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颁奖典礼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宾馆隆重举行
我喜欢
——参加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颁奖有感
张宝春
我喜欢,
2017年的七月流火,
有一股清风,
吹进我的心田。
我喜欢,
七月的北京,
有一张喜报,
飞进我宁静的港湾。
我喜欢,
蹲了半辈子的坚守,
化作一份祝福让我把酒杯斟满,
我喜欢,
在酷暑的夜晚独自一人把酒瓶喝干!
我喜欢,
飞速的动车和闪电般的飞机,
带着你我在北京相见。
我喜欢,
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的颁奖典礼,
伴着七月的流火在北京举办。
我喜欢七月北京的云哟,
我喜欢北京七月的阴雨绵绵;
它仿佛在说,
本来的北京阳光娇艳,
是应为诗人和作家的到来,
才羞羞答答把柔情奉献。
我喜欢北京的京燕宾馆,
它敞开胸怀面带笑颜;
我喜欢,我喜欢,
在那里和各位陌生的获奖者第一次见面,
大家微笑的面孔心照不宣,
那是一万三千多位中外参赛者的角逐和胜出,
把最优秀的作品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我喜欢,
与来自各地的诗人畅想,
我喜欢,
与来自各地的作家攀谈。
我喜欢,
在电梯里与各位朋友邂逅相遇,
在餐桌上把诗词当成快餐。
我喜欢,
去各个房间把诗人、作家拜访,
与各位诗人、作家在一起品茶聊天。
我喜欢,
人民大会堂那豪华的宾馆,
各路英豪在一起合影留念。
我喜欢各位嘉宾的高谈阔论,
把这次邀请赛定格在中外诗歌散文的高端论坛。
我喜欢北大教授所研究的古诗词“文论”走向(文论走向是北大中文系的研究课题),
还喜欢世界诗人协会的“北塔”、“南山”(北塔是世界诗人协会主席)。
更喜欢莎士比亚的中国代表,
也喜欢散文批评家红孩那张无情的黑脸。
我喜欢黑龙江作家的《一捧马掌钉》,
带着黑土地泥土的芳香让人刮目相看。
我喜欢南方女作家那篇《两棵柿子树》,
隐藏着一明一暗的两条创作主线。
我喜欢,
一见如故的沈汉彬,
他直言快语,
和我形影不离直到再见。
我喜欢来自美国盐湖城的陈建夫妇,
眉宇间饱含着对中国古典格律诗词的深情爱恋。
我喜欢来自澳洲的中国退伍飞行员,
文武双全的军人风姿至今一尘不染。
我喜欢来自新加坡的温福全,
在耄耋之年用诗来告诉我们怎样把人生展现。
我喜欢来自新西兰的访问学者,
用中国的近代诗词把友谊的桥梁搭建。
我喜欢那些美女诗人和作家,
你们的诗词美文肯定是男人温馨的港湾。
我喜欢意外碰上那么多帅哥小伙,
有了文采的武装谁还敢站在你的面前挑战?
我喜欢最爱喝酒的那位“彩云之南”(来自云南的一位诗人),
在舞台上用酒精把自己的诗歌演绎得那样浪漫。
我喜欢帮我照像的广东朋友,
把珍贵的影像定格在辉煌的瞬间。
我喜欢每一位叫不上名字的诗人和作家,
你们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直到永远。
我喜欢浪漫的招待酒会,
那是真正的酒会,
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除了“苏东坡”“,李清照”也坐在中间。
我喜欢,
……
我喜欢离别的酸楚,
我知道你的心理也有万语千言。
我喜欢中国的诗歌和散文,
它像一条纽带,
把大家围成一个朋友圈。
……
张宝春
2017年7月29日初稿
2023年9月修改






















原《人民日报》文艺副刊副主任著名散文家石英老师为作者签字






与著名作家张家港市沈汉彬先生在一起讨论作品


策划诗人作家联欢晚会












主持诗人作家联欢晚会

羲之书画报社副总编辑邵建国致祝酒词

诗人作家颁奖酒会




来自美国盐湖城的作家夫妇

来自新加坡的70多岁的诗人夫妇

联欢会的最后指挥大家即兴演唱《难忘今宵》
有人说:走出去,世界就是家,走不出去,家就是世界。还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真是这样。
只有走出去才会知道世界有多大,获奖只是开始,是激励、是动力、是勉励。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报答广大读者。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