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亮的心
一夜秋風到,千里故人情!過了立秋,天氣驟然多了幾絲涼爽。

朝暮觀瀾,秋意渐浓。颯爽的秋風,仿佛一夜之間,催熟大自然的累累碩果。莊稼地裡的玉米、青豆、黃豆、花生和芝麻挺著傲人的身姿,恣意沐浴著秋光的洗禮。成筐的蘋果、梨子、蜜橘、柿子、葡萄、甜棗顆粒飽滿,逐漸豐盈大眾的視野,也映紅了農家人的笑臉。

我的最愛,還是那綠皮紅壤,令人口舌生津、甘甜逼仄的西瓜。尤其是口渴的時候,吃上三兩塊本土出產的沙瓤西瓜,既能解渴,飽腹感又極強,渾身說不出的通泰酸爽。西瓜,對於吃貨一枚的我,仿若偶然邂逅沙漠中的綠洲,貴在知交,莫言驚喜。

夏秋交融的季節,滿目蒼翠,山河念遠。輕盈的步伐,跟隨瀲灩老秋在時光交錯中穿雲踏霧,一縷探索的眼神溫暖貼近故都母親的心臟。

踏入應天門旅遊區,一幅幅古代宮廷石雕壁畫高大亮麗,隋唐風韻層疊出現。有玄武、朱雀、青龍、白虎組成的《四神雲氣圖》,有大唐天子接待外國使者和《清明上河圖》的完整壁畫,有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女媧補天》和辛勤勞作的農民各種石雕。這些壁畫和雕像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每一幅壁畫的背後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每一幅雕像代表著朝代的盛衰更迭,風塵的石刻見證著人間的滄桑巨變,體現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強大的創造力和濃厚的智慧結晶。

站在應天門的廣場上仰望紫微觀,雄偉壯觀的紫微觀巍然屹立,霸氣森然,屋頂有飛鳥造型,故又被稱為“五鳳樓”。這裡是宣聖意、樹君威、凝民心、聚民意的神龍聖殿。這裡也是問鼎中原、應天瞰地、凱旋歸來的東方第一門戶,一代女皇武則天曾在這裡稱帝登基。此刻,閉目傾聽,似有一眾大臣在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慨然的強音響徹蒼宇,響徹故都的每一個角落。”

洛陽明堂天堂則是旅程中另一個美妙所在。明堂又名“萬象神宮”,始建于洛陽宮城核心區,大殿整體雕樑畫棟,穹頂畫有多副天女散花圖案,圍繞翩躚的鳳凰燈像一顆璀璨的明珠星輝四射,祥瑞滿堂。該建築形制上圓下方、上圓法天、刻有日月星辰和二十四節氣,因具備某種‘宇宙秩序’法則,從唐睿宗垂拱四年【688年12月】到武則天正聖元年【695年正月】幾經修繕,均是為了完善洛陽所缺乏的國家祭祀功能。

西元695年,明堂又被改稱“通天宮”,它的建成為武則天帶來極大政治聲譽。為完成從李唐王朝向武周政權的自然轉換,武則天一方面下‘罪己詔’昭告天下,一方面又在明堂西北方約155米處【天堂遺址】修建了九層塔天堂【佛堂】,寓意九重天,供其在日常生活中和重大節日祭祀禮佛專用。

金碧輝煌的明堂和氣勢恢宏的天堂遙遙呼應,脈絡相連。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作賦曰:“穹崇明堂,倚天開兮。四門啟兮萬國來,考休征兮進賢才。“和白居易的“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的詩句流傳至今。

“麗日長月待書耕,萬家金闕紫氣正。一朝天子一朝民,不褪紅顏伴福萌。”到應天門紫微觀,去仰瞻皇家御苑的藍天威儀。到明堂天堂的最高處,去膜拜雲朵裡的無上慈悲。到洛邑古城的文峰塔前,去賞析文星的儒雅豪邁之風。殷殷九月,登高望遠,愴感思古。我愛這深沉,寧靜、清雅安適的人間福地,它迷人且獨立,火熱又兼具才情。

美麗富饒的北方,晴川秀水的“江南小鎮【洛邑古城】,”似一根綿長無形的紅線,始終牽引著詩人的足跡尋親訪友,雅樂相隨。驻足一瞥,大街上隨處可見身穿漢服的俊男靚女,士氣浩然的古裝表演或慷慨陳詞,或馨韻興然。美食一條街的烤麵筋,烤粉腸,裹涼皮,悸動的靈魂頻頻感恩文化生活的饋贈。再次感悟繁華的大唐盛世,吟一曲《秋色賦》,千古絕唱,乘願歸來。

寫於202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