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峰
结合写作实践谈绝句的起承转合
绝句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一首诗四句,短小精萃。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不仅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而且在写法上讲究起承转合的技巧。写得好的绝句,能展现一幅清新的画图,表达一种真切的意境,抒发一种真挚的情怀。因绝句取材广泛,篇幅短小,易读易记,深受作者和读者的喜爱。现在,不少诗家常用绝句写当今的人事物景等等,滋润了读者心灵,陶冶了读者情操,收到了好的效果。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写作绝句的实践,谈谈运用起承转合技巧的体会。
一、咏物寄意绝句的起承转合
咏物寄意绝句,先要吟咏的是物。在过细观察物的基础上,发现物的特征,然后加以准确的描状。要透过物的表像,深入其内核,从而挖掘出物之本身所具有的精魂。这样便能触发作者的灵感,把自己因物而产生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表现出来。
我用较长的时间在公园过细地观察了月季花,发现它跟别的花的不同点是花期长,不停地孕育花蕾,不间断地开放花朵,便写了一首题为《咏月季花》的绝句:
月月花开耀眼瞳,馨香四溢满园中。
不跟桃李争春色,独自芬芳四季红。
诗的起句描写月季花盛开,灿烂耀眼的画面,承句紧接第一句写月季花的馨香。转句在一首绝句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既要转得有精神,又要与起句承句相衔接,还要有助于结句写出点睛之笔,于是转句我就这样写道:“不跟桃李争春色”,把月季花跟桃李花进行对比,这既是写实情,又能表现月季花与桃李花的不同之处,同时也寄寓着作者的情感:桃李花开得快谢得早,而月季花在不停地孕育花蕾,不停地开出美丽的花朵,这样便自然地引出了结句:“独自芬芳四季红”。这正是月季花的高贵品质所在:它不择季节,不论环境,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孕育花蕾,绽放花朵,给人美的享受。
这首绝句,既描摹了月季花的形象,也寄托了我的情怀,那就是赞扬那些不跟风争宠,默默地不间断地奉献的人们。

二、即事抒怀绝句的起承转合
即事,就是要叙事。绝句篇幅有限,不可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但应该用精炼的文字,概括出事件的轮廓,这是起句和承句必须完成的内容。既而由写事转到抒怀,要写出自己的感慨。我在和吴江涛老师《新年漫步口占三绝句》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公园散步面晨风,喜见寒梅笑脸成。
昨梦上元花烂漫,多情诗友咏春声。
起句写自己新年迎着早晨的霜风在公园散步的事,承句紧接第一句写,很高兴地看到梅蕊已经在冬天孕育成了,尽管还未绽放,却也扬起了笑脸,这是简略地叙事。接下来是由“事”转到“情”,怎么转呢?我没顺着承句写下去,而是巧妙地写出了转句:“昨梦上元花烂漫”,以梦境的形式联想到:待到上元节时花朵绽放,馨香四溢,大地涌动着春天的气息,于是就有“多情诗友咏春声”的结句。春天来了,诗友们聚集在一起,吟诗赋韵,赞美春天。这样写就较好地表现了我热爱春天,愿为春天吟唱的情怀。

三、即景抒情绝句的起承转合
即景抒情诗,就是要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展现一幅逼真的画面,并把作者的情感倾注于诗作中。写景离不开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发现景物的特点,并在头脑中构筑出画境,这样才能便于作者把喜怒哀乐的情怀表现出来。有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对景物的描写就能流露出作者的情愫。这类诗如果按起承转合的方式来写,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的情感。
春天里,我经常去二龙潭公园散步,留心观察园中的人物景物,写了一组绝句,并结合摄影照片,制作成了美篇《雅亭神韵四时同》,其中有一首绝句题为《湖心亭》,写道:
玉柳亲亭碧水粼,犹如仙境座湖心。
满园春色谁营造?巧取天工是匠人。
起句描写湖心亭:密密的柳丝垂下,遮掩着亲吻着四角凌空翘起的二层宝顶的亭阁,亭周围是碧水粼波,春风拂来,十分惬意。承句接着起句的思路写,运用比喻句“犹如仙境座湖心”,进一步表现了湖心亭的图画美。转句不写景了,而是承前启后,用了一个问句“满园春色谁营造?”这就既总结了前面两句,又很自然地引出了结句“巧取天工是匠人”。
这首绝句的主旨是:通过对湖心亭美景的描绘,歌颂建亭的能工巧匠,从而表现了我对湖心亭美景的热爱,对工匠的赞颂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