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周家组就有一所小学,是1936年前后全队各户捐资兴建的。当时,村子有一祠堂,学校就建在祠堂的北面,和祠堂相连,门户也相通,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东西走向的三间教室。教室南北有木制窗子,光线还算可以,桌凳正规。我上小学时学生把那间祠堂叫黑房子,里面啥都没有,只有个格子门。

(刘忠鹏)
49年前至五十年代初,村里大人小娃每年清明节上完坟后,就到这祠堂供奉食品,烧香跪拜祖宗,进行祭祀活动,为教育后辈不忘恩,长辈都要给前来祭祖的每个小娃发一个烧饼,让他们知道,这是祖先为后辈创下的基业,他们才得以温饱。

那时村里富人子弟才上得起学,学校设1到4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共四个班,学生不多,同在一个教室,这种形式的教学班,叫复式班。解放后,直到1965年只有一名教师上课,由本组上学的学生家长轮流给老师管饭。后因周围组的孩子也来本组上学,学生数增加了,所以在原来教室北边,盖了一间老师房子,还盖了一栋教室,里面有两排水泥桌子,一三年级的学生上学自带凳子,二四年级在后面教室。到66年学校增加了一名教师。四年级小学毕业,若能考上高小,就到本大队去上学。六几年能考上关山初中的不多。

1976年左右,生产队在周加明的庄基后面,盖了一栋四间长的教室,是专为本组一二年级小学生办的学校,这时只有一名教师上课,直到1981年7月,本组娃结束了在本组上学的历史。当年9月份,所有适龄儿童,都去大队办的宽容小学上学了,说是小学,实际上是戴帽初中。

(周孝峰)
本组在教育部门有不少知名人士。解放前,老一辈教育先驱周涤尘曾任田市小学校长,解放后是村里的开明人士,他的一个儿子周克韧解放前就曾在康桥粟邑初中师范学校任校长;他的另一个儿子周克立解放前后曾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忠鹏解放前在周家和柴寨小学教书多年,村里人尊称先生。八零后的韩利利博士毕业,留在了延安大学。还有教育战线上的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是从本组走出去的。周红斌是老牌大学生,曾在关山中学任教,周广兴先后在武屯育保小学、宽容、周家小学任教几十年,名声远扬。周孝峰由小学教到初中,周亚太曾任北孙小学校长。周黑娃,周斌川,周亚红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在周家小学教书十来年。宋建红中学高级教师。还有刘正军,石建华,周小利,周小萍,刘波波,石敏,周宇平等二十余人,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从1981年9月到2009年7月,本组的孩子在宽容小学上学,虽然跑二三里路,没有在本组上小学那么方便,可是由于国家支持乡镇教育,大队学校条件优越。2009年9月至今,本组娃要到张八小学或南樊小学就读,家长来回接送,中午发水果,学校管一顿饭,早点有鸡蛋、牛奶、面包等,费用国家支出,家长不用花一分钱。上幼儿园的小孩,有专车接送。现在的中小学全是义务教育,孩子们太幸福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了,没有留级生。本组初中和小学生中午吃饭不回家,就在学校就餐,每生每月只需支付百十元钱,因义务教育国家有补贴。
目前高中教育还没有普及,初中升高中就需要每个孩子拿出十二分的劲头去拼搏,考上高中的,就继续深造,考不上的,就得通过上技校或者其他渠道谋生。不管通过什么渠道,只要自己知道拼搏努力,照样能闯出一片蓝天。
总之,国强了,民富了。能上学的娃,家长尽其最大的努力供给。所以现的大学生把人能绊倒。村民的文化水平相应提高了,道德素养也上了一个层次,人人讲诚信,处处是和谐。
2023年9月19日
【作者简介】:刘正军,西安市临潼区退休教师,从教42年,记录生活点滴。临潼区影协会员,作品偶见于报纸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