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依旧是熟悉的词文,熟悉的稼轩。
我初次与他“相识”,是在语文课本上,一篇清新脱俗的《清平乐·村居》,是我对他最初的印象。后来,我开始翻阅《辛弃疾词集》,被他深深吸引。他的词或咏物或说理,刚柔并济,亦庄亦谐。他的词,是“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苦痛悲切;是“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的声声呐喊;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战争场面……

他不仅是一位词人,年少轻狂时,也曾带领几十人深入敌营,生擒叛贼张安国,欲以金戈铁马,快意平生。南下归来后,也曾挥笔书写《美芹十论》这样的军事论著。后来,他的政治生涯中充斥着坎坷和磨难,时而被任用又时而遭受排挤。曾经年轻的少年,壮志难酬地行过南宋的疆土,看着日益沦陷的山河。他在鹧鸪声中、日暮江天里,只能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乱世词人的一声长叹都是一首好词,因为他们看遍了世间百态。辛弃疾便是乱世词人的代表。他的诗词造诣和文学水平是历史上的一座巅峰。他豪放时堪比苏东坡,温婉时堪比李清照。而他特有的“掉书袋”风格更是他人不可学的,一句一典连贯自然,丝毫不显生涩。
“稼轩志,放翁意,千年白石悲社稷。”泱泱华夏几千年,太多的意难平,一声声嗟叹,把悲勇孤傲流传千年,成就了我们这个民族不屈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