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忆严老
作者:张鹏
“石海洞乡有对不老的情侣,亿万年沉默,心,却情话不息。明月之夜,我们拨动心弦,唱你……”
诗的作者严老,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
一
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严徽敬老师送给我的六吋彩色相片。精神矍铄的严老潇洒地站在香水山顶,微笑着深情地遥望远方,背景是县城鳞次栉比的楼房。相片背面是他洋洋洒洒的亲笔签名,曰:“送给张鹏老弟。徽敬题”。
看到他这样的题字,我内心很不安,说:“严老师,您既是老师又是长辈,称我为‘老弟’不妥吧?”严老十分谦和,诙谐地开玩笑说:“你也不小了!”我赶紧说:“不行不行,您是严师,严师才能出高徒哦!”后来每次看到严老的相片,仍然觉得十分亲切。
是的,在我的眼里,在生活中,严老是慈祥的,像父亲一样;在艺术方面,他却是我学习的楷模,是师长。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更没有陋习。诗歌散文、绘画书法、作词谱曲、风光摄影,无所不爱,所以严老的晚年生活总是很忙碌。
非常荣幸的是,每次严老自己的新作出来,或是自作诗词书法,或是与贺老师合作的歌曲,他都会复印一份送我。看到严老一丝不苟、工工整整的手抄歌谱,我对老人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态度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那时我刚担任文化股股长,不久之后又兼任了县文联的副秘书长,很多方面都亟待学习与提高。在我的印象中,和严老师交往和交谈,哪怕是闲聊,一直以来似乎都是同文学艺术搭界的话题,这让我觉到结识严老完全是我人生中一大幸事。闲暇时同严老一起出去登山散步,或者去苗寨采风,我都会虚心地向他请教,或是同他一起交流、探讨,他也会热情地解答我提出的问题,直率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会像老朋友一样聊得很开心。
二
1990年下半年,因工作需要,组织上把我从教育一线调到文化部门工作。不久,严老与其夫人贺莎丽老师合作的歌舞作品《夫妻峰月夜》便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首届艺术节文艺调演”中摘取了一等奖桂冠,且正热排备战省上演出,那天籁般的音乐旋律和演员们的优美舞姿让我耳目一新。应该是工作的需要和对这个作品的喜爱吧,每次排练,我几乎都在现场观看。就这样熟悉了严老并逐渐喜欢上了这个热爱生活痴迷文艺还稍微有点固执又很有文艺范儿的老头。
没多久,严老与贺老师的苗族风情歌舞作品《夫妻峰月夜》再传喜讯!兴文县代表队前往月城西昌参加四川省首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业余组比赛,在高手如林的角逐中斩获二等奖!
消息传来,县委、县政府专门组织文艺界人士,在县城入口处等候,迎接从西昌载誉归来的兴文代表团演职员们。我也在办公室泡好香茶向严老表示祝贺。那天他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是终于走出了象牙之塔,从苗乡获得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兴文石海、兴文苗乡赋予了他的创作之源,是他文艺创作的回归,是兴文这方热土给予了他艺术的升华。
《夫妻峰月夜》获奖后,县委宣传部召开了总结表彰座谈会。座谈会上,严老对自己作品“神话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诗情与画意的浪漫表现”娓娓道来,精彩处,与会者纷纷鼓掌喝彩。那次座谈会,我对严老健谈、直率的性格和对生活认真的态度有了更深的印象。
三
严老出生在酒城泸州,1958年西师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兴文二中,他的情感早已融入了兴文这方水土,更把兴文当作了他的第二故乡。兴文的苗族同胞们,也十分尊敬地把他称为“苗家人的朋友”。
1992年,当时的久庆乡隆重举办了轰动川南的 “久庆乡首届苗族文化艺术节”。在那充满了泥土芳香的民间艺术节风情活动中,严老在文化艺术方面激情和才能的充分展现,让我更全面地领略到了严老的文艺风采。
记得开幕式那天,天气特别的好。严老精神焕发,神采奕奕,那状态简直就像是在办自家的喜事儿。
艺术节规划设计、民族书画展、摄影展、艺术化妆游行等等一系列他都参与了的活儿忙完了之后,严老终于美美地坐在了开幕式文艺演出来宾席的座位上。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在舞台上精彩呈现给省、市、县领导和来自四面八方的苗汉群众以及各界朋友,看到自己一幅幅具有苗家风情的画作挂在展厅,看到自己拍摄的苗家女子艺术照美目传情顾盼生姿,严老感觉特别的美好,情感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兴奋地说:“苗山美丽!终生难忘!”
四
严老创作的歌曲不少在全国、省、市级刊物发表,很多在省市县舞台表演并每每获奖。《苗家踩山谣》《月夜情歌》《苗家姑娘赶苗场》《石海洞乡好风光》等等,用严老自己的话来说,很多都是他深入中华山、石海洞乡、庆林山甚至从叙永的正东苗场采集到的苗家生活之诗、之歌、之画,充满激情,深入人心。
我非常欣赏他作词作曲的《中秋之夜怀台湾友人》:“两岸黄帝孙,同月故乡情。绿叶又红叶,何夕得归根?”和《澳门情思》:“乘着跨世纪春风,聆听千禧年钟声,紫荆花飘过了紫色祥云,区旗留倩影;白莲花荡碧叶之舟,款步柔波水灵灵……”以及他为于右任词谱曲的《望大陆》等歌曲,则表现出一个文艺工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和对民族骨肉情怀的一往情深。
我还在学校任教期间,就听说上世纪50年代有一首歌曲叫《古宋的温水溪》曾经十分流行。严老说,这首歌是他按照四川民歌填词改编创作的,当年不仅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还被排演成了歌舞在宜宾、重庆、成都等一些大中城市巡回演出。至今我还记得这位白发老人用浑厚的男中音专为我一个人演唱的歌曲:
“古宋的温水溪,有名的风景区,五八年来歌一曲,唱遍了南北东西。传说那温水溪,温泉把病医,杨状元留诗句,远近都称奇。……”
多年以来,很多省上从事音乐工作的老师来兴文,都会提到《古宋的温水溪》。看来这首歌在五六十年前传播方式远远不及今天的情况下,流传之广,影响面之大,受到感染的人之多,实在令人慨叹。
五
我曾受严老之邀,去过他们家作客。不大的宿舍房间里,除了陈旧家具、过时电器和老式书柜外,满屋子到处都是严老的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特别是那幅国画《碧空下的情侣》,还有周恩来、鲁迅的素描,天真无邪的苗家少女写生像,琳琅满目让我大开眼界。贺老师给我泡茶的时候告诉我,这些作品都是严老师亲手画亲手制作的,他的时间和工资几乎都贡献在这些作品上了。
确实,严老的工资并不高,除了简单的生活开销,为赠送亲朋好友而书写、绘画、照片加印、装裱制作、抄写歌谱复印等,每月都要花去好几百元。为企业社团设计标识、学校请他写校歌、商家找上门来书写店牌,都是义务,从未收过酬金。
严老的书法入古出新、潇洒飘逸、汪洋姿肆、遒劲纵情,上至书界行家下到普通百姓,对严老的书法都是赞许有加。我也非常钟爱严老的书法,曾经求他赋诗作书,他也欣然应允,没过两天就将一幅专门为我写的诗作和书法交到我手上。好多爱好者都收藏有严老的书画作品,县城里的公司企业、商号店铺,至今还悬挂着严老题写的诗文书法作品和店招牌匾,风景区内也还有他的题字刻石。
古稀之后,眼疾的加重让严老的视力每况愈下,并严重阻碍了严老的艺术创作进程。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辍笔。不能书写大字,他就写成小样去广告公司制作放大。严老曾向我说起过,他想在合适的时候再举办一次规模像样一点的个人艺术作品展,我很赞同,并表示会全力协助他。因为病情的加重,展览的事儿终究没办成,这应该是老人家最遗憾的一件事吧,我想。
“花开花落寻常事,云卷云舒自在心”。
——谨用这句诗送给严老,表达我对这位文艺老人永久的怀念。
作者简介
张鹏,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四川省诗词学会、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和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理事,兴文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兴文县诗词学会会长。爱好文学、诗词、戏剧小品和书法创作。散文、歌词、戏剧小品(剧本)、书法(毛笔和硬笔)均有作品在全国和省级公开发行刊物发表或在正规展赛中参演参展并获奖。作品多次获宜宾市政府颁发的阳翰笙文艺奖。
(图文供稿:张鹏)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