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绿野先生歌剧《杨靖宇》创作历程和内容
暨红色歌剧的现实意义
姚天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全国人民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他指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属来之不易!我们要向革命先烈永远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不忘初心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时隔46年了,今天重新回忆起著名诗人剧作家,我父亲姚绿野先生在1977年至1979年期间创作歌剧《杨靖宇》的历程让我感慨万千,心情激动。46年前的1977年他作为共产党员、诗人、剧作家感觉应该为这重逢的春天,为祖国、为党的事业应该写出好作品了。当时他任吉林省歌舞剧院编剧,在1964年、1965年创作过歌剧抗美援越体裁的歌剧《愤怒的贤良江》、歌颂梅河口人民和人民子弟兵解放军共同抗击洪水,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大协作的军民合作的歌剧,《梅河两岸》都由吉林省歌舞剧院公开演出过。当时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期有很好的社会反响。甚至抗美援越体裁歌剧《愤怒的贤良江》小朋友们作游戏、跳皮筋都在唱《贤良江》主题歌。
我采访过当年的一些朋友,有些能记起,并能唱出感动过吉林,感动过我们曾经帮助过的邻国。
在1977年新年刚过,我父亲姚绿野先生和省歌舞剧院著名作曲家高鸿亮(后调入北京)、省戏剧创作评论室导演董英同志自愿组成了歌剧《杨靖宇》创作组,因为创作是文学创作先行、剧本、剧本一剧
之本,得先有文学创作。我父亲就开始搜集资料,走上采访之路。那个年代可不像现在交通这么便利快捷、高效,去一趟靖宇县得坐一天颠簸的老式客车,可以说那时山区的道路是很落后的,有的路段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当时的各种条件所限,去山里抗联活动的村屯和深山之处抗联密营寻访的艰难克苦程度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 去杨靖宇家乡河南确山县采访,在当年更是路途遥远。谈起采访抗联将士当年为抗击外敌日寇所经历的人间想象不到的苦难,他都每每哽咽,听得我们热泪盈眶……
为寻访抗联事迹,抗联将士,他穿着上世纪那种比较结实的解放牌绿胶鞋磨漏了二双、因为当年有些村屯,山里的路是要步行的。在经济上非常拮据,困难的情况下,自带干粮,合着泉水咽下。可以说他是以学习抗联精神走过了寻访搜集抗联资料之路,为歌剧《杨靖宇》文学剧本创作打下了充实的基础。
当年,46年前他挑灯写作,饿了把剩饭加水热一热,吃点咸菜或大酱沾点白菜、萝卜就是较好的夜宵了。哪有现在什么牛奶、方便食品等营养餐。我父亲共产党员、诗人剧作家姚绿野先生,就是怀着对人民英雄杨靖宇的崇高敬仰,对党和祖国歌剧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深情,用心血创作出了歌剧《杨靖宇》,发表在当时叫《戏剧创作》1979年杂志上,(现在叫《戏剧文学》)。
杨靖宇将军是受党的指派来东北吉林省组建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任总指挥总司令。带领抗联战土、军民转战长白山林海大山与日寇殊死搏斗,牵制五十万关东军不得入关,为中国抗日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民为独立,争取幸福的伟大精神。宣传弘扬他的精神和抗联奋斗业绩的各种文艺作品很多,但以歌剧《杨靖宇》来弘扬抗联精神,为新中国奋斗牺牲的文艺作品,而且是在1979年,40多年前创作的并公开发表,这样的歌剧作品,在吉林省是第一件。歌剧作者姚绿野先生以坚韧不拔的创作精神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各种条件那么艰苦落后的情况下去寻访抗联之路,探密营,深入抗联根据地,为歌剧创作搜集整理详实的材料。比如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大会师、整编的“那尔轰”山区根据地,在大山纵深处,山路崎岖,就是现在走高速进入省市级公路也需要5、6个多小时,可以想象在46年前寻访的艰难程度……
歌剧《杨靖宇》以诗人饱含深情、激情的笔调,真实的再现了当年艰苦的抗联战士和军民在深山老林里,基本很难生存的环境条件下,在杨靖宇将军带领下与日寇和敌人周旋、战斗近十几年的时间。
歌剧《杨靖宇》从1931年“9.18事变”日寇入侵,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进而又侵占了东北三省,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血火关头,党派杨靖宇来到东北,先是组织磐石营东北军反击日寇,因为磐石营炮团大部分官兵已是共产党员。后又把磐石营东北军炮兵团动员参加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任总指挥、总司令,就此拉开了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寇,转战长白山密林深处、松花江畔,可歌可泣的抗日游击战争。
从“序幕炮飞磐石营”歌剧唱段唱词就以激昂的爱国精神唱到,“满洲的原野,
燃起了反侵略的火光,
砍断日寇魔爪,
夺回我们的城乡,
起来,爱国的同胞,
起来,举起你手中的刀枪!”
到第一幕唱出的军旗歌,杨靖宇联合各种抗日力量组成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高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抗日的大旗,歌词唱道:
“绣军旗呀,绣军旗。
斧头镰刀高高举,
冲开血与火,
刀枪向顽敌。
中华民族的好儿女啊,
誓死和祖国在一起!”
铿锵有力的歌声,简洁明快的节奏,唱出了中华儿女保卫祖国,驱逐日寇的决心和战斗到底的坚强意志。
而从第二幕开展长白山林海游击战“南征牵牛战“的成功战斗,牵制了几十万日寇关东军不能迅速入关夺取中华平原的战略,到第三幕轻取三星镇夺取敌人弹药、物资、无不显示了抗联军民英勇机智的斗争精神……
到第五幕传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会师,极大的鼓舞了战斗在深山老林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斗志,进而取得全歼“索旅”大捷,歼灭了伪满洲国日本关东军装备精良以索景清为首的,专门攻打抗日队伍的日本侵略者的傀儡步兵、骑兵混成旅。
听到“八一宣言”的抗联将土无不欢欣鼓舞,这段歌剧这样唱出了喜悦胜利的歌声,正值长白山春夏之交,美丽的长白山和祖国的英雄儿女在一起。
“春天来到了长白山,
千姿万态百花鲜,
胜利的喜讯传天下,
红军主力到延安。”
“八一宣言”是进军令。
毛主席伟大号召鼓舞抗联战士奋勇向前!
杨司令率领我们全歼索旅大胜利,
抗联将士歌凯旋。
青山捧鲜花,
百花红艳艳,
松花江流水歌唱你,
你听那歌声飞过了青山……
在杨靖宇将军率领下不断给日寇伪军各种打击,敌人对他和抗
联恨之入骨,动用飞机大炮甚至装甲重兵车,以各种方式追踪围剿东北抗日联军。用包围圈、封锁线对抗日联军实行严密封锁,后来又采用兼屯并户的“人圈”方式割断人民群众和抗联的血肉联系,让抗日联军冻死、饿死在零下30、40度的深山老林里。日寇侵略者为了灭亡中国,掠夺财富资源,想尽了一切残酷的手段和方法。东北抗日联军经常断炊、断粮是常态了,吃野菜、草根、树皮依然为祖国而战。歌剧作者姚绿野先生在几十年前采访到的抗联战士把榆树皮、树叶都吃光了,发明了用松树皮作干粮,并取了名字叫“女儿糕”。这是他在采访中真实的故事,把这艰难的经历在歌剧中唱出来,虽然短短的一段“女儿糕”唱段,听到让人潸然泪下。
一盘盘尔磨悠悠响,
松树皮呀做军粮。
谁说松树涩又苦,
吃上一口喷喷香。
巧手做出无米饭,
不信你就尝一尝,
八年冲杀血火中,
怕什么严冬苦时光,
吃过咱“女儿糕”打出去,
把侵略者一扫光。
祖国青山好,送咱女儿糕,
千山万岭红松挺,
吃呀吃不了。
莫道艰苦,莫叙辛劳,
它为咱抗日立大功,
誓死当报效,
英雄抗联战友们,
母亲的情意要捎到……
可以说诗人、剧作家姚绿野以深情和唯美的诗一般语言创作出来的《杨靖宇》歌剧内容和唱段,仅从阅读时就深深的打动读者的心,在读过这个剧本和歌词的朋友和读者都被深深的吸引和感动。就像著名作家曹景常说过的:“姚绿野创作的歌剧《杨靖宇》已为曲作者、编曲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唱出来定会旋律动人和充满爱国的美……”
2021年9月27日至9月28日,由吉林省文联、省音乐家协会
在长春莲花山会馆组织的“五个一工程”备选歌曲创作培训班上、主讲老师中国音乐文学协会副会长、《词刊》总编辑王晓岭先生,和我们相处了两天,他看了歌剧《杨靖宇》剧本和研究了歌剧唱词后,说道:“这歌剧写的真好!现今的作者很少有写出这样的作品了... 别看是40多年前写出的歌剧,今天看依然心情激动,没有过时年代感……”
吉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长春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著名作家曹景常读过这个剧本后以《永远激荡的英雄旋律》为题写了阅读札记,在《时代中国之声》杂志刊出,和各种媒体发表后,引起各方面关注和反响。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原吉林省政府法制研究所所长,人民监督员李树生,读过《杨靖宇》歌剧后,也以《凝聚笔端的深情》为题目,写出了读后感。
虽然我们的杨靖宇将军在80多年前被叛徒出卖,与日伪军激烈战斗中壮丽牺牲,但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没有忘记他,用各种方式纪念他,怀念他,歌颂他。作家在46年前就创作出了这部感人至深的十幕民族英雄歌剧,这歌剧唱段读过让人很难忘记,这作品让英雄们和祖国大好河山融为一体,抗联英雄形象和精神栩栩如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中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的民族,对革命先烈纪念和歌颂,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记忆的珍视,对人民英雄的敬重和对国家的挚爱。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铭记英难是对人民力量和人民作用的充分肯定,把英雄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激励前行的强大动力,是青年一代学习英雄,以英雄为榜样,学习英雄,树立在党领导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建立奋发有为干事决心,脚踏实地奋斗工作,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红色歌剧《杨靖宇》的现实意义:
一、政治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省我市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活动地区,应以弘扬抗联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成为吉林省光荣的名片,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近年来,文旅融合向纵深推进,探寻红色记忆、红色文化已成为人们重要的出游目的,“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全国多个红色旅游目的地推出红色旅游演艺精品,成为生动展示、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媒介。各地纷纷打造自己的品牌,拓展和宣传红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呈现了厚重和让人不能忘记的红色主题文旅项目。
如,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打造的常态化大型红色旅游演艺项目《长征第一渡》,叫响了于都县“长征文化”品牌;湖南首部大型红色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成为韶山及湖南红色旅游的新名片;海南三亚打造的大型椰海实景剧《红色娘子军》,成为海南红色旅游的亮丽风景 ......
红色实景剧《井冈山》已上演十几年,影响了数不清的观众。《井冈山》有500多名演员,大多是周围村庄的红军后代。
党史专家、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研究员饶道良认为,《井冈山》之所以常演不衰,持续10多年受人追捧,除了以现代艺术手段呈现外,跟演员本色出演是分不开的。因为这部剧目让观众在红军后代的叙述中走进那段艰难而光辉岁月,触摸历史的温度,感悟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感人至深。
总结外地经验和专家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建议打造以杨靖宇将军光荣业绩为背景的文旅项目——歌剧《杨靖宇》。该剧剧本由我省著名诗人、剧作家,原吉林省歌舞剧院专业编剧姚绿野先生原创,故事跌宕起伏,史料翔实准确,真实再现了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联在我省艰苦抗击日寇的历史。歌剧《杨靖宇》的上演,将成为我省我市,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红色文化的名片。抗联文化和杨靖宇将军这一重要红色IP,如我省我市不能抢先制作,辽宁、黑龙江,甚至杨将军出生地河南省都有可能先予开发。
二、社会效应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对的形势比较错综复杂,泛娱乐化的线上线下内容制作对人们的思想毒害影响不可忽视!杨靖宇将军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领导东北地区人民抗击日寇、争取解放的灵魂人物,歌剧《杨靖宇》如成功上演,将引发社会对红色历史的再讨论、再学习!从而将红色文化深入人心,更坚定理想信念,也是培养后代思想的现实需要......
其次,受大环境影响,民间资本在目前主要持观望态度,通过官方主导的一个成功项目,能够坚定投资信心,进而团结引领市场经济主体为经济复苏持续发力。
三、经济效益
我省舞台演出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在长白山虽有吉林省歌舞剧团有限公司与大连万达集团合作,推出的大型歌舞《天地长白》也仅为集成歌舞的演出,因为歌舞表演的特性,使之很难系统地彰显红色歌剧史诗般的再现内容。
在省会长春市过去比较成功的二人转演出,目前经营状况也大不如前,因为目前舞台艺术的主要受众是80、90、00后,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或专科教育,二人转过去主要是农村地区比较盛行。随着社会发展,主流消费群体的欣赏水平升高,需要一定欣赏水平的作品才能赢得市场。红色歌剧《杨靖宇》的推出正当其时。
努力排演好红色歌剧《杨靖宇》,传承红色光荣基因,升华家国情怀,使之为繁荣我省文化旅游市场、创造文旅收入、推动文旅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姚天进,八十年代末进入《新文化报》社作记者,报社主任,吉林省绿色环保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时代中国之声》杂志社名誉社长、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从1981年开始发表散文《故乡热土孕诗情》陆续发表过诗歌散文,近几年诗歌《神奇长白山》获第五届中外诗歌二等奖,歌词《祖国我为你歌唱》获“感动中国”歌曲优秀奖,小说《长白山之恋》获好评,回忆录《歌声中忆张藜》受广泛好评,2019年出版《本草飘香》长篇小说(合作)创作歌剧《杨靖宇》,主要唱段《长白明月映我心》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