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于心中 天柱山
文/梧闽
西方有万圣节,东方有万佛殿,在长泰天柱山颠,金碧辉煌,三万八千尊金佛栩栩如生,一起讲述人类在苦海中走向彼岸,觉悟的故事!
与中华文化比较,印度人有二个硬伤,一是没有编年历史,没有一部完整的印度历史,印度历史从哪里开始至今说不清。二是典籍考据没有数字概念。说很远很远,只有'十万八千里',说很多很多觉悟的先人(佛),就是三万六千尊古佛。所以,借改革开放东风,大善人的先富陈榕生董事长发了心,在厦漳交界的天柱山上,精心打造一个'万佛殿',把古印度的三万六千尊古佛描写出来,再增加中国二千尊菩萨,然后用废铜烂铁打铸造型,再粘贴真金白银上表,五亿元白花银子全部掷在天柱山上。
如果说,在天柱山腰发现了投资60亿的海底世界和海洋公园,这是群友虫哥领导我去探幽的第一震憾!那么,在鸡鸣五个县的天柱山上,第二次感觉自己不是人了,因为我身处万佛包围的金殿之中,不会出现'无明'或'麻木',至少仿佛自己也是一尊可以混水摸鱼的活佛,嘿嘿嘿!
当年,玄奘大师去西天印度取经,几乎学尽了印度佛教,并且最终超越了所有老师,成了印度最有权威的佛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千二百年前的留学生》,讲到玄奘大师出名后,当时印度两个部落,为了争取玄奘出去其部落讲经,竟然大动干戈开战。玄奘大师只好溜了回国,唐太宗对他极为集尊敬,召全国三千名儒释高士,协助他将带回来的经典译成汉语。其中书圣王義之为一部经典写了《三藏圣教序》书名,尽管如此,玄奘所传的法,也就是唯识宗,在中国只有传了四代。为什么传不下去呢?因为,中国人喜欢去繁就间,筒洁明了,寅是寅卯是卯,而印度梵文非常繁琐,一句话唠嗑一万八千遍,一个座寺院供了三万六千尊佛,哎!所以,唐朝咱的玄奘大师千辛万苦《西游记》去古印度天笠留学学回来的唯识宗佛殿。这时侯,亘古不变似的出现在闽南的天柱山上,您也许顷刻间与我一样,不只是震憾可能还会眩晕做梦,以为这儿显示的一切,究竟是西天还是南天,天上还是尘世,嘿嘿!
谨记,当年佛祖释迦牟尼,早就知道我会在万佛殿予取予求,产生无所适从的晕眩,所以只需让咱学净土,口念一句'阿弥陀佛',敬爱禅宗'真空妙有随缘无我不惹尘埃。万法归一,心中才有佛也!
拈花惹草,微笑微微笑
为什么上香用左手,因为古印度人,左手是用来抓食干净的东西。右手,是拿刀杀生带业孽,同时也是挖脚穿,擦大便后的屁股,脏的!
还有二尊菩萨,是女是男,知道吗?观世音菩萨是男的,古印度佛号正法明如来,西藏密宗的观世音菩萨长胡子。而按《地藏王菩萨经》记载,地藏王菩萨是一个至孝的美女一一婆罗门女,因为她的母亲误信邪教,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一个夹层一无间道,菩萨女日夜思念母亲,祈求大觉古佛接引来到镇十八层地狱的铁围山,誓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入地狱寻找母亲,发现地狱非常可怕的种种苦楚,救度母亲后一一立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为佛。'故也一一地藏王菩萨原身一一孝女。有三十六观相的观世音菩萨原身是一一帅哥!
那么,天柱山上的观音阁一一万佛殿中的三面观世音大佛观相,盖着红纱巾,是巾帼不让须眉观相,还是有胡子的古佛一一正法明如来呢?又不妨稍为等等,嘿嘿!
伽蓝爷一一关帝君
天柱山弥勒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天柱山在召唤一一千转百迴中,迢迢牵牛星,娑婆中有方便,苦海中有慈航,而照耀彼岸波萝蜜的慧灯,您款款而至,也是正法明如来的愿景!
生活在福建三大名镇,穿越回去老石码,无论是漫步锦江道,迎接晚浦归帆,欣赏北岸炊烟,西顾松关含雪,还是享受紫云虹雨,或者近观柳店招旗,耳闻沙埭蛙鼓…偶尔抬头眺望四维,挥之不去的有四方名山,这就是东文甫,西鱼嘴,南太武,北天柱,虽然天柱山在长泰,却是石码人心中不易的'北岳名山',从文化意义上说,天柱山属于龙海。
周未相约几个好友,因为惦记着从未亲近的龙海北岳一一天柱山,说走就走,驱车直达天柱山……
年轻时,说看(⊙o⊙)山是山,因为心里和情感是青涩的。山,妥妥的就是天柱山。中年时,经历一路坎坷几度风雨,帘卷西风时节,看(⊙o⊙)山可能不是山,而可能有泣不成声的情绪,或麻木不仁的旅游,看山不是山,而是一种文化苦旅,作为石码小文化人,很想了解为什么唐朝杨虔诚白衣道士(摩尼教士),为什么先后首选天宝山,次选天柱山,后选白云岩作为自己的道场,披荆斩棘,不辞劳碌去爬山涉水,览物之情矢志不移……
听了龙海县官,长泰人虫哥介绍,汽车可以千迴百转直达天柱山颠,前行的兴趣终于按耐不住,来了,我们来到了天柱山一一闽海第一峰,龙海的北岳天柱。
来到天柱山,第一憾事是因为在峰迴路转的盘旋中直接亲近,在天柱山上半山腰,感觉这儿似乎是近港尾的鳖坑,或者白水的天仙岩或浮宮的云盖寺,最多有点东泗玳瑁山那种感觉……
从锦江道北望的高耸入云,南天一柱或闽南第一峰的直观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此时,看山已经不是山了,苏东坡的'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时,身在天柱山,已经产生了苏式游山的文化认同,而同时也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审美错觉,有些雄伟与挺拨,只可远观,而不可以近视。人,因为,距离才会产生美!嘿嘿!
问题是,游览天柱山,进入建设中的'欢乐大世界',偷窥一二个靠海的丈母娘家都喜欢的大项目。来到天柱山,不仅看山不是山,而是看山似是海,这又不同于花样漳州的'五湖四海'中,对万亩连片的荔枝,站在鸡母石上喊出'荔枝海'或'荔海听涛','荔海茫茫'这些人类感觉,这'海'迩来只有一种荔枝太多了的感觉,并没有真是到了海上或海边。就是这种表述,天柱山可以弥漫着绿海的氧味或林海的直观。但我今天,想咕噜咕噜告诉您,未来驰名海内外的天柱山,不是天柱岩石,也不是绿海或林海,而是有人,有一种异想天开,投资了60亿资金,在天柱山上建了一个海底世界,搭了一个海洋公园,下面用随手拍讲话
人造的2万五千吨海水,进口或内购的5万条各种海洋生物,打捞的或人造的千奇百态海底景观-
天柱山,已经有了一个中国梦新感觉,看山不是山,而是真正的海洋,是大海啊!哼哼!
如鱼得水,如龙入海.…所以,我说长泰天柱山,属于'龙海',嘿嘿!
@梧闽我原来老在想为什么长泰出状元,被你现在一提,我知道了,原来就是因为那里有座“天柱”。地灵人杰,人杰地灵!
顷刻间,有读者发了迫不及待的反响!
据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回忆,老人家出门必备一个随行小书箱,其中总有一本书叫《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坛经》是浩如烟海佛学经典中唯一的中国人原创的,也可以说是佛教中国化八百年的实践与智慧结晶。
《坛经》一书,解决了一些修行居士的歧见与无明,有人天天念着'南无阿弥陀佛',把成佛的希望寄托在他人的力量渡过苦海。慧能大师说'口念不行,如幻如化'。也是马克思指出的'哲学家们忙于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己!
光明中的天柱山
去了一趟长泰天柱山,就能脱离苦海成了佛吗?显然是无明的痴情。有人问慧能'我看了许多僧人和俗人,常念阿弥陀佛,以为只要这样念下去,将来就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能如此,原大师解疑。''
慧能说'佛陀在舍卫国讲西方极乐世界,去此不远,但这只是为下根之人讲的,而非对上智之人所讲。须知道人有上智下愚两种,而佛法则无两个。有人迷,有人悟,有人见道快,有人见道慢。迷人靠念佛渐修求生到西方世界,悟者则靠自净其心,刹那流变顿悟成佛。所以佛陀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修行的人关键是心净。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只要心不净,就不能到西方世界。心不净,就算人在西方,也离极乐世界很遥远,就是天天念佛,时时念佛,也是枉费功夫。'
慧能大师甚至说白了'佛在心中,不必等到来世。当现西方世界,不必疑虑。'众人一听,莫知所措。慧能接着说'大家注意听着,世人色身就是一座城,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这座城的城门。从外面看(⊙o⊙)过来,有五座城门,从里面往外走,还有一座意门。身内的心就是城内的宫,性就是宫内的王。性在则王在,性去则王无。性在,身心即存。性去,身心即坏。佛(觉悟)就是这个性里生出来的,所以求佛不用向身体外求。自己的性还迷惑不清,原有的佛就成了众生,而不再是佛。自己的性已悟且清净了,本来的众生就成了佛,不再是众生。'所以,灵魂只有在自己的身体上,觉悟的灵魂一一佛,也不离本体自性也!
光明中的天柱山
慧能又说'人心里的慈悲心肠,即是西方世界里的观世音菩萨。心里的喜爱施舍,就是西方的大势至菩萨。心里清净无忘念,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心里能公平正直,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里的弥勒佛。'受此禅宗智慧启发,明朝军神王阳明援禅入理,直接喊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也对也不对,心容万物不离其体,佛在心中不假外求..·可以去长泰天柱山走走,也许那个气场,能把你心中的佛激发出来,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一粒佛的心种,也需要阳光雨露,空气土壤,水分养料,才能长成结果,六祖慧能的开启无错,毕竟有人喜欢外求,只讲形式,显摆活动一一也许其心中并没有佛,只有土地金钱声誉这些一时的宝贝吧!
光明中的天柱山
当时的听者,一片赞颂之声。现在的听者,巴不得马上再听一听慧能下回分解'能不分我与人,这就等于自到须弥山。能除邪心,这就等于大海的海水干枯。能使烦恼无,这就是等于苦海中的波浪灭。能除尽毒害之心,这就是等于海里的鱼龙绝。从自己的心地上觉悟佛性,就能放出大智慧光明,照耀本体六座城门,使之清净无妄,照破欲界六重天。能除去三毒,就等于地狱一时消灭,心内身外全部明澈,与西方世界没有两样。'当年,那些听者,一时都了然见性。齐颂''善哉,善哉!',可惜如今,再也没有象六祖慧能这样去弘扬佛法,普渡众生。许多佛教道场,妥妥的成了敛财工具,或是藏污纳色,变得庸俗又神秘,无法显示大光明智慧!
所以,盼着天柱山,也是光明山不假!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