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漫川小记
文/张书成
今年夏天,游过了古寨武关、凤凰古镇、云镇古刹之后,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山阳县的漫川了。这是因为不仅经常从电视和画册上看到漫川的旎旎风光,而且从乡党贾平凹写的漫川游记中知道此地有风情万种的“陕西最美的女子”,便动了去看看的心,好在外甥小亮在漫川镇上工作,去一趟也不费事。上周六早上,我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装,独自从商州乘车去了漫川。
从资料上知道,漫川古镇位于商洛市山阳县东南,与湖北郧西县上津镇接壤,是山阳历史悠久的边陲古镇之一,素有陕西“南大门”之称。昔日的漫川有“水码头百艇联樯,旱码头千蹄接踵”的辉煌,是陕西的商贸重镇,这里的居民“十户九经商”,从1600多前就培养了浓厚的商品意识。近代曾发生过关系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漫川关战役,徐向前等著名元帅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

下得车来,举目四望,但见古镇山水相连,两河夹山环抱,整个山势两边推开,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小亮早等在车站门口,接过我背的旅行包,俩人在附近的小吃店里吃了个油饼,喝了碗豆腐脑后,便沿河街道踽踽而行,初秋的阳光还很炎热,街道上游客稀少,临街的店铺多数都关了门,亭台楼阁修得方圆有规,但里边却是空无一人。

走到中间的古街道时,看见这里的民居呈徽派风格,彰显出“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势,靠东边山下的一条街道,听小亮说是一条观景街,漫川的历史在这里呈现。它曾经是古时的旱码头,也是骡帮和船帮交易的市场,每年三月三是骡帮的交流会,现存的骡帮会馆又称马王庙,是清代光绪十二年修建,为四水归堂式清代砖木建筑,工艺别致,与关帝庙彼肩而邻,中间一个大广场,与双戏楼遥相呼应。
走到双戏楼跟前细看,发现这是一对鸳鸯戏楼,由南式戏楼和北式戏楼两座同向戏楼组成,听人说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联壁式双戏楼,两座戏楼并肩而座,过去五月端午节是船帮会馆交流会,水码头赛龙舟,旱码头唱大戏,两个戏台上同时锣鼓敲响,这边花木兰一派铿锵,旁边秦香莲悲鸣呜咽,同时飙戏,热闹非凡,说明了当时这里的繁华。
小亮介绍说,这里有几家会馆,但只有骡帮会馆和陕西会馆可循可见,但炽热的秋阳下,两个会馆都大门紧闭,再叫无人应答。我们只好悻悻离开,转到广场旁边,一家老式当铺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们拾级而进——这是一个保存完整的三进古宅,中间的当铺保存得很好,当铺后面是一个小天井,使整个宅子光线充足,后亭展览有各种古币,令我大开眼界。
从广场北行,是一条未改造的古街,给人以历史的沧桑之感。
天气炎热,走得满头大汗,浑身燥热。好在小亮对情况熟悉,雇了辆出租车把我俩拉到金钱河边,坐在垂柳下的石阶上,但见整条河流波光粼粼,宛若无数金币飘浮在水面上,其碧水微澜,清冽可鉴,有到了泸沽湖之感。

退去了热汗,我们又沿河而下,不远处,山脚下一排粉壁青瓦的徽派建筑映入眼帘,呈现出“白墙青瓦微润,木棂铜门含香,鸟语人声交错,白雾青黛相彰”美景,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交相辉映,让人仿佛进入了仙境。
远处款款走来了一群打着花伞的姑娘,她们个个长发飘飘,短裙下露出莲藕似的小腿,脸色白净,肌肤如玉,眼含秋水,眉似远山……好象天上仙女下凡,揉揉眼睛细瞅,她们娇羞的一笑,立马让我想起了贾平凹说的“陕西的美女在漫川”,还有商洛人编的顺口溜“丹凤眼,山阳脸……”,还没想完,自己先笑了。
小亮问我笑什么?我摇摇头,没言传,只顾看山水,看远去的美女,思绪万千,忘记了烦恼,忘记了一切。
作者简介:

张书成,男,生于1956年12月,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政府公务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商洛市作家协会会员,市诗歌学会会员,丹凤县作协理事。从上世纪 90年代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数百篇(首)。《万湾农家乐》、《旅游遐想》等获丹江旅游征文二等奖。部分散文、诗歌被收入《采芝商山》、《丹凤文学》丛书。出版有散文集《棣花细语》、《棣花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