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三万里》热映,反响不错,抽空一看,信然。长达将近三小时的故事里,不光将李白从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到年长后的壮志难酬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人看到了唐朝的兴衰变迁,一众文人墨客生逢乱世的辛酸无奈。电影有一种乐观豁达的意味,即使人生朝露,转瞬即逝,即使人生艰难坎坷,憾事处处,即使回忆一生,无法做到落棋无悔,也要一路追寻心中的信念,且理想不灭!好的作品是能够传递文化自信的,李白的昂扬,高适的坚韧,都重新给我力量!我不禁又兴致勃勃地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讲述了苏轼的一生,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千年前的苏东坡,这位豁达乐观的智慧长者好像复活在了我眼前。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一辈子乐观豁达,跌得那么惨却活得那么有趣。我喜欢他,不仅因为他的文采,更是他那份诙谐的人生态度。他让你明白,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他把人生的苟且活成了诗与远方,太喜欢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态度!
有人说,几乎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人生境遇里与他相遇。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起起落落。人生三大喜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苏轼全都经历过。高中进士一举成名,青梅竹马举案齐眉,那是苏轼人生的巅峰,然而万万没想到,从这个巅峰跌落得这么惨,这么痛!从“乌台诗案”死里逃生的苏轼,后半生常常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不过,苏轼就是苏轼,即使被贬也是如此与众不同。别人被贬,走到哪里都是凄风苦雨,苏轼被贬到哪里都能自得其乐!被贬黄州,迫于生计压力,要亲自种地。苏轼恍然发现,原来种地有这么多乐趣,能亲手吃到自己种的粮食,比买来的还要香甜。他甚至还和当地农夫打成一片,学习种地技巧,一起骑牛唱歌。贬到惠州,苏轼立刻就爱上了惠州的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诗作传到京城,政敌被他气得跳脚!60多年的人生路,苏轼从顶峰跌倒过,也从低谷里重生过,但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下,他都以一颗旷达之心,能把吃过的苦酿成了生活的甜。
林语堂先生说,一个人作品的风格就是他精神的自然流露。苏轼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去照亮生活的路。苏东坡有着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人生没有永远的顺境,但好的心态能为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筑起内心的避难所,愿我们都能心有暖阳,宠辱不惊,活出旷达从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