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礼多人不怪”
文/石城吴钩 南京
人们常说“礼多人不怪”,这是说,对人礼貌多、给人礼品多,对方就会高兴,对你的某些不当之请、不周之处,就不再、也不会见怪了,就会愿谅你了——但,“礼多”,人真的就“不怪”了吗?
一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结婚、孩子过生日、祝寿乃至升学、出国……亲朋好友都会纷纷送礼。这本是好事,但是,问题也随着来了:礼品一大堆,相同的礼品每样四五件,这就让人着实发愁。前不久,邻居大伯过七十大寿,亲朋好友不约而同地送了五只奶油大蛋糕,害得大伯老俩口好几天只能以蛋糕当饭吃,就这样,因天气热,还坏了一大半,让老俩口看着不由连连摇头叹气——哈,礼多,人不怪?
二
如今的社会,要办成一件事,比如想就业找个好工作、调动、包工程、投标拿项目等等,如没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好爸爸,那怕是至亲好友,也大都离不开请客送礼这一招。有个包工头想承包一项工程,他千方百计的打听到了招标负责人的家,想用他以往屡试不爽的送礼这一招来达到目的。当天晚上他到招标负责人家登门拜访,送了几条高级烟,以投石问路。经一番客气推拒之后,负责人竟然收下了。他觉得有戏,就一次次登门,礼也送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终于有一天,他,连同他的厚“礼”——几迭包装在烟盒里里厚厚的钱,被无情地推出了门外。当门重重地关上以后,他傻眼了:机关用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他竟然遇上了个不太贪吃、还知道爱惜自己羽毛的人!
其实,按照他的资质,竞标还是有希望的。但太多、太重的礼,和党纪国法一起放到天平上一称,孰轻孰重,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由此看来,礼多,人不怪?
三
看来,送礼多,人不见得不怪,还是礼貌多好。
以礼待人,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人际往来都讲究一个“礼”字——对人要“彬彬有礼”;相互之间应“礼尚往来”;送礼不在多少,“礼轻情义重”,重在一个“情”字。
人们常说“以理服人”,殊不知“以礼服人”有时更重要。
比如你在街上踩了人的脚,你辩说街上人多,怪对方小题大做……;反之,人踩了你的脚,你使得理不让人,不依不饶,态度蛮横……其结果可想而知:双方战火愈烧愈烈,各不相让,路人围观,以致交通阻塞,招来了警察……试想,如果当时能以礼待人、得理也让人,多说一声“对不起”、“没关系”, 双方各退一步,多几句礼貌之语,一场战火岂不是顷刻之间就会烟消云散,晴空万里了?可见,礼貌多——多好!
在讲求和谐、文明的今天,在注意“以理服人”的同时,请也更多地注意“以礼服人”吧!有了理,又讲礼, 以礼去服人,不是更能使人心悦诚服吗?人和人之间相处不就更文明、社会不就更和谐了吗?
石诚吴钩乱弹曰:中国是个礼议之邦, 以礼服人, 还是以理服人? 愚以为既以礼又以理去服人, 才能共建和谐社会。诸君: 余之言"礼"也, 非送贪官之"礼", 乃有来有往的礼仪之礼:待人接物应有的礼节礼貌,人与人之间人情性的、礼尚往来的小礼品之谓也.【作者简介】
石城吴钩,教师,大学文化。曾从军。后教书育人。爱读书,勤笔耕,常操琴。诗文散见于报刋杂志及网络文学平台。2021年荣获全国当代诗词大会年度诗词金奖。2022年荣获中国散文网"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