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城市,心在乡村
作者 黄宏宣
同事家的孩子三年前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了南京,商定今年国庆结婚,这可忙坏了可怜的老夫妻,从购房到装修,从酒店到请柬;从城区到乡村,又从乡村一次次辗转到城区……风里来,雨里去,累得他俩整日整夜都是腰酸背痛、苦不堪言。
可是,婚后没几天,乡村家里四年前刚建好的两层漂亮小楼在陡然间却成了摆设,因为儿媳吵着必须要在城里居住,就这样,朋友俩牙缝里的钱都使完了,还债台高筑,才在城里买了套60平方米不到的破旧小屋。这套房子,在他们老家,几乎是找不到的淘汰品。
孩子的婚是结了,朋友一家却负债累累,他们满脸无奈地忆苦,祖祖辈辈生活在乡村,粮食自产、蔬菜自种,院里的家禽家畜数不胜数,还有甘甜的井水和用不完的沼气,日子过得挺是惬意。如今,儿子和儿媳婚后非得要进城,还因为带孩子,要求父母以后和他们一起住,可乡村有他们的家、他们的邻居、他们的田地、他们的祖坟,他们几十年累积的乡村情结……所有的这些,朋友一家无论如何也无法割舍。
一脚在城市,一脚在乡村;城市的家难留,乡村的家难回!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式的家庭悲哀?
乡村,一个好听又让人心醉的名字,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自然罗立的小村落,或卧在蓝天白云之下,或躺在青山绿水中间,人们都沐浴在秀美山水的怀抱,走在真实又灼热的土地上,这里有令城里人羡慕的蔬菜和水果;有鲜活的鸡鸭鱼肉;有清凉、干净的晚风;有梦中的儿时玩伴……可乡村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火车地铁,没有看不到尽头的水泥马路,没有咖啡屋,没有干净整洁的公共厕所,没有饭店影院,没有图书馆,没有公园雕塑……
在乡村,生命与自然相依相偎,那一刻,人、树、畜、禽等很诗情画意地栖居在一起,在乡村,人、自然、宇宙是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统一,而这一切,城市都没有。城里只有水泥和玻璃,还有数不尽的金钱和娱乐,城里还少有月亮,少有星星,少有狂风,少有树木和新鲜的氧气……
乡村,处处都是好美的风景,煽情的情怀。而更多的人却想尽一切办法逃离乡村,涌往都市。2013年中秋,河南省就有一个脾气很硬的青年,他的妻子因为不愿回丈夫农村的老家,丈夫特别生气,觉得妻子不该嫌贫爱富,并把妻子赶下车,将其一人丢在高速路上,自己独自驾车扬长而去。
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尽管居住南京市区多年,可对家乡的土地依旧怀有特殊深厚的情感,农村有我小时候留下的梦,有我无数的儿时同伴,有我年迈的邻居大叔,有我数不尽的亲情……虽然我现在不能在沃土上耕耘播种、除草施肥、挥镰收割,但只要有闲暇的时间,还是喜欢带着妻儿走到乡下,蹲下身子闻一闻清香的故土,满怀深情地凝视着家的模样,因为是这片家乡的沃土养育了我,没有乡村的泥土,哪有我今天的都市生活?
如今,乡村人越来越多地涌到城里来了,他们有的为了孩子读书,有的为了孩子的孩子读书,争先恐后地想做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而城里人呆在城市也很不耐烦,一簇一簇地来到乡村,争先恐后地吃乡村饭菜,住农宿,呼吸新鲜空气,在自然的山水之间嬉戏。
乡村是好,可人们却不愿意在那里久居。那里,交通、医疗和购物都不方便,蚊虫叮咬,卫生设施简陋,于身体有诸多不便……原来,乡村只是一道深藏于内心那唯美的风景,是心中深藏的一个美梦,只能暂时欣赏,不可以长期停留,因为凄冷的环境终于敌不住热闹都市的诱惑。
你看,人呀,总会有这么的矛盾,可最终还是需要脱离自然,不管你身在城市还是乡村,所谓的栖居也都只是姑且而已,许多人就像我一样,要到多年以后才发现,即使在城里买了房,自己却依然不适宜做所谓的城里人,因为他们的心和根都扎在偏远的农村。犹记得当年的我们,是如此的纯真,懵懂的少年们,那样的美好,终究岁月老去,敌不过这般流年。
光阴荏苒,我们当初的年少轻狂早已不复存在。如今,我也人到中年,当身边的人渐渐老去,我们也离生的距离渐行渐远,离死亡的恐惧越来越近了。正所谓,昨日渐多,明日渐少。
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否还会想起曾发生过的一切?是否还时常记得自己曾生活过的乡村?
附:黄宏宣,江苏省作协会员,国家三级创作员,在各类刊物、网站发表作品七千余篇,十多篇散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并出版散文集《我这十年》和长篇小说《深深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