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岩波,原名李重远。中国中生代实力派作家。历任部队战士、机关处长、实体公司经理、国家级大报特约记者、行业杂志副主编、职业作家等职。南开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加拿大中国笔会会员。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风雨毛乌素》、中短篇小说集《翡翠扳指》《多伦多华人》,散文随笔集《爱在哪里》,长篇小说《理想国》《红星谱》《1943,黄金大争战》《地下交通站》《今夜辰星璀璨》《我把青春献给你》《开锁》《古玩圈》《孔雀图》《狼山》《鸽王》《成色》《饮食男女》《职场眩爱》《离婚男人》《那年那些兵》《暗战》等20余部,逾600万字;歌词《延安情》《握住母亲的手》获全国大赛银奖,《天津民谣》获全国大赛金奖。长篇纪实文学《风雨毛乌素》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中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书目》,入选中宣部、农业农村部《2022中国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长篇小说《男上司与女上司》获2011“长江杯”现实文学类季军奖。长篇小说《女市委书记的男秘书》于2011、2012两次入选《新浪中国》“官场商战好书榜”前5名。短篇小说《父与子》获贵州文学“2015年作家100强”。小小说《健忘症》入选2011“中国首届闪小说大赛优秀作品集”,入选“当代世界华文闪小说精品文库”。散文《阿岗昆和毛乌素的两个中秋》获2021加拿大加中文化交流协会“特别荣誉奖”。长篇小说《成色》《地下交通站》《离婚男人》《今夜辰星璀璨》《古玩圈》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保留节目。有关论文获21世纪中国改革发展论坛优秀奖;入选“新华文献”丛书《让历史告诉未来》。《多伦多华人》获中国侨联(台湾)2021年“著述佳作奖”,被米国国会图书馆、加国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米国杨百翰大学图书馆、米国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收藏。多部作品行销海内外。
【纪实文学】国际打工仔(二)
作者 岩波
海外中国打工仔一年共寄回国64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2018年05月03日 07:55。来源:中国侨网。中国人出国“打工”都喜欢去哪呢?据世界银行2016年数据,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为多。
——题记
=========================================================
【第一集读者反馈】
老同事张金海:阅读了国际打工仔,写得真实,很喜欢看。知晓了出国谋生的难处和艰辛,心里落差的反差,不同人的遭遇,为了安身生存四处打工,不得已而为之。虽然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龄确还得忙碌着,无奈之举。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文笔流畅,细腻贴切。期待看到国际打工仔(二)谢谢岩波老师!
天津教委退休处长解书明:这些“背井离乡”的国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呀!(陈淦昌去德国找他的红颜知己了吗?)
旅加化学研究所所长陈海:很真实,很生动!
=======================================================
老刘见陈淦昌态度诚恳,出言不俗,就说:“累一天了,咱不急着回家,我请你吃‘日本乌冬’。”陈淦昌暗想,既然局长请客,那就客随主便呗,便点头答应。老刘的老婆回来后,老刘开着车来到一家规模不大的日本乌冬饭馆。落座以后,“日本乌冬”端了上来,陈淦昌原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却原来就是一碗面条,面条上顶着两个大虾和一个半生不熟的鸡蛋,黑色的香菇、红色的胡萝卜片、绿色的蔬菜段、红皮白心的水萝卜等,看上去五颜六色倒是很养眼,他突然一拍脑门:“刘局,我想起来了,这‘日本乌冬’源自中国福建尤溪。”因为面热,不能马上吃,老刘挑起一筷子吹气,一边问:“何以见得?”陈淦昌道:“我在国内的杂志登过这种文章,大意是讲,乌冬面、荞麦面、绿茶面并称日本三大面条,乌冬面更堪称日本的‘国面’。源自中国,发源于福建尤溪,尤溪人叫切面,又称‘大条面’。历史上日本因自然条件限制,多种水稻而少小麦,缺少面食文化。他们的面食文化是受中国和西方的影响而形成,而乌冬面便是因唐朝面食传入日本而产生。日本香川县这个地方的资料显示,日本弘法大师空海,早年由中国唐朝带回了面条的制法。乌冬(udonn) undonn的发音是由unn-donn转变而来的,但是在比较有名一点的老字号,则经常写成另外两个汉字:饂(wen)饨。”老刘吃着面道:“你的知识这么丰富,在这种厂子打零工太屈才了。”他老婆也说:“回头我们帮你打听着,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岗位。”陈淦昌便点头谢过。

回到家仰躺在床上休息,浑身散了架一样,啥都不想干。脑子里想:谁都不要看不起工人,不容易!不信你来试试!同时,他也想起马克思的话:“不要指望雇主发慈悲心”(大意)。但他又想:干什么都需要付出,否则,往小了说如何满足市场需求,往大了说如何创造世界?虽然雇主也要赚钱,甚至以赚钱为目的,但雇主也有想往和难处吧。至少是殚精竭虑地安排一切,各个环节全都天衣无缝,无懈可击,还要按照市场法则进行经营,也不容易吧。于是他想到一个早先的话题: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民众创造历史?他现在的结论是“共同创造历史”,上下不可或缺。陈淦昌宽慰着自己,他还想,若不如此自我开脱就没法活了。这个印度食品厂给他们打零工的每小时16加币,干8个小时给128加币(相当于人民币704元),够他一家三个人一星期的一般标准消费,包括他私下偷着抽烟和喝酒。说起抽烟喝酒,陈淦昌有些尴尬,说我这人啊就是没皮没脸,女婿那么反感的事,我却实在无法禁绝,这也是多年做文字编辑伏案工作的后遗症吧,白天不抽烟会犯困,晚上不喝一盅就不能安然入睡。因为打工有了收入,女婿对他抽烟喝酒也不再干涉。又有些许安慰。但明天不能再去“阿叉”干了,一天站8个小时低着头干活腰和脖子都受不了了,已经发出警示,强行干肯定要“腰间盘突出”,颈椎也该出问题了。他一轱辘爬起来,给中介打电话请求换个工作。中介说,恰巧明天有个给绿地割草的三天的活儿,胳膊累,但每小时18加币,你干不干?陈淦昌感觉比印度食品厂价高,应该试试,而且,露天干活能适当自由,总比车间里大眼瞪小眼被人监督着干活强吧。
(三)
工作面是个商业区,比较大的一片围成圈的多家商店、餐馆,外围全是绿地,内里也穿插着小片绿化处。前来打零工的共两男两女,他们的任务就是把绿地的草割到不高不矮的中层,留得高了等于没干活,留得低了不雅观,主家不干。于是,手持割草器就需要拿捏。这具割草器有十几斤重,右手手持的尽头有汽油罐和微型马达,重量基本全在这边,手持久了便右臂肌肉酸痛。马达“嘭嘭嘭”响起来的时候也是震耳欲聋。继而肩膀也来劲,两个小时下来,右臂快要抬不起来了。马达启动之时,需要拉绳,力道小了不行,不集中也不行,就是说,要会使巧劲儿。而陈淦昌总是拿捏不好,光在马达启动这个环节,就累得小臂肌肉生疼。而且,没有规定的休息时间,如果你有体力,又做事实诚乐于付出,就会一股脑干下去。陈淦昌一口气干了两个小时还没停顿下来,右臂已经十分叫劲。偶尔歇口气时,停了马达,两耳便难得地清静一会儿,此时看着广阔的蓝天,深呼一口气,啊,挺爽;但这种活也是累死人,明天无论如何不来了——他就是这么矛盾着。他进而想到,自己身体健康,属于正常状态,尚且时时力不能支,身体再弱一些就根本没法干——而老板当初招工并没说是专干力气活儿,假如他做老板,绝不这么安排,这种近似竭泽而渔的的做法很像不法商人,没有对劳动者的体恤。

实在累得不行了,小便也憋了半天了,陈淦昌感觉不能这么对不起自己了,便对工头说:“我要去解个手。”工头说:“去吧。”他便奔了不远处的麦当劳,里面有厕所。周围的商场、餐馆都有厕所。工头也干活也会累,于是偶尔会站住脚抽根烟。但陈淦昌确实是个实在人,真不会偷懒,解着手还感觉不好意思——以解手的名义消耗工作时间不是他做人的风格,愧疚中解完手竟然忘记洗手,从洗手池旁边经过连看一眼都没有,急匆匆走出了麦当劳,继续拿起割草器干起来。好不容易熬到中午吃饭,右臂已经筋疲力尽。他长长地出一口气,抹了一把额头的细汗,蓦地发现工头和其他人都吃上了热乎乎的盒饭,唯独自己吃自带的,恰巧他带的是米饭炒菜,时值仲春,多伦多的室外冷风飒飒,饭菜冰凉,在露天地里,却没处热饭去。他只得打手机问老板:“到哪里热饭?这种天气不能吃冷饭吧?”老板说:“咱们是管饭的,谁让你带饭的?”“既然管饭,为什么没有我的?”“你带了呀!”陈淦昌大脑轰的一下子:合法权益你不争就没人给你。你连工钱都不要才好。急忙说:“你如果不给我买热饭,就给我找有微波炉的地方我要把带的饭热一下!”可能老板不愿意找那麻烦,一个时辰以后,终于给他送来了热乎乎的盒饭。这个老板是中国人,四十多岁的样子,身高接近一米八,五大三粗,身穿带着反光银带的黄色露天专用工作服。看外表没有奸相,做事却像挤牙膏。三个打零工的加工头四个人也全是中国人。工头给大家分活,也带头干,因为熟悉各种机械,他使用开小车的割草机,坐在上面就把活干了。十分轻松。他干不了的陡坡和边边角角的活,都需要陈淦昌等人使用手持割草器,而陡坡之处人站着都吃力,干活自然更吃力。

身在国外,老板的特点是一样的。说他们“剥削”和“压榨”属于题中应有之义,但他们也是在规则下行事,他们违规也会有法律制裁。即使不违规而只是做事刻薄,时间久了也会落下不良口碑,路会越走越窄。老板们经常是走钢丝,在力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哪边都不得罪。其实这是很难拿捏的,比“不高不低”地修剪绿地难得多。陈淦昌等几个人因为心眼儿实,活干得快,一天的活不足七个小时就干完了,老板开着车巡游查看质量和进度,他一看活完了立即宣布下班——他提前一个多小时宣布下班,可以少开一个多小时的工钱。大家莫名其妙地收了工,工头给大家点了钱。陈淦昌拿到123加币。这是不足7个小时的工钱,连零头都算出来了。陈淦昌一想,比昨天在印度食品厂还合适。算了吧,虽然老板食言,也不计较了。当然,你计较也没用。既然活干完了,你也没有理由再耗满8个小时,是吧。但工头同时宣布,大家明天也不来了,几时来听通知。后面还有两天的工作量,咋会“解聘”大家呢?聪明的陈淦昌倏忽间就想明白了:老板会重新招人,会按照今天的质量、速度和工作量要求新来的人。新来的人要受点罪了。谁让我们这几个人傻实在,玩了命地干呢,不是给后人出难题了吗?陈淦昌真想抽自己一个嘴巴!
多数私人老板发家靠的就是这一手,有本事你也去当老板——陈淦昌浮想联翩,但还是说服自己——假如哪天自己真的做了老板,绝不是这个样子!因为此时他想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的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其中唱道:“太阳刚刚爬上山岗,尼罗河水闪金光,家乡美丽的土地上,劳动的人们在歌唱;忘掉你的忧愁和悲伤,唱起美好的希望,用劳动的汗水和歌声,迎接丰收的好时光……”适度的、符合人体承受能力的劳动会带来成就感,而不会让人不堪重负。尼罗河边劳动的人们既然有心思唱歌,说明劳动强度能够接受,否则,累得臭死,会有心情唱歌吗?一个念想活生生地闯入他的心里:适度(不过力)的劳动加上合适的报酬,是正常人的正当需要,忽视这一点,就是反人道。芸芸众生存在阶级是正常的,而且阶级也是有可能变动的,要避免“阶级斗争”,就不能做激化矛盾、反人道的事。
这时身在德国的龚萍打来电话,说德国那边给了她一套几十平米的房子(按国内说法叫独单元),希望他抽空来德国看看;而且已经通过其他渠道得知他老伴去世,说:“我也六十开外了,我等你等了几十年,已经熬不了多少年了,你就那么心硬吗?”陈淦昌不得已说出了女儿的意见,和现在的打工情况,龚萍道:“你女儿女婿也忒自私了,拿老爸当什么了?赶紧来我这儿吧,我的收入够你一切消费——难道我就这么磕碜,对你没有一丁点吸引力吗?说实话,因为职业关系,这辈子我也经历了不少男人,大江大河、七荤八素全过来了,但我还为你保留着女儿身呢!”听到这些话,陈淦昌心里七上八下,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他沉默了好一会儿,回话:“龚萍,我先谢谢你的这片诚心吧,此生不回报,来世也要回报。”“去你的来世吧,我不要什么来世!我要现在!你马上加我微信,就是手机号!”铁一样的命令!陈淦昌不得已,加了龚萍微信,她立即发过来一张近照,是她中医诊所的内景,她身着白大褂,容貌依旧靓丽,只是眼角、嘴角已有皱纹,两鬓已染白霜。
陈淦昌一阵心软,给龚萍发过去一张自己打工时戴着套袖、穿着高筒胶靴的照片。龚萍没有说话,却留言了一阵啜泣之声,足有半分钟。是她心疼、心碎还是感动、渴念?陈淦昌说不清。此时,我看着眼前呷咖啡的陈淦昌,这个和我同时进入老年、嗜好烟酒、仪表堂堂的男人,心中热浪翻滚。没有他的引领,这辈子我也不可能走上专职写作之路,更不可能发表和出版很多作品。若说感激他,是当然的,只是我还没有更高的成绩,现在说感激为时过早;那么,做为曾经的作者和来稿者之一的异性龚萍,如此痴心是不是也很让人同情、理解乃至为她惋惜或不平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