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多吃点!”婶子走过来,把菜盘换了个位置:“来,吃,吃——”
“那你要不嫌你婶子做饭不好吃,就干脆来我们家代伙吧,我们也能沾你点大米、洋面的光。”
“这——”
“说什么,”李姝白了父亲一眼:“人家在那吃的好好的。”
“——”我摸不着头脑,不敢发言,便向李姝求救,而这时的李姝便端起饭碗走向锅屋吃了,剩下我们三个大人,还有一个最小的书记儿子。
吃完饭,我走了,李姝出来送了我几步,在院门内就回去了。我又沿着村街回学校——西庙。
第三天上完课,我回到寝室准备做饭,王老师来到我面前问我:
“李老师,前天中午吃的还满意吗?”
“很好。”
“李书记咋样。”
“很好。”
“那天李姝在家吗?”
“在,饭是她做的。”
“李姝做饭还行吧。”
“很好。”
“那就好。”
“我送你。”我站了起来。
“你不是忙吗!”
我步出村庙,把她送到村道上,我便往回走,李姝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想说什么没有说出来,便快步的消逝在村道上。
“李老师,我给你说,”王老师看了看周围:“那李姝咋样?”
“什么咋样,很好。”
“那就行了。”
我摸不着头脑,坐在寝室内,看着当日的教纸,报纸上正连篇转载中央一号文件,从文章中我知道还有个叫小岗村的村庄,这儿人真屌能台,率先吃了农村改革的大螃蟹。
晚上,我刚把大门关上,李姝推门进来。“李老师,你怎么回来了。”“我来拿个备课本,准备回家备课。”
“好啊,学生有你这样的专心的老师,也是幸运了。”
“——”李姝低头走了。
门又开了,小和尚走过来。
“李先生,李姝妈妈来了。”
“哦,”我忙走出屋:“婶子,你来啦,有事?”
“没事,”她迈步走进了我的寝室:“李姝没在这?”
作者简介:李保璧,安徽灵璧人(微信15952897255),经营假山园林、河道护坡、景观石供应公司二十多载,笃志于灵璧奇石文化的传播,深受业内外各界人士好评。酷爱文学创作,在近百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随笔、诗歌等文学作品二百多万字,《渤海风》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中篇小说巜老屋》获《小说选刊》征文二等奖,连续荣获两届“宿州市文学奖”、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先进个人,出版了《三月柳》等三部个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