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战役的起因、经过和意义
袁联光
济南战役的起因、经过和意义
袁 联 光
1947年7月前,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境内是以内线防御性进攻为主,按足球战术讲:就是防守反击。1947年7月,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给华东野战军下达了外线出击的命令,把战争引向敌占区,由防御性进攻改变为主动进攻,以减轻我山东革命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战争损失。
华东野战军经过近一年的外线出击锻炼,歼敌 10 万余人,华东野战军的战斗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大决战的到来做好了一切准备。(外线出击 24个杀头令)
1948年春夏之际,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把三座省会城市列为解放军部队攻击的目标,这也是我党建军21年以来,第一次攻打省会大城市,这三座城市分别是:
1、东北野战军林彪部作战范围内的吉林长春;
2、华北军区徐向前部作战范围内的山西太原;
3、华东野战军粟裕部作战范围内的山东济南。
敌我双方都很清楚:全国的战局发展至此,无论以上哪座城市发生战事,导致的后果绝不是一座城市的得失,而是一一引燃国共双方大决战的导火索。毛泽东苦苦思索的是,从哪座城市下手才能导致最理想的战争走向?
毛泽东主席原来把夺取第一个大城市并永久占领的希望寄托在林彪身上,因为当时夺取长春的条件最为成熟。长春国民党守军约十万人左右,正规军、非正规军、中央军和地方军之间矛盾复杂,且具有滇系背景的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正在酝酿起义。但是,林彪认为攻击长春消耗很大,目前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建议围困克城。
6月25日东北野战军开始围困长春。
于是,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将攻克大城市的战略意图转移到了山东济南。
7月16日,毛泽东一天之内起草多封电报,发致华东野战军粟裕,催促发起攻击济南的作战行动。
济南北靠黄河,南倚群山,重要的战略地位使这座古城几乎变成了一座军事要塞。
此刻,济南城内驻守着王耀武部九个正规旅、五个保安旅和特种兵部队,兵力约10万。
同时,在济南南面和西南300多公里处还驻扎着杜津明、邱清泉、李弥和黄百韬的四个机动兵团约 20万人,一旦济南受到攻击,他们随时可以北上增援——从战场态势上看,粟裕面临的敌情比林彪面对长春时要严重得多,济南是三座城市中似乎最没有把握攻取的一座。
毛泽东的催促令粟裕很是不安。
当时的华东野战军的外线兵团“豫东战役”刚刚结束,内线兵团与外线兵团尚未完全会合,仅靠位于内线的山东兵团很难独立完成既攻济南又打援军的任务——无论攻城还是打援,夺取济南都必将是一场恶仗。而且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经过几个月的连续作战,部队减员严重,特别是基层指挥员和战斗骨干损失严重,尚未来得及补充。部队的作战物资消耗甚大,秋粮当时尚未收获,生产和支前存在着冲突,数十万大军作战的粮食供应任务繁重。如果仓促攻击济南,稍有不慎打成夹生饭,后果将不堪设想。
粟裕经过缜密考虑致电中央军委,提出目前攻击济南尚有困难,建议修整一个月,然后集中华东野战军主力发动济南战役。同时还需要山东各级地方组织50多万支前民工给予配合部队,运弹药、运军粮、送伤员。
地处重要的济南成为国民党在山东最大的一个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和北京、天津、太原、青岛等地一样,是国民党反动派借以支撑其华北残局的战略要地之一。
关于济南战役的作战方针,粟裕经过深思熟虑,概括为4个字:攻济打援。
粟裕进一步解释:“所谓攻济打援,就是既攻取济南,同时打援,攻济和打援都要取得胜利!”
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没有很快答复,思考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决定采纳粟裕的意见。同时毛主席指出:济南是否攻克决定于时间,而取得时间,决定于是否以阻援和打援。
毛泽东指令粟裕转入休整。休整以后集中华野全部兵力。什么时候攻济南?攻济、打援如何安排?授权粟裕“提出计划”,并“统一指挥”。
华东野战军各路大军从苏北、皖北、豫东各地向山东集结,总兵力达到 15 个纵队 32 万人。
粟裕以华东野战军参战兵力的44%用于攻城,由6个半纵队共 14万人组成。
粟裕以华东野战军参战兵力的56%用于打援,由8个半纵队共18万人组成。
攻城兵团和打援兵团由华野代司令兼代政委粟裕统一指挥。
许世友为济南战役 14万攻城部队总指挥,攻城兵团以第三纵队、第十纵队以及鲁中南纵队组成西兵团,由十纵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刘培善统一指挥,攻占机场后向内城发展。
另外,西兵团还负责指挥两广纵队、野战军警卫团、冀鲁豫军区部队围攻济南以西的长清和济南以北的齐河。同时,攻城兵团以第九纵队和渤海纵队组成东兵团,由第九纵队司令员聂凤智、政治委员刘浩天统一指挥,肃清济南东郊外围据点后协同西兵团攻城。攻城兵团以第十三纵队为预备队,配属在济南的东南方向。
打援兵团则按照“夹运而阵”的部署:第四纵队、第八纵队及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第三旅位于鲁西南的金乡、城武、巨野、嘉祥地区,构筑防御工事,阻击可能由豫东商丘和皖北砀山地区出动的援军;以鲁中南军区四个团及第七纵队一部位于鲁南滕县至官桥之间,准备阻击徐州方向出动的援军;以第一、第六、第七纵队主力、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苏北兵团第二、第十二纵队,配属纵队炮兵第二、第三兵团的两个连,集结于济宁、兖州和滕县以东地区,待机歼灭沿津浦铁路北上的援军。粟裕计划于9月16日午夜12时发起攻击,预计十五至二十天攻克济南。
蒋介石深知“济南稳则徐州稳,徐州稳则中原稳”。1947年2月莱芜战役失利后,他曾亲自到济南当面告诫王耀武:“济南在政治、军事、地理上都很重要,如发生问题你要负责。”
九月初,蒋介石得知华东野战军开始向济南方向云集,立即命令邱清泉的第二兵团集结于豫北商丘一带,黄百韬的第七兵团集结于苏北新安镇一带,李弥的第十三兵团集结于苏北宿县一带,以备北上增援济南。
华野突击兵团猛攻济南的时候,蒋介石一再严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向北增援。
此时杜聿明发现华东野战军已经布好阵势,错误判断我军是围济打援,无论沿运河两岸还是津浦铁路北进,都将钻入解放军的“口袋”,迟迟不敢行动!
杜聿明兵团、邱清泉兵团、黄百韬兵团、李弥兵团更是害怕重蹈戴之奇、李仙洲、张灵甫、区寿年覆辙,或被俘,或被毙,都忧心忡忡,踯蹰不前。
直到济南战役打响,杜聿明兵团按兵不动、黄百韬兵团、李弥兵团仍在江苏宿县等地区集结中;刚刚从商丘走出几十里的邱清泉兵团,没有收到侦查情报,吓得连忙也缩了回去。
粟裕部署的 18 万阻援、打援大军,虽然没有歼灭徐州、商丘、宿县援敌,却有力保证了攻城部队胜利攻克济南。
济南战役14万攻城部队,经过8天8夜的浴血奋战,以伤亡2.6万余人的代价和歼敌 10万余人,于1948年9月24日下午16时 30 分,胜利解放济南。
济南战役胜利后,毛泽东主席高兴说道:“了不起,华东野战军了不起,我们原来估计济南战役要打一个月左右,提醒他们做好两三个月的准备,结果他们只用了8天时间便拿下济南,结束战斗,取得了解放战争以来歼敌最多的大胜利。”
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领导高度评价济南战役胜利意义,认为这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最严重的打击之一。胜利影响已动摇了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内部。
华东和中原的全部解放,已经更加迫近。济南的攻克,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力了,就是北平、天津、沈阳也不例外。
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济南战役的“攻出打援”战法和争取国民党军队举行战场起义,认为这是解决国民党重兵集团的两条经验。
济南战役极大鼓舞了各解放区党政军民,他们纷纷发来贺电,盛赞济南战役创造了我人民解放军攻坚解放大城市的新纪录。济南战役胜利,使华北、华东各解放区更加全面的连成一片。
外国通讯社惊呼:自今以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济南战役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更重要的是为三大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全面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们原来预计的解放战争进程可以大大缩短了。原来预计,从1946年7月起,大约需要5年左右时间,能够从根本上打败蒋介石。现在看来,再有一年左右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解放战争进程从5年缩短为3年,华东野战军、山东人民和济南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争取到得解放战争二年的宝贵时间,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赢得了70多年的和平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全国唯有济南市,
城中有座英雄山。
济南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济南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济南战役从红色泉畔一一黑虎泉,攻破护城墙,进入城内,解放济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