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信记
迎接秋天之岳滋村
信义庄
一场告别夏天之旅,轰轰烈烈,让众驴友刻骨铭心,但也引发了迎接秋天的话题。
金秋,想一想就令人沉醉。秋天的童话,秋天的浪漫,秋天的情怀……。
群里一干驴友,都是一些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主,昨天还咬牙切齿信誓旦旦地发誓,下次再也不参加活动了,但一看到队长群里发布的告示,转眼就把誓言忘的一干二净,个个脸不红心不跳,争先报名参加。
不得不说队长就是队长,虽说相识经年,但近来的表现,实在令俺刮目相看,好生佩服。看看队长在群里发布的活动告示吧,这是多么的有才。
“寒来暑往,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送走了炎热的夏天。8月12日周六,立秋第一爬章丘岳滋村。该村是九十年代后,济南色友梦里老家,没有去这里拍过袅袅炊烟,在圈里都没法抬头,其景色优美可见一斑。村庄位于垛庄水库上游,南依长城岭,北靠七星台,西面翻山而过即是风光如画的九如山风景区。由于交通不便,普通游客很少光顾,人少景好。 虽然上周活动辛苦,但是迎接秋天到来大家积极性很高,9公里500米,你看行吗?如果不够还可再加。早5点半出发,过期不候”。
这队长,不仅文采了得。还是一名超级业余大厨,那“东坡肉”做的,仅看图片就让人垂涎三尺,就连那剧毒的“河豚鱼”也敢一试身手,纵情独享,害的群里众驴差不多十分钟请安一次。
晨五点起床,看天空阴云密布,查“墨迹天气”显示,济南上午小雨转中雨,禁不住有些担心,上车后问队长,队长说:市区有雨,不代表我们去的那有雨,想想也是,“岳滋村”离市区远着呢。
一路翻山越岭,拐弯抹角,方达“岳滋村”。小村座落在狭长的山谷里,依山傍水,四周群山耸立,绿意盎然;小河自西向东悠悠穿过,水声潺潺,清澈见底;沿河而建的房舍前,满是形形色色的各种石桥、木桥,虽无江南小桥流水的雅致,但也是风情万种。晨光里,“嗞嗞”抽着旱烟的老人,此起彼伏的鸡鸣狗吠,三三两两走动的村民,户户房前诱人的瓜果,让静谧的山村,显露出浓浓的烟火气息,只是那传说中的袅袅炊烟,不知何时,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让人怅然若失。
立秋已过数日,依照往年,济南的天气早已凉了下来,至少早晚不会暑热难耐。但今年的天气却是十分的诡异,即使清晨,这山林旷野之地,也还十分闷热。
沿村西蜿蜒小路,一行人没走几步,个个汗流满面。抬头仰望阴沉沉的天空,一丝担忧不禁飘上心头,这天气不会下大雨吧?
驴行,连地震都不怕,那还怕什么风雨!当我将担心说于队长时,队长笑眯眯地说到:不是通知大家带伞了吗,地震都不怕,我们还怕什么风雨?我看这天气,不会有雨,放心的爬山吧。群里“老驴”都知道,队长的“天气预报”才是最准的“天气预报”,看来是我多虑。不过,瞅瞅阴沉沉的天空,嗅嗅湿热的空气,总感觉这雨已在路上,且好像离这越来越近了。
说话间,队伍拐上了一条“羊道”,路面羊味十足,“芬芳四溢”,坑坑洼洼,坡度有七十多度的样子,但比起上周虐人的线路,不知要好了多少倍,大家走在上面竟然还有说有笑。
不知是线路难度较低的原因,还是“羊道”壮阳的缘故,反正众驴友此次攀爬的速度,比往常快了很多。大概也就七点五十的样子,整个队伍就垂直爬升173米,顺利登上海拔664米的一处山脊。众驴围坐休息的时候,个个气定神闲,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这处山脊,十分特别,过去驴行从未见过,但却又感到十分的眼熟,搜肠刮肚,方记起,是与一副图片有几分的相似。那是一副关于海边悬崖的图片,整个画面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海浪冲击下,那一排排整齐如刀片样的岩石。眼前的场景虽非海滨,但沧海桑田,也许数万年前,这处场景就是那图片中的样子。此处山脊,最初的二三百米,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植被,孤零零的只有几棵红松。裸露地表的顽石,一层层、一片片,犬牙交错地堆砌在一起,在绿意流淌的山林里,显得异常的突兀、另类,让人瞄一眼,都难以忘怀。
休息片刻,饱赏完这奇特的风光,众驴友健步前行。山风阵阵,清凉惬意,一行人沿山脊,开心地向松、槐相间的密林奔去。此时,路旁树木渐渐增多,脚下植被也突然丰富了起来。一处微微隆起的坡地上,一片不知名的野花灿烂绽放,让人情不自禁哼起田震的《野花》,也勾引的群里色友,不停变化着角度、姿势,或录像或摄影。
今天注定又是一个非常的日子,继续前行不久,微信朋友圈里,就不停有人询问,山上下雨了没有?市区下雨了,很大!众驴友也开始担心起来,不停地议论着 “要下雨咋办?”担心归担心,队长没发话,众驴友没有一人停止前行的步伐。大概十分钟后,队伍从山脊进入密林,开始顺斜坡攀爬,此时,队长也许是看出了大家的情绪和担心,就大声说到:这里上午不会下雨的,降雨应是下午或傍晚。看队长言之凿凿的样子,众驴友便不再议论,全身心投入到征服的驴程之中。
谁曾想,人算不如天算,神仙也有瞌睡的时候,何况队长这样的凡人。这队长“不会下雨”的话音刚刚落下,空中即传来隆隆的雷声,不到五分钟,那雨点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最初撑着伞,穿上雨衣,大家还能忍受,但很快就雨水如注了。无奈,众驴友只好赶紧飞奔,急急跑到一棵树冠巨大、枝叶茂密的松树下避雨。
山脊树下避雨极易遭受雷击,一旦雷击后果不可设想。想到此,看看所处位置,不禁吓出一身冷汗,赶紧给队长提议,马上离开此地。队长闻此,仰脸瞧瞧如注的雨水,瞅瞅湿滑泥泞的小路,默默无语,满脸无奈。此刻,我想队长应该比我还急、还担心。但回望一众驴友,却个个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只见那“花婆婆”,正在不停地寻找着最佳角度,用相机记录大家雨中的光辉形象;“大长腿”则哼着“在雨中”,自我陶醉;那幽默大师“冀如花”,仍然是一如既往绽放着如花的笑容,只是此刻的花,似乎让雨水浇的有点蔫。
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想停的意思。下步怎么办?我着急的问队长。队长说:不行我们返回?我说:这么大雨,怎么返回?返回若遇山洪咋办。二十几分钟后,雨渐渐小了下来,不等驴友们发问,一惯独裁的队长高声说到:这里不宜久待,需尽快离开。看这雨,原定的计划必须要变,大家说说,我们是继续前行,还是原地返回。众驴友,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高见,但却难以达成共识。还是队长厉害,听完大家意见后,沉思片刻,坚定地说到:这样吧,原定欣赏原汁原味齐长城的线路取消,改为由此直接上行右转,走人造长城的线路。
不待雨停,众驴友便在队长的率领下,或打伞或穿雨衣,冒雨向山顶“人造长城”爬去。烟雨蒙蒙中,一道五颜六色的风景线,一点一点向上移动。好在路途不远,不到半小时,大家就顺利抵达七星台风景区,号称“东岭氧吧”的“齐长城遗址”位置。此时,雨仍在淅淅沥沥下,众驴友膝盖以下的裤子,几乎全部打湿。
打湿裤子没有什么,脱离危险,让队长我等着实松了一口气。凝视着原汁原味,蜿蜒向南的古老齐长城,感慨万千。纵然心有不甘,在安全面前,也只能放弃。
这“鹊桥”二十多年前来过,那时“七星台风景区”刚刚建好,绝对是济南人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自认为记忆力尚可的我,现在却怎么也回忆不起当时的情景了,只模糊记得,看过一眼原汁原味的齐长城,与儿子在那人工长城上走过数百米,至于这“鹊桥”是怎么过去的,愣是没有一丝的印象。
来到“鹊桥”南头,放眼望去,云雾弥漫的景区内,这桥不仅一眼看不到底,更是两眼也望不到头,真有点传说中天上“鹊桥”的意思。称“鹊桥”一点不虚。“北斗耀星空普照七星锦绣,银河渡鹊桥缔结人生情缘”。品味完这美妙的对联,众驴先后悠悠踏上了鹊桥。
漫步长长的“鹊桥”,竟没有一丝牛郎织女相会的甜蜜心情,道是感觉这桥有点微微的颤动,想到上周的地震,几丝怕怕的心情竟悄然袭上心头,不由加快了步伐,快步向对面奔去。“织女牛郎阅尽七星春色去,卧龙雏凤借得银河鹊桥来”。吾非牛郎织女,也非卧龙雏凤,无缘借这银河鹊桥,阅尽七星春色,但能体验到烟雨蒙蒙的浅秋,也是我等不小的福分!
越过“鹊桥”,队伍即进入了“七星台风景区”,顺着已经破败的人工长城,在平坦而又不时开裂的景区公路上,一行人开始了雨中漫步。
景区标识,从“鹊桥”到“瑶池”2.2公里,到“四界首”3.8公里,到下山的“武圣门”7公里。路虽远,但平坦易行,对于习惯走野路的驴友们来讲,这点路几乎不算什么。
不到四十分钟,队伍即达“瑶池”位置。只是这“瑶池”需要从景区公路,沿木栈道下行数百米,方能亲密接触。从上面看,所谓“瑶池”,不过是镜面大小的一汪碧水。队长站在路边,笑眯眯地问大家:下去看看吧?我说:看完需要再返回吗?队长说:没有别的路,必须返回。我说:那就算了吧,看这路面的积水,如果雨再大就太危险了。唉,谁让我们碰上这样的雨天啊。
继续前行,雨突然莫名的大了起来,伞和雨衣已经失去意义,此时,恰好前方不远处有一长亭,众驴友个个飞奔而至。来到亭下,望着外面的瓢泼大雨,想想刚才的选择,真是万幸!这“瑶池”要是下去,每个人不是落汤鸡才怪。
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想想下步的行动,众驴友不禁担心起来,一丝淡淡的愁容,竟然也爬上了队长的脸。但也有人例外,只见群里资深驴友“老赵”,却满面春风。一边不停地与“匡匡”秀着恩爱,一边与大家海阔天空,同群里众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刚开始,大家并没感觉有啥不同,但很快就感觉到了异样,看向“老赵”的眼光也发生了变化。聪明的“老赵”,很快察觉到了大家的变化,也迅速悟透了大家的心思。随之,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撑着登山杖,自信地与大家说到:大家别担心,这雨十点就停。
“十点就停”,这话说完,大家开始并未当回事,但恰恰就在十点的时候,这雨真的戛然而止。此时,众驴友方想起“老赵”的预言,纷纷向“老赵”翘起了大拇指,“神人啊”!
雨停,这山林就变成了仙境,云雾缭绕,仙气飘飘,众驴友漫步其中,犹如神仙一般。
十点半,大家来到“四界首”。所谓“四界首”,是指这里位于章丘、历城、泰安、莱芜四县、市交界处。此处,时常云生山中,风起云涌,如梦如幻,又有“人间仙境”之称。此刻,暴雨刚停,山林中云雾弥漫,氤氲的雾酷似一层乳白色的轻纱,神秘、朦胧而迷离,一种现实离你远去的感觉油然而起。这让人肃穆与恍惚,即可触摸又可想象的感觉和境界,与那仙境有何二致。
云开雾散,阳光又露出了笑脸,久违的知了声,又此起彼伏响起,一行人开心地向前奔去,赏景、拍照、录像,玩得不易乐乎。
走着走着,拖在后面的我,突然被景区管理人员截住,一年龄稍大的老同志问我:你们从哪里上来的?听到这样的话,我想,大概人家是在质疑我们逃票吧。便笑着说到:我年龄大了,记不清,就是跟着前面那些人上来的。管理员随后说到:又不是不让你们进来,都是老年人了,要注意安全啊!原来人家管理员,根本不在乎我们买不买票,而是在为我们大雨天爬山而担忧啊!真有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十一点左右的时候,队伍来到了“孔雀园”,正要前行至“武圣门”时,队长却指着“孔雀园”边的一条小路,淡淡地说到:从此下山,就可看到那欣赏袅袅炊烟的地方了。
沿着山林中时隐时现的小路,在翠绿的槐林中缓缓下行,众驴友个个笑容满面,心旷神怡,那冀“如花”的表情更是百般变化,逗的大家不时笑声一片。我也在一次回望欣赏中,一不留神,重重摔在了地上。爬起来,恰好就是队长所指,欣赏袅袅炊烟的最佳位置。顾不上疼痛,赶紧拿着手机,寻找着最佳角度,拍摄已没有炊烟的山村,想象着那旧日迷人的时光。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这雨中浅秋的一幕一幕,事后追忆,回味无穷,沁人心脾。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