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奢享合肥塘西河水光草色
文/提秀莲
前段时间到合肥小住了一个多月,每次坐地铁外出闲逛,总能听到地铁播报员播报站点的时候连带出不同的公园名字。如:塘西河湿地公园、巢湖湿地公园、杏花公园、金斗公园、环城公园、瑶海公园、花冲公园、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包公园、银河公园、逍遥津公园、南艳湖公园、少荃湖公园......等等。我仔细记数了一下,林林总总的公园竞有21个,这座城市真真是公园之城啊。
作为北方人,来到南方的城市,来到女儿家门口的公园跟前,逛逛公园的意愿就潮涌而出,我和爱人的首选打卡地便是塘西河湿地公园。
塘西河湿地公园因塘西河而得名,塘西河又因地理位置而得名,起源于合肥的南滟湖,在大禹时期就是一条小溪。它先呈东西流向,从巢湖北岸拐湾,再向南叮叮咚咚连绵十几公里到沃野村头而汇入巢湖。随后,它经过几千年流水的冲刷、瀑涨和人工拓宽疏堵,己由溪成为宽3~10mp的河。现如今,古老的塘西河又华丽转身,成为合肥市最大的湿地公园。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丝丝缕缕的白云衬着瓦蓝的天。我们从女儿居住的小区步行20分钟就到了公园大门前。门内,轻缓、悠扬的音乐伴着红色水泥路在花草绿树间向前延展,氛围显得清丽又温馨。我们顺着蜿蜒且像打碗花蔓一样,可以随机分出若干个岔道的红色水泥路向前行进。每更换一个岔道,道两旁的花草树木也会不同。有的是紫薇开着绢绸般灿若云霞的花儿,圈围着蘑菇状的楠天竹、石楠,海桐;有的是火红的石榴树手拉着手,圈围着草坪间刻意林立的奇石。再力花、德国鸢尾、红蔷薇、韭莲、山冬麦们则在水杉、女贞、湿地松、香樟、桑树、乌桕下面的行间树下成圆、成方、成扇、成花环铺摆她们的花枝和藤蔓,以方便游园人观花、赏叶、察色、阅形。当微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的芳香,沁人心脾,令人沉醉。
当我们行进一段岔道后,见很平的一片大草坪拱起一个大山包。我对爱人说,这平原城里没有山,合肥人还特意拉土堆起一个大山包。虽然在“绿”“花”“水”景观中增添了“山”色,但看堆土量也不小呢,他们在哪挖来这么多土呢?那被挖土的地方,花花草草们肯定离散了,生态环境也就失去了合和之美。爱人学着合肥话说:“是哩、是哩。”可当我们走到山包跟前,才知道这山包里包裹的是污水处工厂。一个若大的工厂完全包裹在草毯里,不得不让我为之惊呀。见景思远,由物及理,此时我感到一草一木都在对合肥人微笑,而一行行苍翠的落羽杉似乎也在开示出一点什么道理。
行在由红莲、粉莲、白莲掩映的九折木栈道上,我与自然是那么的和谐安宁,也似乎唯美的时光由此开启,便对爱人说,在苗苗家里,想着文联的工作,想着作协的事儿,每天都心急火燎的想回宝鸡,可来到塘西河享受花草对我的慰籍,就不再想回陕西了。爱人怂对我说,你真应验了“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愿回家乡了”。
有一个池塘的一角,隔水架有一座北欧风情的圆型书屋,名曰:“清溪”。它三面由青荷与绿水环抱。过浮桥,通达书屋推门而入,透明的落地窗、田园式的窗帘、树枝状的灯带、懒人沙发,不经意间就让人放慢了脚步,徜徉于书架前。我选了一本《陈忠实传》,静静地坐在窗边看起来,从书中的记述,让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经历的饥饿,可以说孙少平在高中的生活状况,就是陈忠实上初中时的生活现状的翻版......而这被水光“环抱”的书屋,自有荷的清香与书的墨香,汇成清流注入心田,让书屋不负“清溪”名号。
书屋旁边是很大很大的草坪,由大树与绿篱分层级地合围着。我找到一树阴凉就躺了下来,让身体与如茵的绿草零距离亲昵,思考生命的平凡及平凡的意义所在。
当我们在公园内行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以塘西河为主轴,衍生出很多带状、椭圆状、月牙状或无规则状的池塘。有的池塘,远看很像染料池,水面上黄绿的颜色浓得无法化开,走近一看,才知道是水面上浮有一层厚厚的水藻。几乎所有的池塘内都疏疏密密、高低错落、横斜相依的点布着菱角、青荷、睡莲、香蒲、茭白等水生植物。
每每移步到一块新的池塘前,我都会在边上静立很久很久,用柔漫的水光来绽放心情,而在朵朵粉莲面前,觉得以往书页上对荷花的颂词也会黯然失色,我只有静静与粉莲进行一次灵魂的约会,用心与她对话。那粉莲似乎也听懂了我的心语,借微风氤氲阵阵清香。
我边走边看边数,想弄清这里有多少块池塘,可由于公园面积太大,仅靠步行是无法数清的。后来看到一块简介牌写道:塘西河湿地公园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徽州大道,占地面积约550万㎡,水域面积约为180万㎡ ,水生植物面积就达28.7万㎡,内含雨水公园、沙滩公园、观鸟公园,是合肥市最大的休闲公园,作为滨湖新城中心的绿地,它与相连的金斗公园相加,面积刚好与纽约的中央公园差不多。
我自言自语道,这180万㎡水域,是自然天成,还是人工开池造塘而来。爱人说,那还用问么,你听听草坪下污水处里厂的哗哗声不就明白了。是啊,近1300多万人口的城市,每天排放的生产生活废水污水是惊人的,合肥人以不让一滴废水污水流入巢湖的铁腕治水决心,建造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并采用引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生态治水系统,将废水污水变成了清流,这便是打造这个湿地公园的灵魂所在。目前,这种治理效果率已达到100%,难怪有些池塘浮有水藻,原来是利用它的“吸食”实现污水处理。
我静立池塘边凝神看着水藻,突然心生感动。远眺翠绿葱茏之中的一幢幢高楼,蓝绿的塘西河,扑腾于水面的水鸟,桥上的车流,从北方来的我就不只是为这里的花草、树木、河流、池塘、石桥、流水、沙滩、书屋、木栈、草坪等优越组合的景色而醉倒,更为塘西河公园的“衔水”治污,营造的人与自然和谐对话的清新风貌而心心念念。

作者简介:
现为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理事,凤县作协主席。散文、诗歌在中省市县各类征文中多次获奖,并在《中国文艺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财经报》《中国摄影报》《延河》《西北信息报》《宝鸡日报》《陇南日报》等副刊发表散文(诗歌)逾千篇。出版散文集《凤凰之乡随想录》,为县委县政命名的“第三批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