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郎织女故事探源
作者/加贝
每年的阴历7月7日,我们南阳称为七巧节,在这一天,女孩子会祭拜织女,祈求学的一手好针线,并且老人们常说,如果在这一天晚上呆在葡萄架下,就能够听到牛郎和织女相会的脉脉情话。小时候,牛郎织女的故事总让人很是感动,为爱情坚贞不屈的牛郎织女,善良的老牛,也憎恨可恶的王母娘娘,更是喜欢那些飞在一起,为他们搭建鹊桥的喜鹊,时至今日,南阳大地上,依旧到处都有喜鹊的身影,让人喜欢……

更多的时候在七夕这一天,我们会在大人的指点下望一望天空中,寻找牛郎织女星,觉得非常神奇。
长大以后才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起源地就在河南南阳我的家乡,彼时只是只言片语的了解,没有做深入的研究。
又逢七夕节将至,带着好奇心去探究上网查资料,得到如下内容。
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牛郎庄,在南阳城南20里距离的宛城区溧河乡,有一个牛郎庄。牛郎村里有一条小溪叫石榴河,上面有一座桥,被称为鹊桥,令外按照碑文记述,石榴河的对岸有个史洼村,清朝前期就叫织女村,传说该村是织女所在的村。石榴河的水流入白河,最后汇入了大海。

因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历经千年,人们以此怀念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
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杜全山做了大量工作,他搜集了大量的史证和文字、图片材料,先后多次策划制作了见证“七夕”和牛郎织女起源的3套临时邮戳和系列明信片。受市文化局的委托,具体实施了“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南阳”的申报工作,2007年,南阳为“牛郎织女”发源地的非遗才算申请成功。南阳申请非物质文化遗址。
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有以下几条。
其一,东晋诗人苏彦写了一首诗词,《七月七日咏织女诗》:
火流凉风至,少昊协素藏。
织女思北沚,牵牛叹南阳。

这其中的南阳一词,事实清楚,对牛郎织女的故事地作出了明确说明。
其二,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殷云的《小说》也提到“天河之东有织女,许嫁河西牵牛郎”。
天河,指代的即是南阳白河,证明牛郎织女的故事发生在南阳白河两岸。
其三,南阳在汉朝时期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其中南阳汉画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南阳现存的汉代画像石有《牛郎织女》图,这汉画石刻是经过千年的历史风霜保存下来的遗迹。而关于牛郎织女的石刻在中国其他地方尚无遗迹。
以上三条佐证,可以说明牛郎织女的故事的起源地,即为河南南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