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七月初四日,余随团从庐山东门往三叠泉游,入园不久,即有李白像矗立溪边,远望以为是“李白立誓”,问同行诸人皆远看不清,由之我想到上次匡庐之行从南门上庐山不到三叠泉,未见庐山瀑布的遗憾。
诗仙李白在国人心中一直是偶像般的存在,他写的名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而使庐山瀑布闻名天下。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其为庐山第一奇观,而庐山又有“不到三叠泉,汪为庐山客”的说法,因而探究泉瀑之奇亦当是我心中所愿。
登临的路很是艰难,炎日更是行者挥汗如雨,好在山涧有溪,有水相伴当不致审美疲劳。过小桥登高台即有叠泉于途,凉风从桥涵下扑面涌出,瞬吋清爽宜人。走到近前探视,原是溪流于崖间汇聚,从崖悬口注入石台上,旋又飞泻到下盘石,再喷溅到石涧汇入龙潭,有涛声振之,我以为就是三叠泉。问询桥边轿工,知是号称“小三叠泉”,这儿离目的地尚远。
于是过三桥,再行十余里,耳畔始有轰鸣不绝,亭阁间人声鼎沸,山峰高处有白练从涧崖垂下,仰望那瀑布,像倾沫散珠浪烟飞溅;似蓝天开口银河倾泻;犹白云喷薄瑞雪飘落;如珍珠滚抛碧玉碎溅;又若哈达悬挂白绢垂下,真正的庐山瀑布到了。
立于泉下潭石边向上眺望,但见抛珠溅玉的三叠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幅冰绡抖腾长空,恰似万斛明珠九天飞洒。在阳光折射下,瀑间水练五光十色瑰丽夺目,恰似银河九天飞来。在观瀑亭又可俯视三叠,听瀑鸣如击鼓吼若轰雷;见瀑像喷晶抛珠水洒溅玉,连垂素练落入深谷,仰看与俯视各感受不一,蔚为壮观。然而仅仅是倾听瀑布飞溅之声,轰鸣不绝震耳欲聋,已很是憾人肺腑沁人心房了。
诗仙李白虽曾五次亲临庐山,且在五老峰结庐居住多时,留诗多首,又有多少人慕李白诗名,来三叠泉瀑布兑现庐山观瀑的承诺。然而《望庐山瀑布》描写的庐山瀑布,其实却不是三叠泉,李白也并未亲临见到真实的叠泉美景。诗中所云庐山瀑布在庐山秀峰景区,高悬于双剑、文殊二峰之间,瀑水被二崖紧束喷洒,如骥尾摇凤又称“马尾水”,可惜已看不到了。这里的三叠泉瀑布直到北宋间面于世人,故而想此前山涧门户所见应为李白立像,以圆诗人未见三叠瀑布的遗憾。
庐山三叠泉大瀑布是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五老峰后就是庐山著名的含鄱口了。水经其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势如奔马声若洪钟,总落差百余米,故得名三叠泉瀑布。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三叠泉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又如百副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
恰逢午后炽日从右侧峰隙间探出光茫,洒光彩于瀑布左侧峰峦,为之罩上朦胧的颜色,两峰峦间飞瀑时分时合溅跃而下,以朵朵飞花丢于深潭边客人脸庞与脖颈,给予恰似你的的温柔。我终于在匡庐亲眼见到香炉紫烟和九天银练了。
注:2023年8月19日,再走庐山,游庐山三叠泉记。

本文作者张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