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老干部诗词协会
组织召开话传统、谈复兴、聚力量专题座谈会

近日,萧山区老干部诗协遵照区委老干部局、农业农村局部署安排,组织诗协会员开展“话传统、谈复兴、聚力量”专题座谈活动,并在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中掀起了一股学习、讨论热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然而,传统文化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时被忽略,难免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为把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承好,区老干部诗协对照当前对传统诗词文化的理解和感触,谈几点自身体会。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当今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承文化面临着发展瓶颈,如文化传承中三、四十年前社会上批判传统文化,最往前推经历了文革;年轻人喜欢新生事物,对传统文化兴趣不大;现实社会一些人金钱至上,无心顾及传统文化。加之萧山老干部诗词协会、萧山区诗词楹联学会这些专注传统文化弘扬的团队,因缺乏经费等困难、致使文化传承步履维艰。
萧山老干部诗词协会、萧山区诗词楹联学会内大部分会员是从干部岗位上退下的老同志,他们热情高、把弘扬传统文化当作己任。在区委老干部局、区文联的支持关心下,团结全体会员,依靠坚强的信念和韧劲,想方设法,发挥老同事、老同学等人脉,用“讨米下锅”等办法募捐活动经费。这其中区诗词楹联学会的巫凌霄、徐荣春、曹福亘三位会长、秘书长共募集资金三十余万元,区老干部诗词协会赵泛野老会长在近五年时间里给老干部诗协无私捐款共计2万元左右。

区诗联、区诗协在协会成立至今,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神圣使命,努力做到极致。几年来,他们组织到乡镇、企业、景区等诗词采风7次,举办“迎亚运”全国诗词大赛,“建党百年”全国诗词大赛各1次,重阳节、中秋节等诗词大赛5次,诗词进校园、进社区逐步推进,效果明显。2019年协助义桥镇创建中华诗词之乡获得成功、2019年创建省诗创基地1个、创建区诗创基地1个;参与区文联、省内外兄弟诗协发起的诗词大赛不计其数,获奖人数达130多人次,派员参加省外国内顶级采风活动4次,在全国各级诗报上发表萧山籍诗友的诗创作品300多人次。曹福亘会长在2023年中国文化进万家艺术中心《荣耀中华》致敬改革开放四十五年中被誉为“文化创新,传承榜样”。2023年曾荣获“翰林子墨·卓文杯” 全国诗词大赛二等奖。
区诗协经近一年努力,在省内区级首次成功创建楼塔镇管村村“创中国楹联文化村”。
在弘扬中华诗词传统文中,萧山形成了三个特点:第一,紧跟时代步伐和潮流,诗词内容有针对性。第二,歌颂正能量,赞扬真善美。第三,诗词的形式自我发挥比较多,比较注重格律和用韵,作品受到诗界的肯定和赞美。
中国诗词文化现今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著名诗人、诗评家思尘先生曾在浙江省五届诗词培训班上讲演时谈到“不要否定老干部。文革前后,诗词创作、诗词研究、诗词出版几乎停滞。此时全国各地从上到下老干部诗协遍地开花,承载了那段空白历史,因此老干部诗协在弘扬传统文化中是有功劳的”。

省政府提出以“诗”串文为主线,打造浙江四条诗路。除瓯江山水诗路之外,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与萧山有关,源头都在萧山。所以,萧山诗人深感任重道远,他们不气馁,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诗为媒,传承文脉,挖掘唐诗宋韵,要做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者、书写者、传承者”。
(曹福亘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