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 口 纪 行
文/王金龙(山东聊城)
从宁波出发,沿宁(波)金(华)高速向西30余公里,就到了奉化溪口镇。
溪口镇以雪窦山风景和蒋氏故居而名扬天下。
进溪口镇,沿着崎岖蜿蜒的道路上山,很快就来到雪窦寺前。这是一座灰瓦黄墙的古庙宇建筑,在群山绿树的环抱下显得巍峨和静穆。中国的庙宇,只有大小之分,内部供奉的都是千篇一律各路神仙。我们感兴趣的,是这座庙宇旁的一处白墙灰瓦的院落,大门右侧的石碑上赫然镌刻着:“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处”。据导游讲,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军事法庭”宣判后,即从南京被解押到这里。
从房子的侧门出来是个小花园,一尊汉白玉的淑女雕像引人注目。她戴一顶宽沿遮阳帽,一袭紧身连衣裙衬托出婀娜的身材。这就是跟随张学良终身的赵四小姐,从雕像中依稀可看出美人当年的风采。在少帅幽禁的当时以及后来漫长的岁月里,赵四一直伴随着,给寂寞无聊的他带来一些欢乐和安慰。直到1964年,张学良与于凤至解除婚约后,两位60,70多岁的老人才在台湾结为伉俪。
雪窦山不高,海拔不过600多米,但看奇峰异树,花草丰茂,别有一番景色。到雪窦山一定要去妙高台了,它是一面靠山,三面都是悬崖的一个平台,周围苍松翠柏,群山巍巍。前方极目千里,山峦湖泊尽收眼底,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去处。蒋公中正正是看好了家乡的这处好景致,民国十六年,命人在此地建造了一座避暑别墅,并亲自写了“妙高台”几个大字,这匾挂在别墅中央。别墅是中西合璧,房顶是中式建筑,挑檐琉瓦,雕梁画栋。房间是西式结构,圆门拱窗,水泥长廊。据说蒋介石和宋美龄都很喜欢这个地方,每次回来都在这里小住。房间里有中山先生画像和中正手书的对联,书房,卧具,钢琴等,让人想起别墅主人当年的威严和辉煌。
别墅前的院子用栏杆围起来,栏杆下就是万丈悬崖。坐在这里,看远山近景,听松涛阵阵,真是心旷神怡。平台上有一块突起的石头,像个石鼓,据说蒋介石经常坐在这里思考“剿共”大计,所以又叫“总统石”。1949年5月,蒋介石败走台湾之前,携美龄,经国等人又来这里,坐在这块石头前长时间默默无语。风光依旧,山河不再,以至于不忍心和家乡父老见上一面,就匆匆离开了。这些,读蒋经国的日记就可以了解到当时蒋家父子离开大陆时的黯然心情,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离妙高台不远就到了千丈岩,溪水从崖上落下,很远就听到隆隆的流水声。站在崖边往下看,深不见底,感到脚下像悬空一般,手不由得紧抓栏杆,腿也发抖起来。几百米落差的水柱像白涟一样,溅起雪花般的飞雾,雪窦山也因此而得名。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像王安石,陆游等,都留下了在雪窦山游览的诗句。
出院后门不远,就看到蒋母王氏的墓地。周围是用青石围成拱椅状,中间是雕花的坟茔,前方立一石碑,是孙中山的手书:蒋母之墓。由此可见当时蒋介石在国民党中的地位。此山缺水,于是墓地旁还有两个大水池,一方一圆,很是讲究。原有的坟地,在文革中早就夷为平地,现在看到的是依据照片重新修建的。
蒋介石早年丧父,母亲王氏是他父亲的第三次续妻。王氏含辛茹苦把蒋拉扯大,很不容易。所以,蒋介石和母亲的感情很深,王氏去世后,蒋介石亲写悼文,痛苦之情不尽言表。在紧张的戎马生涯中,只要时局允许,他就来家乡此地,祭拜母亲。由此也看到他尽忠尽孝的一面。
溪口镇上有蒋氏故居,曰:丰镐房,取“丰泽镐梁”之意。蒋氏故居建在溪口镇剡溪水旁,是一座典型的江浙水乡老式建筑。该故居是在蒋氏的老宅上扩建的,时值1935年,蒋介石已是国民革命政府的“总统”,他把老宅周围的民房买下来,扩大重建。而偏偏老宅大门东南的周家不愿意搬,于是就留下蒋家的院子在东南上缺一大块。这也说明蒋还是注意照顾邻里关系的,并没有以势压人。
老宅黑漆大门,灰瓦白墙。穿过门前的甬道,来到二道门前,曰:素居。进门则是一个很大的院子,是一幢有东,西厢房和正房的两层楼房。西厢房是蒋介石的前妻毛福梅居住,虽和蒋已“离婚”,但一直居住在这里。东厢房据说是给宋美龄准备的,但碍于毛氏在,宋从来没有住过。院里还有两棵桂花树,说是毛氏和宋氏每人种了一棵,长得根深叶茂,现在无从考证,只是传说罢了。
院后是厨房和勤杂人员住处,地下还有防空洞。1939年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溪口,炮弹落在蒋氏大院,将没来得及进防空洞的毛福梅炸死。时任江西行署专员的蒋经国闻母殉难悲痛欲绝,写下了血书:以血还血!并立碑以志。
走出蒋氏故居,忽见一秃顶长衫的老者立在门外,外形酷似蒋公中正。原来是乡里的蒋公扮演者,缴费即可和他合影留念,一天下来也有不少收入。
沿剡溪而上,离蒋氏故居不远就是溪口有名的文昌阁了。它像个伸到剡溪里的小岛,三面环水,居高临下,占尽了溪口的地理风景。文昌阁实际上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在溪口的又一别墅,青砖红瓦的中式古典建筑,掩映在绿树碧波之中,远远望去,真像童话里的仙宫一般。
文昌阁原是当地的一座古建筑,年老失修。1924年,蒋介石拨专款,委托他的兄长蒋介卿进行维修。工程完成以后,蒋介石很满意,遂改名为“乐亭”,并亲自作《武岭乐亭记》。文曰: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徘徊依恋……云云。听说此篇还成了台湾小学生范文课本。
文昌阁内全部是西式装饰,宽敞的大厅,杏红的地毯,典雅的欧式家具。据说每次回溪口,蒋介石和宋美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一张六条腿的带有大镜子的双人床,给人很多遐想,想必蒋氏夫妇的生活,调理的也是十足的浪漫。一架老式的留声机,说是蒋氏夫妇吃早餐时,必须放轻音乐助兴。一台钢琴,一幅油画,在家乡的奢华和情调,通过房间的摆设和装饰的风格,处处都能显示出来。楼上的长廊里,悬挂着宋美玲从少女到成熟女性各个时期的照片,光彩照人,傲气华贵。
与文昌阁相连的是当地人俗称的“小洋楼”,它是临水建的三层水泥小楼房,外表很普通,当时是给服务及警卫人员住的。1931年4月,蒋经国从苏联带他的俄国妻子回国,就住在这栋楼房里,由蒋介石安排人来“洗脑”,肃清共党影响。夏天,他的俄国妻子身穿比基尼,站在河边跳水,引来溪口的乡亲们在对岸观看,在当时也是一件新鲜事。
溪口镇上的玉泰盐铺,是蒋氏祖上经营的店面,据说蒋介石就出生在这个盐铺里,还有蒋氏公祠,蒋公办的小学,医院等等,只是时间紧张,只好打道回返了。
清澈的剡溪从雪窦山下来,流淌着穿过溪口,一路向前永不复返,历史的昨天也永远的翻过去再不复现。成功的,失败的,幸福的,痛苦的,一切都化为了无有。只是山川依旧,物是人非。溪口之行,会给前来参观游览的人们留下更多的人生思索……。
作者简介:王金龙 男 1955年出生,山东阳谷县人,中石化退休干部。虽然是理工科生,但对文学由衷的喜好,从中读出人生的另一番感受。没有多少文字功底,更没有系统的文学训练,仅凭兴趣广泛阅读与思考。有感悟时就写点文字,诗歌、散文、小说等题材都有涉及。在《青海湖》、《诗刊》、《齐鲁文学》、《神州文艺》、《作家地带》、《今日作家》、《山石榴》、《作家故事》、《知青情缘》及《30号院》等文学期刊及网络文学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多篇。出版有长篇小说《岁月如歌、韶华似水》27万字,《钢笔临摹古典山水画130幅》等著作。但才浅学疏,平平淡淡,只是记录生活、愉悦身心而已。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