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桂香飘三益村
文 / 武 稳 祥
红旗猎猎迎风舞,八月桂花遍地开,…… 前天(8、23日)处暑,我们终于告别了酷热难耐的炎夏、迎来了比较凉爽的金秋。秋天·天高云淡,气爽宜人,金桂飘香,瓜果满园,硕果累累,是收获的美好季节。广大农民朋友都满怀喜悦,收获着满地金色的、丰硕的、丰收的果实。

“辛勤十载苦寒窗,鱼跃龙门今辉煌!” 8、22上午、大兆街道在航天红色会客厅隆重召开“2023年度中高考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对大兆辖区141名优秀高考学生、和6名优秀中考学生进行了表彰。区领导和大兆街办全体干部、以及辖区内19个行政村的书记、全体优秀学生等200余人均参加了这次盛会。共话大兆街道高考的丰收成果,共享莘莘学子成功的喜悦。

我们三益村(鲍陂)在四周邻村也算是大村大社,历年以来各项工作都走在全乡的前列,今年也不例外。继街办开会表彰几天之后,2023、8、25、上午,在‘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大兆街道三益村2023年度中高考优秀学生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这次已是我村第5次举办表彰大会了。
参加会议的有:大兆街道领导干部李根柱、郑博健,书法家王超,村老书记武润祥、村老主任武社民,以现任书记武文超为首的三委会全体干部:于向明、翁娜、栗小龙、张娟、武利超、沈鹏、刘二强、武金峰等。以及优秀教师和全体优秀学生(有个别的家长代替)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长安区书法协会副主席王超先生,不但书法精湛,而且品德高尚,可谓德艺双馨!这次为了支持村上的表彰大会,精心耗时 煞费苦心,为每个获奖优秀学生、各写了一副内容不同的诗或名句。以自己擅长的书法艺术作品,勉励学生们“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实在难能可贵,精神可嘉!
今年我村考上长安一中的有武航宇(651)和袁嘉庆(639)共二名。 考上各类大学的共15名。其中 考上一本的有:毋竞浩、刘艺萍、武远方、尹乐怡、于子仪、呼延晓阳、丁玉岚、樊雪儿、共8名,考上二本的有:刘奕辰、冯涵江、武春燕、龚一飞、于佳瑞、延家昕、刘晨曦,共7名。三益小学推荐优秀教师2名,她们是;韩冰和李珊两名年轻的女教师。

由于得到驻村许多企业热心的大力支持赞助,(不论一本或二本)凡是考上大学的优秀学生,每人奖励2000元,考上长安一中的学生奖励1000元,每位优秀老师奖励1000元。
迎门墙上贴的“知识改变命远”大幅横幅 格外醒目,主席台坐西面东,后面墙上正中悬挂着“大兆街道三益村2023年度中高考优秀学生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的长方形牌匾。(由左到右) 依次坐着武社民、武润祥、武文超、李根柱、郑博健、王超等。下面整整齐齐摆放着许多排桌椅,供参会者坐。大会由英俊潇洒的村干部栗小龙主持。

早晨10时许,人们都就位后,口齿流利 谈笑风生的栗小龙宣布大会开始。首先全体起立,跟着广播 一起唱国歌。随着雄壮的旋律、大家无不群情英发 热血沸腾。
国歌毕,栗小龙当众宣读所有考上大学的优秀学生的名单,读完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予以祝贺!
武春燕和武航宇代表优秀学生们,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优秀生武远方的母亲张东梅,代表学生家长也作了语重心长的发言。一致衷心感谢国家兴学重教的好政策,感谢老师们多年的辛勤辅导,感谢乡、村领导的深切期望和支持,感谢家庭父母的大力支持。勤奋努力,大鹏展翅,不负故乡的期望,一定要继续为故乡争光!

接着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颁奖正式开始。栗小龙首先念到两位优秀老师的名字,韩冰和李珊 健步走到台前,街道领导干部各授予1000元奖牌,她俩双手接过奖牌后,向领导和大家鞠躬施礼,翁娜上前照相 后方回坐位。接着是武航宇上台,依照之前的程序,施礼毕、捧着1000元的奖牌回归坐位。
下来 考上大学的学生人多,栗小龙一次叫6个人 同时上台领奖,主席台的6位领导一齐给学生们颁奖,他们施过答谢礼后 便转过身,都捧着2000元的奖牌 站成一排,翁娜照相后 归座。如此数番方完。
最后,党支部书记武文超作了总结讲话,他对街道领导们的大力支持表示十分的感谢,对踏上新征程的同学们寄予了殷切希望。他又引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激励大家:一定要立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随着栗小龙宣布三益村第5届表彰会到此结束,大家下来还在办公楼前进行了集体合影留念。(以上所有的照片 都是村妇联主任翁娜提供的,武新毅帮忙打字,在此,顺致衷心的谢意!)

正是:
1
秋 爽 菊 黄 少 陵 原,
人 杰 地 灵 捷 报 传。
莘 莘 学 子 寒 窗 苦,
金 榜 题 名 壮 故 园!
2
鱼 跃 龙 门 新 起 点,
英 才 辈 出 喜 今 天。
绝 不 辜 负 父 老 望,
鹏 程 万 里 宏 图 展!
—— 长安 武 稳 祥
2023、8、26、即兴




作者简历:
武稳祥:男 ,系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三益村(大鲍陂村)人。于1953年11月17日出生于少陵原上一个普通农家。8岁上学,1966年在本村学校高小毕业。恰逢文革,无奈辍学,回乡务农。自学木匠,服务城乡。苦谋生计,四处漂泊。栉风沐雨,历尽艰辛,暑来寒往,二、三十年。
自幼好文爱诗,常常忙中偷闲 练笔习写。1992年底,在陕南惨遭车祸,九死一生。十几个昼夜昏迷不醒,水米不进,
日夜竭力抢救,终于起死回生。医治十载、重伤转轻。仰天长啸、不甘消沉! 拙手抖笔、泪洒毫端,三个春秋、苦成长篇回忆录《
蹉跎年华》,约30万字。赠送亲朋好友,多获好评! 2002年8月13日在长安作协常务副主席王渊平的带领下,长安电视台闻讯前来摄像采访。后来播放了4遍。2002年8月20日《长安报》专题报道。2004年春,在长安区残联会长张萍的带领下,一行五人前来专访。后来此事被收录在《共创美好明天》之书中。无论炎夏寒冬,坚持笔耕不辍。2012年紧随国家 农村城镇化的形势,在众友的鼎力协助下,为故乡撰写村史。起名:《千年沧桑古鲍陂》。朝乾夕惕,呕心沥血,春华秋实,终于报捷。图文并茂,争相传阅。桑梓流芳,聊慰平生!
数十年来,每逢要事,触感动心,无论悲喜,辄有笔记,积稿成摞。屡屡喟叹:时乖命蹇 但是总不甘心!由于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因而习作只能以顺口溜居多,无奈之间 只好望洋兴叹了。但不论优次 每一篇都是竭尽全力,煞费苦心 修改再三,无一篇不是倾吐心血凝结而成的。因而,且不管别人如何看法,甚至不屑一顾。但他自己永远是敝帚自珍、弥足珍贵的。2016年冬集结成册,取名:《诗苑雅韵》。诗选书成,引起多方关注,备受左右好评。
2017、2、17、长安电视台前来摄像采访,2、20晚及后来长安新闻播放了多遍,并发到了腾讯视频网上。2016、12、入编由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编辑的《长安文学集结号 — 长安作家及作品名录》。仅一农民 又非作家、忝列风雅之班,都岂不有辱大雅之堂?惭愧,惭愧!
2017年春末夏初,有幸赴北京一游,大开眼界。归来乘兴撰写游记《春暖京华》,意为留念。也可为没去过北京的人作一些简略介绍,亦乃初衷。2018、5、4、在“京兆文学”网上首刊(第一期)。实在没料到,反响强烈,评价颇佳。第一天就有500多人阅读,这些天来阅读者陆续竟逾千人。还有许多人抒情留言,热诚点赞。喜出望外,甚感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