪了恨,她也应笑慰九泉了。真乃善恶必有报、大快人心!
我于92年底惨遭车祸后,死里逃生。跛着腿四处锻炼时 曾攀登上少陵,归来乘兴赋诗叹曰:
游 少 陵
1
泱泱大汉一传奇,
悠悠长恨千年屈。
倾城倾国懿德著,
主政六宫佐宣帝。
1995、3、12、
2
锦上添花招妒嫉,
明补暗伤遭毒计。
天理昭昭愤何在?
鸣冤声声泪雨飞!
杜陵东南575米就是王皇后陵,俗称二塚。陵呈覆斗,底边长145米,顶边长45米,高24米。宣帝早年和其父王奉光为友,后招她入宫为婕妤。许后故后,宣帝选她为太子刘奭的养母。王婕妤悉心抚育刘奭,长大后接班继位、即汉元帝。元帝感念养母恩德、为她修建了仅小于杜陵的陵园,称东园。汉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她享高寿70岁而薨,葬东园。阴阳两界 永陪夫君。
在杜陵和少陵之间,今东曹村东北就是汉宣帝的恩公、以后官至丞相的丙吉墓。前清乾隆41年陕西巡抚毕沅勒石立碑一通。可惜无人照管,荒塚四周,乱挖土遁,残破不堪。少缺一角的墓碑横卧路边,特别西北角有一地窖 说明墓已被盗。大地含悲,苍天放声。孤凄悲凉,惨不忍睹!慨然叹曰:前贤入土难为安,残塚破碑泪涟涟。一夜浩劫神鬼惊,千古罪人唾沫淹!
少陵原上 除了上述以外:东有清代襄壮侯张勇及其妻慕氏慕。前几年西安电视台曾去摄像采访。西有唐朝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之墓,以及书法家颜真卿的家族墓群等。还有武周时吐蕃降将拨川郡王论功仁之墓。高望堆村西还有中唐中兴名将郭子仪的陵塚。东兆余村东还有榆林抗日名将左协中的陵墓。南有长安境内最大的古墓群——杜氏祖莹,著名的有西晋名将杜预,盛唐名相杜如晦,晚唐大诗人杜牧等。特别是庞留井村西的敬陵,为唐玄宗的武惠妃之陵。它是少陵原上级别最高的唐墓,雕工精美的石椁曾经被盗,流失美国5年后被追回。38岁的武惠妃就是李瑁之母,她怎么也没料到儿媳杨玉环竟然戏剧性地成了唐玄宗的贵妃。北边还有以大府井(秦王朱樉)为首的明十三陵,2016、4、4、清明节朱氏后裔近百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府井祭祖。我有幸也去连赏樱花带看热闹。归来乘兴凑韵曰:
春游大府井
1
秦王长眠大府井,
岁月沧桑佳壤幸。
西拱陪塚十三丘,
东倚杜陵历衰兴。
2016、3、15、
2
春暖怒放樱海盛,
日丽游观人潮涌。
畅对四面展新姿,
欢迎八方来踏青!
少陵原上的九井十八寨也很有名:大明建国后,藩王两岁便开始修建陵墓,修好后只留一个天井,人死后再封葬。讳避墓、故称‘井’,每一个井就是一处藩王陵。所以临近陵墓的村落多以‘井’命名。如:大府井、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世子井,共九井。每座陵墓派两营兵看守,看守王陵的驻军之地称‘寨’,以后慢慢演变成村落。如:胡家寨、小兆寨、甘寨、查家寨、高寨子、常家寨、兆寨等。东伍村、南伍村等也是驻军之地。这些历史的烙印,都是少陵原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杜陵西北下坡2公里有一个五典坡村。相传唐朝时,王丞相的三女儿王宝钏搭绣楼飘彩球择婿相亲,谁知绣球偏偏被穷后生薛平贵接住。王丞相嫌贫爱富即要悔婚,王宝钏执意不从。和父三击掌气出了相府,在鸿沟岸沟下的寒窑和薛平贵成了亲。后来鸿沟岸沟内妖马逞凶把人伤,皇王出榜招好汉。薛仁贵奋力降服红鬃烈马而拜官。其时西凉国反了女代战,薛仁贵奉命为先行官西征平叛,谁知一去18年。王宝钏宁肯挎着篮儿挑野菜度日,也不愿回相府低头。薛平贵终于得胜凯旋,夫妻团圆!这个故事虽是杜撰,但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秦腔剧《五典坡》世代热演、经久不衰。近些年寒窑几经翻修点缀,焕然一新,现已成了西安城南旅游的热点。
少陵原上不但古陵墓多 而名刹古庙也不少,各村大小均有庙。特别是古原南畔的护国兴教寺堪为樊川八寺之首,大唐名僧唐僧由天竺取经归来,译经19载。664年圆寂 初葬白鹿原。669年迁至少陵原畔,唐肃宗亲题“兴教,”筑塔修庙。大兆村殿堂宏大的大兴福寺也是一座古庙。1939—1949长安县政府就迁驻于此。解放后一直是乡政府和粮站。我鲍陂村的大安寺相传始建于晋代,曾是名僧 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的译经之所。南寺于1865年太平天国的启王粱成富和陕西巡抚刘蓉大战时毁于了战火。北寺现为学校。村中间的药王庙传说始建于唐代,上殿供奉着孙思邈、张仲景、华佗三位名医。保佑四方,香火旺盛,年久失修。墙残房漏,面临危塌,去年夏天翻修,焕然一新。我乘兴笔录盛事:
重修药王庙
1
鲍陂雄踞少陵原,
药王古刹历千年。
保佑四方香火旺,
兴盛八堡世代传。
2017年夏
2
风雨沧桑庙宇残,
重修旧貌换新颜。
风流人物数今朝,
尧天舜日照故园!
我鲍陂村远在3000年前的西周初,周武王姬发封其弟鲍伯的封地就在现鲍陂村,称鲍国,秦称鲍里。在村西二里有一道土梁唤兔儿岭。据说:当年商纣王闻西岐崛起西陲,日益强盛,便心生猜忌,就把周文王关押在河南羑里不肯释放。其长子伯邑考贤而至孝,亲赴朝歌 营救父王,他又被杀害。周文王素有贤名,善卜八卦,有先见之明。纣王忌而不信,即便试之:就故意用伯邑考的肉、包成人肉包子逼叫文王吃。文王明知 但又无奈,为了大业 只好勉强啖食子肉。纣王见状,抚掌大笑曰:“人言姬伯有先见之能,今日观之 此言谬极,若知子肉、何以食之?如此寡智、必无作为,大可无虑矣!”因而 顷刻戒心松弛,即将文王放归。文王由河南逃至我村西的兔儿岭,思子情切,心里发潮,大吐几口肉团坠地,立即变成一只兔子飞窜箭穿而去。故该地又叫吐儿岭。
少陵原上不但古墓古庙多,而且文化人的足迹也遍布满原。《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家喻户晓。苏武就是少陵原上杜陵人。汉武帝时、公元前100年,中郎将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通好。回返时匈奴反悔 扣押了苏武,他宁死不降。就把他流放到渺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放羊。他19年披霜卧冰、吞毡咽雪,忠心耿耿,凛凛气节昭日月!后来汉廷硬向匈奴要回了苏武,长安数十万人民热烈夹道欢迎白发苍苍的民族老英雄,汉昭帝即封他为典属国。他的英名千古青史流芳!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在少陵原上留下了漫游的足迹和光辉的诗篇。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平易近人,《杜陵叟》和《古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锦绣樊川、风光秀丽。古曰:“城南韦杜、离天尺五。”韦曲杜曲两大望族人才辈出,历代光宰相就出了26位之多。尤其是诗圣杜甫由河南西来长安求取功名不遂意,在古原西畔客居了13年之多。杜甫就以少陵原作为第二故乡,所以才有“杜曲幸有桑麻田……”的诗句。因而号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我去年春节有幸到成都拜游“杜甫草堂”时,就看到碑亭的石碑上刻着前清康熙的17子果亲王允礼书写的“少陵草堂”,书法沉稳,润泽扑雅,旷世精品!杜少陵当之无愧地成了他的另一雅号。西安东南的青龙寺就在古乐游原上,乐游原也可算是少陵原的余脉。晚唐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是千古流传。……
行文至此 不禁有人要问:你以上咋净说了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老事情?那现就说些新一点的:我少陵原上除了历史悠久外,气候宜人,土地肥沃。人民勤劳,物产丰富,盛产小麦 包谷 红苕等。由大雁塔至引镇的雁引公路联接南北,自韦曲到鸣犊的韦鸣公路通贯东西。包茂高速公路越原向南箭穿而去。西康铁路由西安沿着古原东畔一头钻进秦岭南下安康。不远的将来 西安4号地铁也将建成上了古原。随着太平盛世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原也在翻天覆地发生着喜人的巨变,交通越来越便利了。
少陵原上人烟稠密,村落星罗棋布。居中的大兆村有14个组,1017户,3328人,连驻镇单位共有5200多人,耕地5015亩,应名列魁首。南边的庞留村有12个组,630户,2470人,耕地4200亩,应居第二。北边的三益村(鲍陂)有10个组,854户,2874人,耕地3200亩,应居第三。司马村有8个组,828户,2240人,耕地2200亩,应居第四。(杜陵乡末算)余者尚多恕在此都一概简略。
各村都有俊杰名人给桑梓争光添彩!特别是庞留村,它本是许平君的故乡,也是汉宣帝的童年乐园。
我鲍陂村的青年书法家呼延小舟,号少陵居士,斋名无风堂。善诗词、工书法,后起之秀,多才多艺,德艺双馨。现为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为西安西门书写对联。尤其是在去年重阳节,他为了发掘少陵历史,宣传少陵文化,成立了少陵文化研究会。他任会长。长安区作协主席张军峰等领导出席。文化名流高朋诗友 道观主持等精英荟萃 群贤毕至。喜气洋溢 隆重热闹。我归来侧记盛事《情洒少陵》,文后有诗云:根扎故土壮少陵,华芳神州颂太平。雏凤凌空翔盛世,老骥俯枥夕阳红!
纵观世上有许多事只是凭口头流传,随着日月飞度 老人越来越少,有些事就难免失传。面对当前的拆迁热潮,有多少村落被迫消失。鉴于此情,我想只有文字才能留一点乡愁。因而尽管我才疏学浅,但也不揣浅陋,用这拙手笨笔、查询有限的资料,啰啰嗦嗦 陈述如上。我本年逾花甲 桑榆暮景,若能为生我养我的故乡增一点萤火之光,也是我孜孜以求的夙愿和向往。此篇倘若有用,亦乃吾之幸也!
最后用陈忠实先生精辟独到的一段话,来作为本文的结尾:“岁月更包含着某种沧桑、人的追求、人的创造、人的精神 和人文情怀,人在现实中奋斗,瞬即就会成为过去、成为历史。”
—— 我说山河岁月· 西安晚报2000、5、19、
武 稳 祥 2018、10、14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