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东陵游记(7)
七、裕陵地宫堪称一座艺术殿堂
上篇说到乾隆皇帝裕陵的奇特之处,说的是裕陵的地面建筑。其实裕陵更神奇的地方,在地宫。乾隆一朝是清王朝的鼎盛时期,他的陵墓修建时间长,规模大,地宫建筑工艺水平高。埋葬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进深54米,总面积372平方米,完全是传统的拱券式石结构。由一条墓道、四道石门和三个主要堂券组成,平面呈“主”字形。
裕陵地宫,在东陵各陵寝中,是最具特色的地宫,堪称是一座地下艺术殿堂。 裕陵地宫有以下几个特色:
第一个特色,就是地宫中的券和门比较多,共有由9道券、4道石门。大概乾隆皇帝知道,自己墓中的陪葬金银珠宝和文物众多,害怕以后被盗,因此煞费苦心,设置了这么多券和门。这9道券由前到后依次是: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第一层门洞券、明堂券、第二层门洞券、穿堂券、第三层门洞券、金券。前后设4道石门,每道石门门楼上的吻兽、瓦垅全为石制,每扇门均用整块石料制成,上刻菩萨立像。然而,令乾隆皇帝一万个想不到的是,最终他的墓还是被盗,他死后也不得安宁。
第二个特色,就是地宫极具佛教色彩。大概是因为乾隆皇帝信佛,地宫中到处都充满了佛教的浓厚氛围。从第一道石门起到最后的金券,以及券顶、平水墙、月光石上都布满佛教题材的石雕图案,堪称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四道石门上有八大菩萨像,第一层门洞券内平水墙上有四大天王像,明堂券顶部有五方佛,穿堂券东西墙壁上有相同的两组五石供。明堂券和金券东西两壁的月光石上有八宝、法杵、宝珠、喇嘛塔、执壶等图案,还有用29464个藏文和647个梵文镌刻的佛经咒语。可谓是琳琅满目,无比精彩,令人大开眼界。
第三个特色,就是地宫全部用精美绝伦的石雕装点,变成石雕艺术品的世界,这大概是乾隆皇帝的独创。不仅在清代陵寝史上,就是在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陵寝史上也是独创。这些石雕作品,其雕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腻,造型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有序,刻技十分高超,每一件都堪称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品。如果说裕陵地宫是一处庄严肃穆的地下石雕艺术殿堂,一点也不过分。
第四个特色,地宫中众多的图案和文字,根据它们的作用、内容,分门别类安排在不同的位置,采用不同的雕刻技法。仔细观察,这些图案和文字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恰到好处,给人以步移景换、引人入胜之感。地宫内的这些图案,蕴涵着极为丰富深奥的佛教文化。就连博学多识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还有十世班禅及其经师,都曾慕名前去观赏,都被地宫内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以及精湛雕刻而惊叹和折服。
虽然1928年,军阀孙殿英将裕陵地宫洗劫一空,但是他们盗走的只是陪葬的金银珠宝,地宫墙上的石雕壁画,以及各道石门上的石雕佛像等艺术品,并未遭到破坏,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吧。使我们今天得以看到,地宫中的文化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