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育教育之我见
文/柴羽
作为一各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对美育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产生了自己的思考,在此与大家分享,亦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们现在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仍然会陷入一种传统思维。教师会习惯性地规定学生所画的形象,举例来说,如果学生想画房子,教师下意识地示范就是三角形的屋顶和正方形的屋身;如果想画太阳,就是圆形加向四周发散的直线;如果想画小鸟,就是经典的圆圆的头加椭圆的身体再加上一条尖尖的嘴……
诸如此类的举例有很多,甚至我只是文字描述但是绘画形象已经出现在读者的脑中了。正是因为“简笔画”的概念太深入人心,所有事物的形象通过这种概念已经牢牢地印在脑中。我小时候学画画也是这样,画一个事物老师只教一个固定形象。久而久之,这个形象难以改变,乃至长大后学生问我,我也会下意识地做同样的示范。
我理解,这个现象是不健康的。“简笔画”概念框住了我们的思维,将所有形象已经提前总结好了,我们不再思考。就好像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却已经给了固定的答案。人一旦停止思考,思维就会固化。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开始改变。周末新来试听了两个学生,我问她们,食物可以放在哪里。很自然的,她们回答说盘子。于是我问她们,盘子是什么形状的?圆形,她们不加思索回答。我于是又问,盘子有没有别的形状?它可不可以是方的?她们有点迟疑,可是还是回答说可以。我后面又接着问,那我在盘子上加上眼睛和耳朵,盘子是不是就成了一个动物盘子呢?她们恍然大悟,开始自己的创作。甚至开始给这个特殊形象的盘子编造故事。
新时代美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作为美育教师,不应该直接框定学生创作的形象,而且尽可能的引导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想象,跳出“简笔画”的固定思维能创造出更多独特的作品,从而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个人简历:柴羽:(女)山西大同人。美育教育工作者。天津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获本科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多次荣获校长奖学金;其作品“曲线·流水”获得“中装杯”设计奖优秀奖;具有丰富的室内设计及少儿美育教学经验。
供稿:张明银
责编:张明银
微刊制作:五子天地文化传媒工作室王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