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枣木梭子皮套股
“他身上有股‘枣木梭子’的冲劲儿。”2021年9月2日晚,聊城 第一中学新校区高一年级学生梁晴聆听了耿遵珠的专题报告会后,被耿 遵珠亲切的话语、真实的经历,深深触动,"别人安于现状时,他没有。他带着村民闯新路, 一步一个脚印地打造了如今的‘鲁西小寿光’,这种勇气和魄力值得我们学习!"实际上,"人生当如梭"的精神源于20年前的思考。2002年3月15日,已是深夜了。但躺在床上的耿遵珠,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他想了很多。今天全村620位选民、27名党员以接近全票的结果,把耿遵珠 "硬推"到村委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当时,他的个体经营年收入已有六七万元,而村委主任兼支部书记全年工资才二三千元。“你好好赚钱多好,管那摊闲事多累,将来肯定后悔。”妻子说。"村里关系复杂得很,做事没那么容易的。"上年纪的老人担心。····“既然群众选我当干部,我就要为他们当好家带好路。”“这么多人投票选咱,咱再推辞对不住他们。另外,你们都说我要后悔,那我就偏要试试给你们看。”耿遵珠就这脾气。“一家富不算,家家富才能带动村子繁荣兴旺。”耿遵珠在做通亲属 朋友的工作后,承载着组织的信任与重托和群众的期盼与心声,成了乡 亲们口中"当家的",但他也清楚村庄破烂不堪、村路泥泞难走、宅基 地乱抢乱占、盖房乱搭乱建、不孝敬老人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项重大而光荣的使命。面对困难仅靠不退缩解决不了问题,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必须豁上自己的百十斤才行。· · ·**二“七亩地,八丈宽,里边坐了个娘子官。脚一踏,手一扳,噼里垮啦都动弹。"“四四方方一座城,城里下雪城外晴;城内无人雷声大,城外只听咣当声” ……哇啊!真是织布机呢!我们怎么都想不到呢?想着想着,耿遵珠脑海里浮现出儿时猜谜语和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 下织布的镜头,特别是那个枣木做的黑红色的梭子,带着枣的清甜,在 母亲手里游弋,哧溜一下就钻过去了,哧溜一下又钻过来了,就像一条 光溜溜活泼泼的鱼!撞击着两端的枣木挡头,发出“嘎达、嘎达”的响 声,这声响和着母亲那专注的眼神,一脸的慈祥,在春天夜色朦胧的小村上空流淌荡漾着,成为一道流动的音符。枣木梭子,就是织布机在制造布匹的时候使用的工具之一,制作 "梭子"使用“枣木”材质最好,因为“梭子"需要在上下两个"经线”之间穿行,而制作枣木梭子,选材上不能有裂、不能有疤、不能有结。要用多年生且木质细密的枣树,经“焙干”加工而成“梭子”,在正常 情况下数十年内不会开裂、不会走形、不会“起线”,光滑,有分量,织布时手感好。这个"梭子"源于何时无从考证,反正是有了黄道婆的织布机以 后,随着织布工艺的改进,就有了这个两头尖的物件了,它是制造布匹 时"纬线”的必须,当织布机的“经线"上下动时,那必须由“纬线” 介入才能使那些有序的线成为布匹,就如现在形容人们在繁杂中行走一样——穿梭!而这个“穿梭”便源于此。这枣木梭子家家户户都有,它太普通、太平凡、太渺小了,但它却 用自己的生命在经纬线上穿行,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耿遵珠的母亲, 吃苦耐劳,心灵手巧,一天能织两三丈布,有人这样细算了一下,一丈 分十尺,一尺分十寸。一寸都要好几百根纬线织成,织三丈布,手和脚要活动多少次,需要梭子来回奔跑多少次……想着想着,耿遵珠脑海中又浮现出蓝天白云下的原野上,鲁西大黄 牛搭着枣木梭子伸长脖颈,迈着坚实的步伐,奋力向前的画面。爷爷一 手扶着犁具扶手,一手握着撇绳和鞭子,调控着犁子的深浅和方向。一 条条翻过的鲜土,如长龙翻鳞,排排整齐,如水波海浪, 一层一层翻滚而来,好一幅壮观的农耕画卷……耿遵珠的意识在流动。在农村5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牛拉犁的力量全靠颈部传出,所以 就有了牛套,而梭子是牛套的主要部件,牛劳动时,搭在牛脖子上方、 便于用力拉动农具。然而这个梭子的木质必须坚硬结实,在平是中国圆 铃大枣之乡,枣树应有尽有,自然就成为制作牛梭子的首选,从树上选一个带有100度左右弯度、茶杯粗细的枝Y, 先把枝Y 从树干上锯下来,以弯曲处为中心,向两端量取40厘米左右(具体长度要根据牛的 大小肥瘦而定),截去多余部分,便有了牛梭子的基本形状。然后,再 用刨子将其削皮打磨成光滑的扁圆形,这样才不会伤到牛,在弯曲处顶 端和两端外侧钻上大拇指粗细的孔眼,供绊绳穿过,这个伴绳用皮子做的最结实,有一股的,也有两股或三股拧成的,就形成了完整牛套。如今耕牛在农村几乎绝迹了。无论我们走到哪个村庄,已听不到旷 野里驶牛人“味味"“啦啦”的喝令声,看不到阡陌中耕牛的甩尾蹒跚, 寻不到田地中耕牛的躬耕,耕牛已黯然退出了田园舞台,只留下勤劳的身影于岁月深处。不论是牛套"梭子”,还是织布“梭子",都是枣木制作者为最佳, 因为枣木具有质地坚硬密实、颜色暗红、耐腐耐磨耐虫蛀的特殊品性, 朴实厚重。于是, “枣木梭子皮套股,真拉实拽永不休”的强者气势, “锲而不舍、吃苦耐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 “矢志不 渝、永葆忠诚、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一直留在耿遵珠的记忆深处,却从未走远。三"道虽迩,不行不至。"发展关键看行动,核心在落实,归根结底要 体现在"枣木梭子皮套股,真拉实拽永不休”的“干"字上,"实干兴 邦",干就要强化大干实干的意识,坚定“干"的方向,把握"干"的 重点,提高"干"的标准,凝聚“干"的合力。实干是真理、是真功, 是最有说服力的行动,是最质朴的方法论,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耿遵珠拒绝华而不实的为人处事风格。"穷不可怕,关键不能穷精神、少志气,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支部书记、村主任,理应拿出枣乡人“枣木梭 子皮套股,真拉实拽永不休”的精神来,就应该像坚毅的枣木梭子一 样,"实"字为要、"干"字当先,以“明知苦累险、偏向前方行”的闯 劲,“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不为失败找借口, 只为成功找方法”的拱劲,不分昼夜,勇往直前,不断攀登,用生命在经纬线上穿梭,不就能编织出如梭的光阴,躬耕出美满幸福的新生活。《论语 · 颜渊篇》中曾有"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话语。这句话 源于子张向孔子询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教导弟子,在位不要疲倦懈 怠,执行政令要忠心。可以说,以"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等为代表的 传统为人处世精神,为“枣木梭子皮套股,真拉实拽永不休”精神提供 了生长的文化土壤,可以视为后者的哲学渊源,“枣木梭子皮套股,真 拉实拽永不休”精神就是每时每刻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天天奋斗不 息、奋进不止的努力,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 践。与此同时,"枣木梭子皮套股,真拉实拽永不休"又是与政治上的"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一个村的气质与风貌,是由实干来定义的。要干就要干 出名堂来,让人们重新认识咱耿店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想到这里,耿遵珠好像找到了学习的榜样。他拉亮了电灯,一轱辘爬起来,写下了自己的庄严的誓言:我要忠诚向党,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依法依德治村,树正气,压邪气,建文明村庄。我要奋勇争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振兴耿店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努力走好强村兴民、共同富裕之路。我要全心为民,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走进群众倾听呼声,认真办好每一件"小事",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我要接受监督,公道公正,带头执行议事决策规则,规范做好“三 务"公开,遇事摆到桌面说,有事跟群众商量,处事一碗水端平,不搞亲亲疏疏,不搞优亲厚友,以公正赢得人心,赢得口碑。我要严守纪律,清正廉洁,干净干事,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全村群众服务。······铮铮誓言,是依法治村、依德执政的庄严承诺;铮铮誓言,是许党许村、爱民为民的殷殷深情;铮铮誓言,是劈波斩浪、击水中流的豪迈姿态。这枣木梭子似的誓言,这饱含大义的语句,在耿遵珠心里,在耿遵珠的字里行间,盘旋、回荡在耿店村的上空。四颇有意味的是,就在“枣木梭子皮套股,真拉实拽永不休”精神问 世的14年后,一句有着相似意涵的朴实话语成为响彻中国改革天幕中的黄钟大吕,这便是“撸起袖子加油干”。2016年12月31日,在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2017年 新年贺词。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 面从严治党等一项项重大任务,发出了"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 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的号召。新年贺词中,"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句形象生动、温暖人心、催人奋进的话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吹响了新一轮征途的冲 锋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蕴含着的是深厚的实 干精神,这是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内化于心的品质,也是中国 共产党历经锤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只有以这样姿态面对改革的攻坚期 与深水区,才能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推动国家与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2017年12月31日,在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2018年 新年贺词。这篇贺词启示我们,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坐而论道不行,坐 享其成更不可能。要创造美好生活、得到幸福,必须不懈奋斗。奋斗是 幸福之母,幸福的真谛就在于奋斗。只有奋斗,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丰富幸福的内涵、提升幸福的层次;只有奋 斗,才能不断增强成就感、尊严感、自豪感,在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感受幸福。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他强调说:“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首站就深入农村,做出“实干兴邦”的重要指示,既道出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所在,也为三农战线干部群众昂扬奋进新征程、时不我待抓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和精神激励。“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在新年贺词中勉励我们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从“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到“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习近平总书记十年来发表的新年贺词里,“奋斗”是醒目的关键词。可以看出,无论是“枣木梭子皮套股,真拉实拽永不休”还是“撸 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强调的都是以兢兢业业、脚踏 实地的实干精神投身于改革事业,其中所蕴含的都是对改革年代的历史 使命与时代精神的精准把握。如今,经过6500多个日夜的耳濡目染, 经过6500多个日夜的身体力行,“枣木梭子皮套股,真拉实拽永不休” 已经升腾为耿店人永不褪色的信念印记,在日积月累的岁月沉淀中化为清晰的精神年轮。时代在变,精神不老。在人生的历程中,不是每一次行走都能顺 风,不是每做一件事情都能成功,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坎坷、挫折、失 败甚至灾难与不幸,我们该如何面对、走向新的希望?关键是要有一点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蕴藏着创造历史的澎湃势能,这种精神的力量能使人把潜力发挥到极致。一个有“精神”的人,必然是内心里的 强者、信念上的王者。他们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希望,不迷失自我,只 要有一息尚存,就懂得努力拼搏,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从而不断超越 自我,成就人生新高度。上任之初耿遵珠就注入了“枣木梭子皮套股, 真拉实拽永不休"矢志奋斗的基因,孕育于激情燃烧岁月的耿店精神, 成为他成长路上树立的一盏灯塔,成为他前行的思想之源、力量之源、 胜利之源,在耿店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历程中,彰显出历久弥新、广阔深厚的精神力量,具有"穿透时空的持久力量"。

王长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健康聊城》总编辑等。先后在今日中国、作家、新华、山东等出版社出版《初战告捷》《木都长歌》《第三次浪潮》等29部作品,1400多万字,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青年文学、戏剧丛刊、中国学术研究等报刊发表文学、新闻、理论等各类文章6000多篇,其中200多篇在全国及省市级获奖,登上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