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南方杨家将故里建筑文化的哲学思想
杨凯焱
提要:中国传统建筑在汉族地区讲究“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而南方建筑的风水师讲究“天圆地方”原则。用哲学观点,传统建筑就是用方圆,建筑与人文统一,南方传统建筑,讲究“天圆地方”。古人在建筑格局上秉承了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原理、对称、秩序、稳定、和谐、共生、共灜、适应、兴旺的哲学原理,建筑中的“天圆地方”,主要表现方与圆的空间布局和内外空间造型上,不仅要具有空间形式的美,而且有追求宇宙和谐统一的意境内,气势美显得端庄大方,气势雄伟。湖南城步苗族区域的明清古建筑具有特色的四合院,最雄伟有气势的要数现儒林镇杨家将村的杨家大院、杨氏官厅、枣子园杨氏大院(还有被拆除的支远大院)等很有气势的四合院。每座大院大厅能容纳数千人和上万人,枣子园杨氏大厅在解放初期就是清溪区作为区公所驻地,多次在该院召开万人大会,后又改做学校,文化革命又分给6户贫农居住,每座建筑约2000多平方米。建筑文化、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发展方向紧密相联。建筑中哲学思想的精髓,既是凝固的艺术,同时包含有高深的教育思想。寓意家族成员要具有荷花的品格,遇污泥而不染,希望处在一个具有鲜艳时代的太平盛世,没有战争,没有偷盗抢掠的和平盛世。要求每个杨氏子孙都要刻苦学习,不畏艰难练就高超的军事才能、人人要练就猫捉老鼠的本领。
主题词:建筑、文化、哲学思想
一、古代民间建筑思想内涵
1、“天圆地方”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水学之一
“天圆地方”就是讲时间和空间,源于先天八卦的演化中,推演的天地运用图(风水师都用罗盘定位、定向、定时、定人的生辰八字等),天圆地方图,由道家弟子依照祖师爷传道而给每位建房者,根据房主生辰八字确定建房基础“放线”(定位)的时间,用罗盘定定向等定位该建筑的方位和位置问题。中国传统建筑在汉族地区讲究“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而南方建筑的风水师讲究“天圆地方”原则。也是对宇宙观,世界观的一种特殊注解。“圆则杌棿方为吝啬”是西汉杨雄的哲学命题。“圆”指天,指宇宙,万物世界;杌棿,指动荡不定,屋主要选择世宅,要长居久安,达到安居乐业;“方”指地,稳居根基的意思;“吝啬”指收敛,不能放任,要有节制。“圆则杌棿,方为吝啬”,就是说:天圆则产生运动变化,地方则收敛静止。用哲学观点,传统建筑就是用方圆,建筑与人文统一,所以民间建房,一定要请风水先生,而不能自己乱建、乱筑,必须根据“易经八卦”原理“天圆地方”去打造房屋的根基,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达到对立统一的宇宙世界观。
2、传统建筑
南方传统建筑,讲究“天圆地方”。古人在建筑格局上秉承了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原理、对称、秩序、稳定、和谐、共生、共灜、适应、兴旺发达的哲学原理,建筑中的“天圆地方”,主要表现方与圆的空间布局和内外空间造型上,不仅要具有空间形式的美,而且有追求宇宙和谐统一的意境内,气势美显得端庄大方,气势雄伟是湖南城步苗族区域明清古建筑群具有特色的四合院,最雄伟有气势的要数,现儒林镇杨家将村的杨家大院、杨氏官厅、枣子园杨氏大院,(还有被拆除的杨支远大院),粟岭北杨家大院(文革前是县属农业中学和乡卫生院),每座大院大厅能容纳数千人和上万人,枣子园杨氏大院在解放初期就是清溪区作为区公所的驻地,多次在该院召开万人大会,后又改做学校,文化革命又分给6户贫农居住,每个大院建筑约2000多平方米。有三进三厅的大院,有厅屋(100平方米)三间、厢房36间。据当地《杨氏族谱》记载,杨家将自杨氏官厅建筑后,有类似规模古建筑16座,其中8座是根据北京昌平侯杨昇孙杨继先都督以京城建筑的结构图样以“官书图文”的设计图修建的,所以大都在结构上都非常科学合理,都带有北京四合院的特色,尤其是杨氏官厅,初建于洪武15年(1382)昌平侯杨昇回乡大竹坪祭祖兴建,于永乐2年(1404)扩建,整个村寨以杨姓为主,寨内建筑100余座,在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湖南巡抚阎仲宇驻扎大竹坪杨氏官厅旁的石门楼以镇剿南蛮总指挥部,率6.5万官兵,镇压大地茶园(今江头司茶园村)李再万苗民起义,从武冈、绥宁、全州、兴安、义宁等八方进军,围剿李再万,李又于某一天的深夜率突击队夜袭阎仲宇指挥部放火烧毁指挥部所在村寨房屋60余座,经官兵及居民极力抢救,才保住了杨氏官厅等重要建筑。
3、建筑特色
杨氏官厅所在的杨家将村(原名大竹坪村)是一座千年古苗寨,拥有砖木结构四合院等古民居上百座,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简朴雅致,古色古香。自明朝洪武15年(1382)杨昇回乡祭祖修建杨氏宗祠(现杨氏官厅)后,陆续以杨氏官厅的构造图样,以都指挥杨继先附寄的“官书图文”修建了杨洪故居(杨家大院省重点文物)等典型特色的四合院。都附有京派皇城四合院的格调,其建筑精美,重檐飞宇,宽敞明亮,高耸的鳌头直指蓝天,建筑内的木制雕刻,石制雕刻,每一图案,都有一个完整故事,每一设计方案都有她的哲学原理,“信鸽传官书”、“卍”字形图、“鲤鱼跃龙门”、“竹”、“莲”、“梅”、“蝠”等数百个雕刻艺术图案和建筑设计方案,承载了该古苗寨近千年的文化特征,千年的历史人文,千年的风云烟雨,承载千年杨氏将士们血性的忠诚,对整个家族子孙后代以“天高地厚国恩远、祖德宗功师范长”作为家族祖训及家族思想文化教育的范本。粟岭背杨谷祥、墙背底杨谷真、石门楼杨谷丛、桐木冲杨谷尧、大巷子杨谷庆等七户都是规模的四合院,每座四合院前都有一处2-5亩宽的稻田,春耕农种、秋后习武练兵,一座大院为一支房首领,房属子弟为一小分队或乡勇小队,后被昌平侯杨昇向朱元璋请“诰”,都赐赠 杨谷祥等为“营骑尉”,此为城步大竹坪32位杨家将军之始。在城步苗区的古建筑南北有异,在南面都为山区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北面则为四合院居多,大都为杨氏村寨。以县城而言,历史久远的要数南城的利济门,前身是三国时期的诸葛城。当年诸葛亮率蜀军南征,筑城为寨。到了唐代末则以飞山令公杨再思统领十峒,以赤水峒为中心的杉坊、铺头、清溪、金塔(真良)、易家田、大叶头、易(读jiá)家坪、大竹坪、杨家山、柳林等古村寨建筑的古民居,这些古民居的艺术价值,史学价值非常厚重久远。
湖南省重点文物单位 全国唯一的杨氏官厅
湖南城步杨家将村镇寨之宝
二、珍贵建筑遗存及建筑中的哲学思想
杨家将村经过千年的风雨,遗存有珍贵的建筑久远文化,杨氏官厅始建于明洪武15年(壬戌)(1382),较北京天安门古建筑(1417)早35年,经过明朝崇祯13年,清乾隆40年,光绪23年,民国11年(1922),改革开放的1986年和2018年等年代的多次大小维修,杨氏官厅更显气派和历史的价值,厅内存有明朝从长沙以督察院名义刊刻解运的“察院”大石碑,确定大竹坪杨氏族人23户为“官户”,革免各种差役的官方“行文”碑书。2019年从大竹坪村基建工地出土的宋朝进士、邵州都统的杨正修浮雕像,有明朝崇祯13年维修官厅存有的屋樑,乾隆40年维修官厅堂屋樑,嘉庆年杨兆鳣科考进士的功德碑等珍贵文物,建筑物的各种艺术雕刻都是主体建筑物中遗存600多年的特殊文物。
儒学教育中的“彝伦”石雕存于湖南城步县杨氏古建筑
中国人以和为贵,体现在建筑中则为“圆”和“壁雍”,壁雍是古代的学宫。辟即“壁”一种班制礼器,在多处建筑中附有“白玉双环”,象征和平、和谐。在杨氏官厅大门的斜对面,杨昇于洪武15年回乡祭祖办了几件大事,其中一件是建造“太和庙”、“太和庙”意即社会太平,没有战争,没有杀戮,使百姓少受苦难,免受战争的灾害,但这只不过是他的一种愿望。为制止战争,又必须参与战争,他从湖广平章(元时湖广最高行政长官)直到昌平候,都是为了保家卫国因功被提升到了昌平侯。朝堂皇帝在“壁雍”里讲学,皇上代表全国人民的人伦规范,后世就附有“彝伦堂”、彝伦者常理也。所以在杨氏官厅和杨氏宗祠都辟有“彝伦”石刻,以教化后人都要讲常理,也就是现在的法律准则。
1、建筑文化、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发展方向紧密相联
建“太和庙”的“和”就是希望国家的任何地方,都要和睦相处,“太和”就是大家都要和睦团结,不要有战争。杨昇将军经常处在皇帝朝廷边,又经常带兵维护边关的和平,深知“和”的重要意义,回乡祭祖后,也不泛将“和”的深刻内涵带到家乡的父老乡亲中。所以建造了“太和庙”,“太和庙”虽然毁于民国7年(1918)大土匪周宝臣(祁阳人)率500匪徒,抢劫、烧毁大竹坪村及100户人家,“三公堂”、“太和庙”等几十座居民建筑被烧毁。在杨家将村的杨氏官厅,她是城步杨家将文化的整个象征,杨氏官厅浓缩着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杨氏将军的忠勇爱国精神,对国家有贡献建立的功勋的杨氏将军有55位,从始祖宣明顺助王杨再思开始,有杨正滔特进荣禄大夫,杨正修特进荣禄大夫,杨再兴、杨盛和总兵、杨昌万参将、杨正仁国公、杨通博湖广右承、杨通贯国公、杨通智、杨正衡、杨通郎、杨通泰、杨通昭“九将”,杨昇、杨琳、杨洪、杨瑛、杨信、杨能、杨质、杨晚朝、杨都朝、杨进朝、杨万成、杨逢时,杨谨、杨乔然等,这些将军的英勇事迹和对国家(朝廷)的重大贡献,都收集于杨氏官厅,才有明朝万历十年,彰武伯杨瑀回乡城步杨氏宗祠(杨氏官厅前身)祭祖时题刻“勋裔”大匾,立于杨氏官厅正堂中,他们把对国家的贡献建立功勋特别看重,才把“勋裔”大匾悬挂杨氏官厅正堂上方,把对国家有重大贡献建功勋的将军牌位立于杨氏官厅正堂的左右两边香台上。
2、建筑中哲学思想的精髓,既是凝固的艺术,同时包含有高深的教育思想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指建筑中包含很多的建造艺术,雕刻艺术。城步杨氏官厅中包含有很多的石雕、木雕、浮雕艺术故事,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公杨洪故居“杨家大院”屋前石板路,建造成一条弯曲的凹凸不平而且慢慢由窄变宽的石板路,建成弯曲石板路的目的是告诫子孙后代的一个人生哲理,“人生道路是不平坦的,是曲折的,但前面的路是宽广的,前途是远大的”。也用这个建筑形式,这个建筑中哲学思想告诫其他族人或后代,都要懂得人生中的这个人生哲理,教育自己这个杨氏大家族都要用这个人生哲学思想教育子孙后代,人生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有专家称,这在中国建筑史上属首次发现,也是唯一的具有“人生哲学思想”的古建筑群。其二在杨氏大院正堂前石阶两侧的斜护石浮雕有两个雕刻,一是雕有花瓶中装有荷花,寓意家族成员要具有荷花的品格,遇污泥而不染,希望处在一个具有鲜艳时代的太平盛世,没有战争,没有偷盗抢掠的和平盛世。右边石刻浮雕上,刻雕一幅猫捉老鼠的图案,教育族人及子孙要练就具有猫捉老鼠的高超本能,意即每个杨氏子孙都要刻苦学习,不畏艰难练就高超的军事本领。虽然杨氏将军们在历代为国争光,为国家和平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整个家族群体中,人人要练就猫捉老鼠的本领,对待恶势力及强盗,用猫捉老鼠的非凡本领制服它,使正义永存,使邪恶无处藏身。在明朝嘉靖23年杨洪侄子回乡祭祖,从大竹坪杨氏家族中带了3000多宗亲和乡亲远赴天津,北疆参加国家的边防保卫工作,才有“威助大明兼一统”的爱国情怀。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道德规范融于整个家族中,整个社会中。把建筑中的设计规律与家族集团的人文故事、家族教育、儒学思想人生哲学理念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建筑学的精华。
3、湖南城步杨家将村及古村寨中的古建筑俱存“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古建筑中,都与中国古建筑一样,始终认为人与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天、地、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即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世界观,在这些古建筑中充分体现了这种观念。古建筑中与自然环境是相融的,不是与自然对立的,借助自然环境,构成博大的世界视野,富有生气和生命力的世界和谐交融的画面。在古建筑中有寄情于山水的画面,建筑中有大象、雄狮、老虎等猛兽及多种鸟禽类镶于建筑物中,有丹口镇羊石群旺村古民居古建筑中的“五兽图”(大象、虎、野牛、马、鹿)的和谐共生的典型画面,被专家称之为用石头、木头等写成的史书,这些古建筑既显皇亲派皇城风格,从形成上的屋顶可分为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形式,根据建筑等级要求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和多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城步古民居多硬山、悬山、歇山顶、屋顶及高于屋顶的封火山墙,显得气派豪华。又有苗族地区人文风采的艺术特征,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深刻文化内涵。
4.明颖国公杨洪故居杨家大院、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众多的古苗寨中的村口处,都有历史久远的水口树,水口树又叫风水树,是整个村寨用自己喜爱的树种植于村口作为整个村寨的吉祥物、寓意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美好象征,每个村寨或植有千年古柏、古松、古樟、古杉、古金丝楠、古枫、千年白果等吉祥喜庆的风水树;经林业专家发现树龄最长的属长安营镇的一千六百年古杉,经考证为西晋时期人工栽培的最早人工林,还有花桥村的古樟,金水村的千年紫薇王等等都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居住生养人为一体的优佳环境。(2023年7月12日)
作者简介:杨凯焱,民族学者、湖南省邵阳市文史研究员;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电话:15180947886;邮箱:845262531@qq.com
参考文献:
1、《城步苗族建筑文化》湖南文史博览杂志社出品2017雷学业等
2、赖布衣真传阳阳宅(杨筠松中州古迹出版社2019)
3、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百成文艺出版社2013版
4、营造天书、王南 古藉出版社2012
点击链接-杨凯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