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七九三”厂
文/李大法
三、在企业中锻炼成长
我在七九三厂虽然只呆了近四年得时间,但企业的正规管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产秩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得印象。更重要的是组织上对我的培养锻炼、集体的温暖和老师傅们的优秀品格以及细心帮助、关心爱护,更是使我终生难忘。
刚刚来厂工作的时候,尚不满17周岁,社会的事情懵懵懂懂,觉得既然工作了,就要珍惜这份工作,尤其是和那些下乡的知青相比我们算是幸运的。所以,工作中心无旁骛、只顾埋头干活。在后来与人的交往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深感自己文化浅薄、知识面太少,不但比别人差很多,而且也很难把工作干的更优秀。
因此,激发了自己干好工作、争取上大学得热情和斗志。
一年多后,我在工作中就被评为车间的先进工作者,两年后就被车间评选推荐为厂级先进工作者。大照片上了厂门前的光荣榜,车间领导还要委任我为团支部副书记,其实,那时的我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既不会讲话,更不会什么管理,可谓拉鸭上架,力不从心。但组织上非常关心培养我,团支部的大哥大姐对我也非常友善,协助、支持我大胆开展团支部的工作。与厂团委的联系也尽量让我去,厂里成立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小组,抽调有关优秀工人组成,车间也推荐我参加,厂里组织的“五一”游园、成立游泳队、民兵集训、打靶、去农场劳动,车间也都为我创造条件。
记忆中最深的是就是第一次随车间领导和老工人出差。
营口当时有一个我厂、我车间援建的电容器厂。
因工作需要,车间让我随领导出差,这是让我万万也没想到的。自己不过是一个十几岁刚刚转正的学徒工,这样的好差使怎么会轮到我的身上。
当接到通知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当被证实是真的时,自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觉得领导对自己真好,真的信任器。
回家告诉父母时,老人也不禁为我高兴,并说这是领导在培养你,你自己应记在心里。
这件小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期间国内外的公出至少也有过百千次,但第一次出差时的种种之情形至今依旧历历在目。记得那是1974年4月的早春,寒冬逝去,天气回暖,地上绿草茵茵,果树的花朵含苞欲放,走的那天晴空万里,春风送暖,让人心情格外的舒畅。
我们乘坐的是当年长春到营口的308次慢车。上午9点多开车,晚上7点钟到达终点营口。以后我读大学到鞍山,这趟车不知又坐了多少次,每当乘上这趟车,当年第一次出差的情景,不觉显现在眼前,这人生的第一次与以后的无数次可谓是人生的巧合,或是冥冥天意。
当我们一行人到达营口时,营口电容器厂的领导和同志已到车站迎接,并把我们安排到营口旅社。
营口旅社是当年营口最好的接待单位,里面旅客不多,清静整洁、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待客热情、房间空气清新(可能是靠海的缘故)、床下空无一物、一尘不染,住的非常舒服。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参观了工厂,做了技术交流,因为是我们援建的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和我们车间的一样。设备、生产流程都很相近。企业对我们地到来非常热情,除尽力安排好我们吃好住好外,走时还送了我们一些海产品的礼物。当时,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此时,长春的花卉正含苞欲放,而营口的花卉已经开始凋谢了,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我们两地的气候差距。因为临近“五一节”,市场上的海产品又多又新鲜。尤其是虾皮,我们买了好多准备送亲戚朋友。当年,用报纸晾晒在旅社床下的情景至今都格外清晰。
伴随着组织地培养和锻炼,自己在工作和政治上也在不断成长进步。入厂三年来,也就是在自己20岁的时候,既1974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诞辰的这一天,车间党支部决定由老师傅孟涛、杨贵厚两位党员介绍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记得当年在填写入党志愿书和宣誓入党誓词时,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心想自己这么年青就加入了党组织,这完全是组织和领导重视培养的结果,自己一定不辜负组织领导的期望,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多学知识、多做贡献、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前几年,我在办理亲属关系证明时,有关部门为我复印了我1974年在七九三厂五车间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当再次看到四十多年前填的入党志愿书的整齐字迹和内容时,入党时的情景再次浮现在眼前,是啊,我在七九三厂工作,才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但厂领导、车间领导、同志、同学,都给予了我太多太多的关心和帮助。
饮水思源,厂里良好生产、办公环境、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车间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五车间当时全厂最大、人员最多、任务最重的生产车间)、淳朴友善的工友和同学们给了我人生起步的良好启蒙和影响,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做事,使我在工作之初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并能够在复杂的人生道路上没有迷失方向。
如果说这四十多年工作上有些进步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讲,动力源头就是七九三,就是五车间,就是对我格外器重培养、帮助教育的党的组织,也是党团支部书记周淑明、付桂琴以及早已故去的班长贾喜林和孟涛老师傅,这些帮助过我的人,就是集体团结正气、友善与温暖。
这些政治营养,给予我的正能量,促使我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行。1975年,我来厂已近四年,当我满怀信心争取上大学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我的想法和人生轨迹,使我走上了一条从未想过也没走过的道路。
记得那是1975年4月的一天上午,正在干活的我突然接到通知,让我去车间办公室,说上面来人要了解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情况(我是厂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小组的成员),老师傅说你最好换身衣服,这样显得对来人尊重,于是我回到宿舍,换下又黑又脏的工作服,换了一件有军扣的草绿色衣服。
当我快速来到了车间办公室,看见办公室坐着一男一女两位40岁左右的陌生人。车间书记周淑明给我介绍说这是上级机关来的两位领导,到厂了解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情况,女同志姓刁,长的很漂亮(后来成了我的对桌同事),男的记不清了。
当时,他俩对我都很和蔼,也很客气,简单说明来意后,便让我介绍学习情况和学习心得。当我说完后,那位女同志又问我有什么爱好特长,我说爱好读书、游泳、乒乓球、唱歌、吹笛子。
中学时代我是学校战宣队吹笛子的,可以达到独奏水平,他们都笑了,说你个子不高,爱好还不少呢!
事后回到班组,一些老师傅问我见面的情况,有的则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还有的说你被不住有好事呢!但我当时什么也没想,也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只是觉得这件事多少有些突兀。
周末回到家里,我把此事和搞人事工作的母亲说了,母亲说现在省里正在工人中选拔青年干部,这件事会不会和“选青”有关。果不其然,不久,车间通知我到厂组织科有事,我说什么事,他们说好事,你可能要走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了组织部,组织科的领导接待了我,并对我说,省里按照中央的指示,正在工人中选拔青年干部,你由于表现突出,既是厂里的先进,又在去年入了党,所以厂里推荐了你,经省电子局前几天来人初步考察,你已被选中,过几天你就要到省里工作了,你是咱们厂推荐出去的,以后在省里工作就是领导了,要对厂里多关照、多支持。
当时领导说地这些话,我似懂非懂,然而到省里工作以后,我才知道了外面的大千世界,知道了太多的东西,体味到了厂里,领导讲话的意味深长。
不久,我便接到通知到省里报到,经在家“五七”干校几个月的培训考察合格,正式分配到了省直机关。
由于体制的原因,我虽然各种关系都办到了省里,但省里选拔的4批400多转为国家正式干部的人员,工资仍由原单位开,我在省直部门工作三年后,于1977年参加高考并在78年3月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涯,由于我符合工龄五年以上可带工资上学的条件,七九三厂又给我开了四年工资,每月将44.50元(2级工39.50元加5元副食补贴)寄到学校,直到毕业参加工作。
回想这么多年七九三厂和五车间给予我那么多的温暖、帮助,使我能够健康成长,真是觉的无以回报,只能心中默默的感恩七九三厂给的我一切和人生最初最美好、最纯朴,最真实的回忆。
如今,当年的七九三厂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昔日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电子工业也已成昨日的黄花,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集成化、智能化的信息产业。
现在只有湖光路两侧昔年的老式建筑和参天大树,好像还在默默地叙说着往事,见证着七九三厂当年的鼎盛!
七九三厂,她是萦绕我心头,永远、永远挥之不去的情感和记忆!
作者:李大法 写于2023年8月
作者简介:
李大法、男、曾任吉林省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吉林省政府法制局副局长、吉林省政府法制办主任、吉林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法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委组织部公考命题专家、考官、讲师团成员、吉林省委党校客座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