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 悠 丝 瓜 情
作者:赵玉文

农村的色调鲜美莫过于秋天时节,且不论沉甸甸黄澄澄的谷穗笑弯了腰,也不提一片片玉米地的棒子渐渐褪去红须雄然勃起,单说一架架爬满墙头的丝瓜,那黄灿灿的丝瓜花从茂密的绿叶间伸出,挺起高高的脖颈,向蓝天宣讲生命之光,丝瓜,又遇秋天。
村里有一半人家种了丝瓜,这不光是因为丝瓜占地少,长得快,结得多,“荫荫方寸地,悠悠丝瓜青”,更主要是炒菜口感好,清爽开胃营养健康。在医学上还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利尿消肿之功效,其实这对于农民来讲知之甚少,倒是丝瓜络有催奶作用皆知,乳母奶水不足,可用隔年老丝瓜络熬水喝,促使乳汁分泌增加,另外丝瓜长老晒干褪皮,丝瓜瓤刷锅洗碗实用且环保。

我家每年种丝瓜,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翻建房子时,院落空出一片黄土,开春上肥翻耕,栽了茄子西红柿,墙角撒下几粒丝瓜种,过些日,芽儿呈两瓣破土而出,去山坡砍些木棍,插在丝瓜芽儿边,丝瓜开长后藤蔓便有了依靠。这些靠爬杆生长的植物为其天性,只要身边有物,丝瓜便一直攀升,攀得极高极远,结下一路果实,累累丰收,我曾想,人的脚下永远大路超前,上苍为每个人都赋予了诸多机会,一些人像丝瓜蔓一样看得清认得准,每每都准抓无误,走向了成功,而一些人虽然发现,却优柔寡断,瞻前顾后,错失良机,遗恨终生。每个人能有丝瓜精神,攀登不息,岂不都是前途无量?奈何!奈何!

第一次吃丝瓜是三十年前,中午回家,见橱柜上放着一根误以为黄瓜的丝瓜,口正渴,心窃喜,折开半截就吃,咬一嘴,惊异,皮硬难嚼,却有香味入喉,妻见状,说这是丝瓜,不能生吃,是莲花婶给的。
莲花婶心直口快,热心肠,人缘挺好,家住街东,与我家隔三门,他男人喜欢鼓捣稀奇古怪玩意儿,曾经养过獭兔,海狸鼠,种植玻璃菜,橄榄,还栽植过蛇豆,那年在门外用尼龙包装土养了两棵蛇豆,三个月后墙头上果然爬了几根像蛇一样的东西,悠悠垂垂,着实形象,过往人每每驻足瞅一番。因蛇豆育苗困难,也不高产,加之籽粒稀缺,之后便销声匿迹。而丝瓜却大不相同,一根长老的丝瓜可获得数百粒种子,且易种植,善管理,给它一次机会,还你口福一秋。莲花婶不仅把丝瓜送给左邻右舍吃鲜,还把种子分散给大家,几年后,村子丝瓜成荫,每到立秋之时,多家墙头便成了花墙,甚至串到别人家去。有句话说得好,自家种丝瓜,花在邻家开。更有南宋杜北山有一首《咏丝瓜》诗:“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 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

今年秋雨充沛,丝瓜愈加旺盛,走在大街随处可见灿烂的黄花,丝瓜占有欲极强,不满足墙头和支架,她那强壮的藤蔓爬满石堆、越上电线杆,所有树身都成了丝瓜的攀爬区域,它们绕上树枝,爬到树的顶尖,张开嫩绿的手掌向蓝天频频挥舞,满树的黄花像要将树木改名换姓。
富有营养的丝瓜在不经意间已成为农民信手得来的可口蔬菜,这在之前是花钱也难买到。丝瓜原产印度,宋朝时传入中国南方,今天我们能吃上丝瓜,这不能不说人类的发展与交流其重要性。记得小时候生产队种南瓜,要经过无数次锄化、压蔓、打杈才能长成,且不高产,长不老还暗淡无味,而今南瓜只要播种出土就不用再管理,不仅结得瓜多,老嫩都特别好吃,又甜又面。照此人类发展,以后,小麦玉米会不会像树一样不用每年耕种,到时直接收获呢?!

又到黄昏,我沿街散步,莲花婶正倚在门口看着我笑,她显得十分苍老,头发霜白且显毛糙,没有了当年为乡亲送丝瓜的精气,丝瓜年年开花,而她岁岁渐老。我说婶子笑啥?
婶子说:你是不是又要给丝瓜花儿照相?

【作者简介】赵玉文,男,石家庄市井陉县人,1960年出生,高中毕业。作品小说、散文多见于《天津文学》、《太行文学》、《当代小小说选刊》、《燕赵农村报》等,更多作品在《天津散文网》、《浩缘文学网》发表,一些作品曾或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