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秋收起义部队
最早举起“中国工农革命军”旗帜之地
魏 文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创建了新型人民武装——“中国工农革命军”。“1927年9月,以安源工人为主体的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最早举起“工农革命军”的旗帜。①秋收起义在党史和人民军队历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1977年8月1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了J•20《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五枚,其中第二枚是“井冈山军旗红”邮票。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军旗命名、第一次用红军军旗作为特写背景图案的邮票。

据史料记载,中国工农红军军旗源自于1927年秋收起义斗争时期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军旗。1949年5月30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周恩来致电各野战军、各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并各级军政首长:兹颁发军委制定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及军徽样式七百份,请即点收,并请各野战军、各军区遵式制发各所属部队,并定于六月十五日全军正式开始使用。从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军旗到人民解放军的“八一”军旗,历时22年。“八一”军旗的诞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此以后,军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象征,也成为国家主权的象征之一。
1998年6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在萍乡市建立秋收起义纪念碑。2000年8月27日,“秋收起义纪念碑”揭牌仪式在萍乡市秋收起义广场隆重举行。纪念碑正面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金色大字“秋收起义纪念碑”,纪念碑高30·9米,占地151平方米,由“9”字浮雕、题词、长城、原安源煤矿徽标、火焰、五角星、碑文、红旗、山川、稻穗等图案组成。其他三面为浮雕,展示了秋收起义的历史画面,依次为《张家湾的红灯》、《霹雳一声暴动》、《转战上井岗》。200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将秋收起义纪念碑列为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2000年8月27日,纪念碑竣工揭碑,萍乡市邮政局发行纪念封一枚,以资纪念。

2004年10月10日,国家邮政局批准发行《秋收起义纪念碑》普通邮资信封《秋收起义纪念碑》。

1927年8月7日,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今后的斗争方针和任务,中国共产党部分在汉口的中央委员,召开了挽救党和革命的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讨论了党的工作任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批准了原中央所定发动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的计划。
“八七会议”以后,为改组湖南省委、传达“八七会议”精神、领导秋收起义斗争,8月18 ——30日,毛泽东和新任的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等在长沙召开了讨论和制定秋暴计划的“沈家大屋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会议决定秋收起义要彻底抛弃南昌起义中用国民革命军的名义发动,以国民革命军的旗帜号召的作法。因此,鲜明地决定:“1.起义必须彻底抛弃国民党的旗帜,由共产党领导;2.必须实行军事力量同农民力量的结合,依靠枪杆子夺取政权;3.起义的中心问题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4.建立的政权应该是工农兵专政。”②
沈家大屋会议“为秋收起义作了思想上、组织上、政策上的周密准备。在土地政策、政权形式、旗帜等问题的认识上,代表了当时全党认识的最高水平,……”。③
会议结束之后,毛泽东同志既于1927年9月1——4日在安源张家湾主持召开了秋收起义军事会议。会议上,讨论了秋收起义的具体部署,还通过了沈家大屋会议提出的“起义必须彻底抛弃国民党的旗帜,……”、“秋收起义应当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以与蒋介石、唐生智、阎锡山等军阀所打的国民党旗子相对抗”、“以共产党的旗帜号召人民,组织人民。”④的精神,并且决定: 第一,确定了部队的建制和名称:……将这个师命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成立了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为书记;第三,确定了军事行动和民众暴动计划……整个起义部队以萍乡、安源为退路;第四,设定了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军旗为大红色长方形,旗面左上角镶有一颗白色五角星,星上饰镰刀、斧头图案,旗杆为白色,并竖标部队名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团×营×连”;第五,确定了暴动日期:11日安源、修水、铜鼓三路一齐发动,18日进攻长沙,……。⑤

安源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史上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第一次公开以共产党的名义号召,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1927年9月9日,按照中共湖南省委命令所定“自长至岳至株铁路九日破坏(直到14日结束)”,以此为标志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暴发。
9月5日,中共安源市委宣布将驻安源的萍矿工人纠察队、萍矿矿警队、醴陵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衡阳农民自卫军、萍乡农民自卫军和保安队、莲花和安福农民自卫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不久改为第二团)。团、营、连和直属队均授予红色军旗,旗上镶有镰刀、斧头和五角红星图案,书写某团某营某连字样。全体官兵均系红色识别带于脖颈,并佩戴印有部队番号和本人姓名、职务的布质胸章,并逐级授旗等待起义命令。

王耀南(少将)在1983年所著《坎坷的路》中回忆:一九二七年九月八日,……我们几个搞爆的工人到张公祠老火车站附近集中,……二团团长王新亚站在一个坡地上,宣布正式组成爆破队。……接着,他把一面鲜艳的红旗授给了杨明同志。红旗用套有白铜枪尖的竹竿挑着,旗面上有镰刀、铁锤的图案,并缀有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旗边上竖向排列着一行字;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队部。⑥
刘先胜(中将)在《武装起来的安源工人》中也说道:……中秋节,也就是阳历九月十日,营长到了我们连里,问了情况,就交给我一面红旗。旗杆上面有白铜枪尖,红旗边上一排黑字:“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第三营第八连”。⑦


1927年9月17日,苏先俊(时任第三团团长驻扎铜鼓)在《关于浏阳、平江、岳阳作战经过报告书》中:“9月7日接安源同志通告知湖南革命委员会己组织成立,并决调各处军队进攻长沙,十日毛泽东同志来铜鼓,即组织前敌委员会,以毛泽东同志为书记,先俊等为委员。十一日修水第一团及新编之第四团(起义前夕叛变)向平江进发”。⑧
1927年10月19日,余洒度(时任第一师师长及第一团驻扎修水)在《警卫团及平浏自卫军合并原委参加此次两湖战役报告略书》中写道:“9月8日得知先俊兄转来萍乡举动决议,及告以俊部同志决议书云:第三团决即响应萍乡,望兄即率部由平江直攻长沙,两团应互相联络。又云:此系同志决议,未便拒绝等语”。⑨
这是毛泽东同志创建并指挥革命军队的开始,因此,他心潮澎湃,诗兴大发,在安源会议后,当晚夜宿张家湾,赋诗写下《西江月 · 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修铜(江西修水、铜鼓)一带不停留, 便向平浏(湖南平江、浏阳)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后由毛泽东同志又改为: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的壮丽诗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萍乡青年男子、安源煤矿工人和安源路矿俱乐部职员,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据不完全统计,从秋收起义到1931年8月,安源煤矿工人参加红军有5000多人。他们是革命的先锋、斗敌的勇士,南征北战、生死拼搏驰骋在各个战场上,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今天的社会主义大厦,一批战士浴血奋战成为开国将领和党的高级领导干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游艺股长、原海军司令员肖劲光。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安源煤矿工人有:原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的杨得志。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安源煤矿工人有: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刘先胜,原广州军区副政委晏福生,原国防科委副主任唐延杰,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韩伟,原海军副司令员方强。原解放军北海舰队政委丁秋生。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职员、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谭希林。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安源煤矿工人有:原工程兵副司令员王耀南,原北京军区副政委吴烈,原铁道兵副司令员罗华生,原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政委罗桂华,原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幸元林,原广东省军区政委熊飞等13名安源煤矿工人和2名安源路矿俱乐部职员的将军。同时,安源煤矿工人成为党的高级干部的有:原公安部副部长许建国,原国家体委副主任蔡树藩,原中共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肖华湘,原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运铎,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十一厂副厂长姜彬,原湖南省总工会主席、省政协常委等职的宋新怀,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刘亚球,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学之等人。另外,萍乡籍将军还有王六生、朱辉照、甘祖昌、朱云谦、李夫克、江勇为、况开田、金忠藩、胡登高、徐国贤、谢锡玉、龙炳初、刘镇、朱家胜、黎新民等15人,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基石和奠基人。从安源走出了15名开国将军,“将军镇”、“将军矿”实至名归。

后排左起第三为毛泽东、第六为谭希林(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员)、第九为刘型(萍乡排上人、曾任萍西游击营营长、后任营党代表)


前排左起第七为毛泽东、第八人为高自立(萍乡青山人),后排左起第十一为韩伟(安源煤矿工人)。
秋收起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深远。其里程碑是:诞生于南昌起义,兴起于秋收起义,成长于井冈山斗争,定型于古田会议,壮大于延安时期。
【参考书目】
①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第七部分;《风展红旗如画》,2012年中国红博会萍乡执委会,2012年7月,第3页。
②、③、④《湖南省志》(第三卷•共产党志)湖南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第64页、第982页、第981页。
⑤、《中共萍乡地方史》第一卷,萍乡市史志工作办公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第247—248页。
⑥、《坎坷的路》,王耀南著,战士出版社1983年6月出版。第5—6页。
⑦、《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上下册,中共萍乡市委《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编纂组编,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第1068页。
⑧《关于浏阳、平江、岳阳作战经过报告书》苏先俊1927年9月17日,载《秋收起义》(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第51页。
⑨《警卫团及平浏自卫军合并原委参加此次两湖战役报告略书》余洒度1927年10月19日,载《秋收起义》(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