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文学》征稿启事
《黄淮文学》从今日起,换地移主,更以大气魄地向大家展示一个新的平台,更以饱满的热情为作家、作者、读者服务,打造一个崭新、完美地服务平台。
《黄淮文学》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黄淮平原大地冉冉升起,《黄淮文学》立足黄淮面向全国,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加入《黄淮文学》编委。《黄淮文学》以“高雅,唯美,国风”的理念,精心为正能量艺术爱好者提供抒发情怀、展示才艺、学习的交流平台。
《黄淮文学》不定期地组织长期为《黄淮文学》合作的企业、作家、作者进行旅游、采风、开展笔会交流。
《黄淮文学》长期面向全国华人征稿,面向全国企业合作,为企业服务,宣传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为企业打造知名程度,组织作家采风,为企业写真。
《黄淮文学》征稿主要收录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作品立意要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杜绝政治敏感问题,一旦发现,永不录用。
《黄淮文学》微刊开辟如下栏目:(诗苑天地) (古风清韵) (小说园地) (散文花絮),现代诗每首限制20行以内,力求精简,思想健康,富有意境、内涵和跳跃性;格律诗平仄押韵符合要求,用新韵要注明。
欢迎各位文学爱好者、作家踊跃投稿。本刊暂无稿费。
另外招募主编、副主编,诗策划若干名。
联系电话:13283719267(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1760277215@QQ.COM
投稿须知
作者在投稿之前认真检查作品,对错字、句进行修改后方可投稿。
投稿可以通过邮箱投稿,也可以在《兰河文学》交流群贴稿,以便老师收稿,也可投邮箱,邮箱投稿可编辑文档,不接受贴稿。
稿件要求原创首发,禁止一稿多投。
★乡村风情
●文化事业促进各项事业大发展
文/马学令 符德平
概况
在当今物欲横流时代,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食粮的追求,有了完美的文化生活,各项事业也相宜得到发展,在豫东大地上有这么一个村庄,她就是闻名方圆百里的大美文化村——五子李。
五子李村是豫东大地上一颗闪耀的明星,正在冉冉升起,她的文化魅力风靡方圆百里。在黄淮平原大地上,她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的一个区划行政村,坐落在兰河左侧,兰河水在这里轻轻地绕了一个弯,把五子李抱在怀中,向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亲吻了一下,缓缓地向东南流去。由于兰河水在这里流淌千年,一路上纳千壑万溪,汇灵光之气;所以这儿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她离镇政府东南三公里,西邻213省道,交通比较便利。人口3127人,耕地4247亩,辖一个自然村,4个村民组。
该村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水、土、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很适合农业种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业大村。
五子李村在党支部书记李本部的带领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起一个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广场上建有舞台,供宣传新时代文明思想使用,演出人们喜闻乐见的精彩节目,通过大力宣传新时代文明精神,使人们的思想发
生了根本转变,一切丑陋恶习得到根本去除。
五子李村的由来
“五子李村历史渊源流长,李姓是村里大姓,人口占全村总人口95%以上,李姓始祖于明朝1388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而来,至今已有600多年。五子李村,原名五子村。相传,夏启的儿子太康掌政后,治国无道,一次到洛水之南打猎,百日不归,被后羿趁机夺去国政。此后,太康的弟弟五人奉母出行,寻找太康复国,至大禹治水曾到过的一处高台,即今五子李村西北的五子台庙院附近,感怀先人功德,怨恨太康失德失政之事,每人做歌一首,讽劝太康。此歌便是《尚书》所载之《五子之歌》,《史记》也有记载。后人为表五子之志,修庙祀子,此台被称为‘五子台'。”这是党支部书记李本部向我们介绍该村的情况。
他喝了一口茶水,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明朝建立后,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为繁衍生息,发展生产,朝廷多次组织移民。据五子李村《李氏家谱》记载,李氏来自山西长子县,明初,迁河南,家于太邑(太康)西北隅五子台之阳(南),并命名五子村。后因李姓人数居多,逐改称五子李村。”
′五子李历史与现状
“五子李历史文化厚重,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五子李村西北的五子台遗址,现建有一座庙院,已被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有大量的遗物,遗物属商文化,春秋时代遗存。”
“五子李村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9年2月17日,驻扎在太康县城的日军包围五子李村为报复当地抗日武装的抵抗,进村后大肆烧杀,共杀害群众427人,有36户被杀绝。在村民李国喜家门口就集中屠杀村民49人,尸横遍地,造成惨无人性的‘五子李惨案'。”李书记向我们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五子李的历史文化。
高高的五子台,好像一双明亮的眼眸,深邃的目光在夜间探望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白天看望着路人过往,见证着这里千年来的历史沧桑。
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过去发展十分落后,全村人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等。群众收入甚微。
李本部上任以来,带领广大干群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刀阔斧地闯出一条新路子,甩掉传统农业,发展高效农业,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大面积种植西瓜、辣椒、蔬菜等经济作物,推广小麦-西瓜-辣椒一年多熟模式,扩大辣椒种植面积,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群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尤其近几年来,经济发展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临近213省道的东侧,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建了两个西瓜大市场,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西瓜销往全国各地。2017年,村里又建了高效塑料大棚30个,主要种植西瓜和蔬菜等,每个棚收入都有两万多元。2023年,村委不辞劳苦,争取到县里惠农项目,县财政局向村里投资50多万元,新建了十个蔬菜大棚,面积十多亩,为村民收入再次助力。五子李村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周边镇村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五子李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发家致富,群众的收入明显提高,村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开始了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提高。他们想提升文化品位,让生活的更有意义。刚开始群众是自发组织,跳广场舞,形式比较单一,村委发现后及时进行组织和引导,成立了3支村文艺团队,队员36人。提供村文化广场作为场地,搭建百姓大舞台。买来连椅36把,并焊接广场入口处的栏杆近百米,广场上用电全部由村里承担,提供了镭射和霓虹灯等灯光设备。每到晚上夜幕降临,广场上灯光璀璨夺目,彩灯四射,把舞台装扮的美轮美奂。村委每天还派出专人打扫广场卫生,保持地面整洁。有时还为登台演出的演员提供矿泉水等饮料。
五子李村的文化繁荣
现在村里的文化活动主要以夜晚为主,被干部群众亲切的称为文化夜市,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体现了人们安居乐业,更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人们生活的美好。
现在群众文化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节目有舞蹈、腰鼓、盘鼓、戏曲、舞龙、舞狮、小品等形式,大都是自编自演,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戏曲有曲剧、豫剧、道情、越调,宣传二十大精神,宣传尊老敬贤等农村新风尚、新变化,传播正能量。五子李村的文化夜市,现在是名声鹊起,临近县乡的业余艺术团也慕名而来,一展风采,演出了的节目多彩多样,给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如本县的板桥、清集、芝麻洼等乡镇,扶沟县的大新、吕潭等乡镇。本村及邻近村庄来看演出的群众每晚都有500人以上,高峰时达到上千人,比唱大戏还要吸引人。
五子李村的文化夜市、文化活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他们拍成抖音到处传播。太康县文广新局的领导以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也不断来参观和指导,进行了很高的评价。该村的文化活动被拍成视频成了县里的新闻,也成了省电视台的新闻,是乡村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一种探索。
五子李村出现的这种现象不是孤立的,在这片人杰地灵的沃土上,滋生着一批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人物,如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的赵志发,20多年如一日精心服侍植物人妻子;镇驻村好干部李宏超,多次为村里捐款,热心公益事业;更有坚守中华孝道的李永席,近年来连续为村里80多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送蛋糕,他们都在为五子李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五子李村发展与规划
五子李村的演出节目质量是越来越好,不再满足于当闪耀在乡村夜空的明星,他们要走出去,走向更大的舞台。五子李村的扇子舞曾获得全县广场舞大赛二等奖,他们的扇子舞,服装美、音乐美、形体美,变换出各种形状,把农民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展现在观众面前。他们的盘鼓也在2023年全县腰鼓盘鼓大赛中被评为一等奖,鼓声铿锵、舞姿翩翩,把磅礴豪放的农民气势,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受到了评委的高度评价。
2023年,常营镇在五子李村举办了“春满太康,欢乐万家”的春节文化系列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五子李村的文化夜市带动了周边村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很多村的百姓大舞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太康大地,这种现象就叫做五子李现象吧。她符合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是我们时代发展的需要。
五子李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塑造中华民族文化新村。
大美五子李村,为你点赞,你是中原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几年来,五子李村在党支部书记李本部的带领下,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领导班子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使五子李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文化建设走在了全县前列,全村出现了风清气正,树立文明新风尚的新景象,由于文化事业的繁荣,文明精神的树立,化解了群众之间的矛盾,也化解了干群之间的矛盾,出现了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崇尚文明,崇尚知识的新局面。
文化夜市成为全镇乃至全县文化活动的亮点,是一颗农村文化建设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代表了一种新农村文化现象。但是也应看到村里发展存在的不足,作为一个3000多人的大村,村里道路破旧老化,主干道需要翻新美化,一般街道也需要硬化加宽,让村里的外部形象亮起来!
李书记和他的班子成员针对缺点和不足,召开村两委会议,统一思想认识。于2022年9月向县里写申请跑项目,修建道路。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在跑项目的过程中住宿、吃饭、车费全部自掏腰包,不向群众摊派一分钱。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领导为他们的真诚而打动,终于批复了他们修建道路的项目。根据村两委研究意见,准备先修东西大街2公里,南北大道3.5公里,然后再修建村里的其他街道,争取两年内完工。2023年9月1日正式开工修建主干道,李本部他们为群众着想,脚踏实地办实事,知难而上敢作为,感动了村里的每一个人。群众自发组织向村党支部,村委送来了两面锦旗,上面分别写着:“为人民办实事,做群众贴心人”,“为民办实事,赢得百姓心”。同时也向党支部书记李本部,驻村干部李宏超送来了两面锦旗,既是对村领导表示感谢,也是对他们的工作的认可和鼓励。群众的表扬变成动力和压力,五子李村两委决心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五子李村的村容村貌从根本上改变,为乡村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秋阳高照,天空湛蓝湛蓝的,一群小鸟在天空飞翔,飞过高山、飞过海洋,飞过我们的头顶,它们伸长着脖颈,唱着“希望在田野上”的丰收歌!我们看了看天上太阳,日头已正南,与李书记握手告别,明年这个时候再来看看大美五子李村的新发展。
★诗星闪闪
●忆父亲
河南 闻雅玲
都说父亲是儿的一片天,
可您丢下儿女永别在人间。
午夜梦回想起你久违的笑脸,
伤心的泪水滴落在枕边。
父亲呀!父亲!
您是地道的儒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那种。
别人看起来您有点儿“迂”
可您在我的心中却是那么高尚无比。
您知识渊博,一生甘做人梯。
教书育人呕心沥血.桃熟流丹.
李熟枝残。
您和母亲都是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
历经无数次运动,
均毫无针尖般污点,
给儿女留下了对党赤诚努力工作的模板。
您骨子里的人格,做人的美德不是一言两语可说完:
同事间有人找您联名上告某领导:
您婉言谢绝:我不会参与,更不会坏事。
您教育我:
芸芸众生中需勤奋拼搏,才能适应生存。
您教育我:
女孩不能爱财,与人相处要舍得奉献。
您教育我:
对人不要落井下石善良为本。
您的教诲,让我也确实浸润,巾帼不让须眉之特点。
您给了我无比的温暖,
培养了我活泼开朗的性格,好似氧原子与各种品性都较溶涵。
父亲啊!父亲!每忆您英俊智慧儒雅形像时,心情就犹如春风吹开花香十里灿。
您的美德与智慧刻在我血脉的记忆里,
您一生光明磊落——傲长空!
●读书有感
辽宁 涵予
提起读书,
我是深有感触,
开卷有益,
在少女时代喜欢读书,
爱情,武侠,
古典, 名著等……
什么书都读;
书海涛涛,
百花齐放,
在书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读书千万遍也不知厌倦。
读书需静下心来,
慢慢品味书中之精华,
博大精深,
要与书为伍,
融为一体。
读书的最高境界,
深入书中,
不受外界影响,
是读书人的一种心态,
读书不但读,
更要理解书中之含义!
●歌唱光辉(外一首)
——写给第39个教师节
安徽 管教宇
第39个教师节
我为节日庆祝
我曾经是一个学生
得到老师的教导帮助
感谢辛勤的老师
给了我生命的成长
给了我智慧的未来
给了我文学的爱好
今天啊老师
我用诗歌为你歌唱
我用诗歌对你礼赞
我用诗歌向你感恩
第39个教师节
你和祖国一起成长
为国家培育人才无数
桃李满天下硕果满枝头
伟大啊老师
光明的使者
点亮生命的灯火
照亮世界的阳光
我要为老师讴歌光辉
●秋 意
九月的时节
一切都在惶恐不安中
风在动树在摇
树叶随时飘零
枝头黄绿相间的叶子
像极了一位老者
黑白相间的头发
何时变成满头霜雪
任秋风扫落的黄叶
让我看到了深邃的秋意
黄昏时分夕阳余晖
一位老人踽踽独行
一盏油灯灯芯渐灭
作者简介:管教宇,男,1972年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作家,诗人,《世界汉语文学》签约作家,传世图书策划出版中心签约诗人,白孔雀诗刊会员。
★古风清韵
●七律·癸卯白露
江西 柯美柘
昼夜温差有短长,晨凝湛露白如霜。
枝头叶重尤难举,路面尘轻勿可扬。
日出江枫旌未赤,风来稻浪实初黄。
天南地北秋容好,在望丰登冠众芳。
●七律.恩师赞(外一首.新韵)
文/岳新华 黑龙江
一
修枝塞外守花园,浇水施肥汗透衫。
高校名师享盛誉,红楼硕果站前沿。
出身北大根基稳,支教龙江道路宽。
国际交流当向导,扬名立万树尊严。
注:颔联是指张锦池教授是哈师大1951年建校70多年来第一位获全国百位高校名师称号的人。
注:尾联是指1986年6月,哈师大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张锦池教授任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讲习班特邀主讲人,第一忙人。
二
红学索隐百年红,哈市冰城大聚盟。
两岸连心谈古道,群星捧月照新程。
张公有幸插龙翼,宁府无德现鬼容。
国际平台搭塞外,边疆沃土气笛鸣。
注:颔联是指1996年1月,哈师大举办了乙亥年海峡两岸红学研讨会,做为东道主,张锦池教授累脑,累心,累手脚。脚打后脑勺。
他是哈师大终身教授,中国红学会顾问。
●七律.赠郭玉花老师
黑龙江 岳新华
伊春美女站台前,小巧蛮腰露笑颜。
利齿唇红羞巩俐,灵牙眼亮臊貂蝉。
养生苦口人心暖,去病良言气候寒。
绿叶扶花甘奉献,陪孙济子度余年。
七律.家乡好(外五首)
文/舟子
青莲翠叶宿长岸,白雾烟姿映远楼。
飞雁影铺欢水面,归乡友聚喜心头。
二斤烤肉三杯敬,半盏红茶一勺浮。
茗品香梨皮薄脆,巴州大曲夜消愁。
七律.我在天涯向秋笑
秋夜寒凉披睡袍,林间漫步伴花髦。
绕墙蟋蟀声音响,调色梧桐紫叶嚣。
柳碧千丝飘絮乱,金黄百果宿枝高。
星沉海角云追雾,笑走天涯月挂刀。
七律.教师节咏
九月教师秋庆节,操场列队立旌旄。
园丁育德耕耘绝,学校修身素质高。
考试检查功课好,读书诚实睿才豪。
单词背诵晨三鼓,代数攻题夜五曹。
七律.叠字二十四字秋
秋风秋雨叶秋苍,秋月秋云秋景霜。
秋静秋来秋大美,秋高秋去笑秋长。
秋红秋润秋千色,秋紫秋滋秋水茫。
秋满秋收秋万担,秋南秋北稻秋黄。
七律.返乡秋咏
秋塘绿卉瑞莲香,绵雨红枝搴艳芳。
目色又荣孤袅影,观霞再榭满春光。
千群鸾镜紫珠俏,万只莺帘碧叶长。
笔画江山南北景,诗和梦想返家乡。
七律.秋盈
晨曦游览聚南湖,乌市枝盛园静殊。
九月菊花邀玉桂,金秋菡萏伴黄芦。
靓男青果情欢乐,红女和春缘喜呼。
万水千山藏眼底,七星北斗指宏图。
★《黄淮文学》编委:
刊名题写:文锋
顾 问: 华 晓 春 姚 化 勤
主 编: 肆月春风
执行主编: 冰波 颜力
副 主 编:一骑红尘 袁辉
总监校对: 冰波
校园征稿:小石
宣传部: 高山峻岭
发行部:春生 小石
企业广告策划:文锋
编 委:肆月春风 冰波 一骑红尘 春生 小石 高山峻岭 刘伟华 刘刈 于广 蓝天白云 韩 镯 冰 清 兰 子(以姓氏笔画为序)
点击二维码 关注黄淮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