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艺人生--记河北梆子名家张传晔
作者/张龙河
播音/月娥
燕子是我对张传晔儿时最初的了解和孰知,她性格天真烂漫,爱唱,爱跳、活泼、可爱、是个名副其实不愧乳名的“小燕子”,12岁那年,天津戏曲学校下乡招生,来到东郊区(东丽区)小东庄公社(新立镇)经音乐老师董宝森推荐,她以一首“翻身道情”赢得考场老师录取,燕子从此告别了家乡,进入天津戏曲学校寄宿学习。
天津市中小学汇演
张传晔,天津东丽人,出生1961年3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北区政协委员,民进委员。
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俊英先生的亲传弟子。
张传晔入学时主要学习现代戏,抻筋踢腿、下叉弯腰,从此打下了戏曲基本功,毕业后进入河北梆子剧团跟随国家一级演员,刀马旦名家杨连璋老师先后学习了《扈家庄》和《穆柯寨》在饰演穆桂英中,她演得淋漓尽致,入骨三分,场下观众凝神贯注,屏住呼吸目光随着演员而动,生怕点滴遗漏,紧盯每一动作环节,让你随之自然进入戏境,掌声响起情感仍在剧情其中,难以自拔,这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扎实功底的好演员在舞台上的磁性般的吸引力。
在刀马旦的基础上,戏曲讲究“唱念做打”全面发展,如能如愿实属不易,但每个演员都为攀登这座巅峰而不惜在挫折中跌倒爬起继续努力,而水袖就是这峭壁上的一朵雪莲,它吃功,精彩、难学,张传晔想从这一领域突破自我,拓宽自己的戏路,向更深层次探索,一九九零年她向天津戏曲学校(天津艺术职业学院)赵秀春老师学习《李慧娘》一剧中的〈鬼怨.救裴〉这水袖就在其中,场场叫好,重中之重,赵老师见面后没有马上答应,只是让她做了个模仿提袖动作,赵老师看了面带愁色,虽然没有正面拒绝,但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从此不再提起,张传晔深知自己基本功太差,毕竟自己三十岁了,隔行如隔山,但她不恢心不气馁,经过数月的刻苦练习,提袖动作有了明显提升,赵秀春老师得知后再次观看非常感动,十分满意,告知张传晔,我要把最吃功夫的水袖传授于你,让你在掌声中大放异彩。这充分证明了赵秀春老师对张传晔学海无涯进取精神的赞许。
在《鬼怨.救裴》中还有一段重要唱腔,这对于过去没有在唱功上下过功夫,在舞台上很少张嘴的张传晔来说,如同设置了一道鸿沟难以逾跃。
此时,她横下一条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于是,她登门拜访国家一级演员刘俊英老师,恳请刘老师为自己一字一句说唱腔,甘当小学生从零开始认真学起。
练功虽苦,练唱念同样也不轻松,为此,刘老师耐心传授,经过无数遍地练习,终于用模具般的教学方式将张传晔的口齿从僵硬中校正过来,使之发出字正腔圆准确无误久违的声音。
在攻克了演唱关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喷火,危险系数极大,如果吹气力度不够,容易烧伤脸部及眉毛,为此,张传晔嘴唇吹肿了麻木了,两腮酸疼了,但她从不叫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练习,最终达到稳妥无误,正是张传晔的这份倔强与执着,才成就了她令人羡慕的事业,以《鬼怨.救裴》为契机,完成了以刀马旦向文戏的华丽转身,从此舞台上又增添了一位文武兼备戏路见广的艺术人生。
饰演李慧娘
回首历程,传承精品,经常演出的剧目有《扈家庄》《穆柯寨》《李慧娘》《杀宫》《南北合〈王宝钏》等剧目,获奖剧目有《扈家庄》《李慧娘》。
时光荏苒,不忘来时,2016年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隆重举办了,天津戏曲学校七七届专场演唱会,张传晔演出了《杀宫》片段,精彩纷呈,好声不断,在谢幕中,本场导演蔡润老师精心安排,给每位演员都有发挥各自擅长的机会,张传晔以舞水袖的方式,向观众致谢,只见她纤纤细细飘然入场,水袖上下翻飞,婀娜多姿,行云流水,尽显力量之美,以袖代情传递中华神韵,真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观众看得眼花缭乱,大饱眼福,痴迷者狂欢,静思者缠绵。
穆柯寨
多年以来,张传晔演出过个人专场,上报刊,获证书,下乡演出,乡亲们迎送,但她不骄不躁,走上舞台,兢兢业业,虚心向前辈学习,对每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在到内在心里的情感流露,都把握得精准到位,她的艺术魅力感染了观众,同时又给百姓带来了河北梆子百听不厌的艺术享受,她演人,塑人,鼓舞人,把自己的才艺献给了热爱她、支持她、一路追随她的最可爱的观众。
张传晔退休謝幕演出现场
回首往事,走出家园,妈妈盯瞩时而想起,戏曲学校5年学业,两周回家一次,都是爸爸接送,顶过风、冒过雪,风雨无阻,岁月流逝,沥沥在目,现以90岁高寿的老父亲行动自如,头脑清晰,张传晔与兄弟姐妹及家人们视若珍宝,关爱有佳。
张传晔虽已进入花甲之年,现已退休,但宝刀不老,在天津市老年大学奉献余热,让晚年寂寞的老人们和戏迷爱好者在茶余饭后有了艺展风彩的欢乐。张传晔小燕子,你的艺术魅力扎根于民众,扎根于沃土,无论你身在何方,你在家乡和热爱你的观众眼里,都是那只可爱的小燕子,在辽阔的天空中翱翔,在春的云笺上书写着梦想,在广袤的大地上如花似玉,洁白无瑕,绽放着芳香。
2023.8.22.天津.东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