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雅楠 通讯员 马佶
临近中秋节,石家庄市井陉县庄旺村飘着月饼的香甜味道,这诱人的月饼香来自退役军人孙双贵创办的“旺秀月饼”厂。9月10日上午9点,记者驱车前往庄旺村探寻“旺秀月饼”背后的故事。
来到孙双贵的月饼厂,还没进门就看到一位女士提着一袋子月饼走了出来。通过聊天得知,这位女士住在石家庄市区,因为家里老人爱吃孙双贵做的月饼,她每年都会在中秋节前开车来这买上几包。“我母亲特别爱吃这儿的五仁月饼。”说话的工夫,一位老人拍着身上的面粉热情地迎了出来,他告诉记者自己就是孙双贵。
今年61岁的孙双贵出生在庄旺村,是石家庄市铁路分局井陉铁路供电段的一位退休工人,也是一位老党员。2018年退休后,孙双贵并没有继续在井陉县城生活,而是回到家乡办起了月饼厂。
“我生在庄旺村,长在庄旺村,知道乡亲们就业有多困难。”由于缺少企业,庄旺村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以种地或子女们接济为主。“之前,老伴一直在村里加工月饼、卖月饼。退休后我想回到家乡把月饼铺做大,为乡亲们提供就业机会。”有了想法后,孙双贵买来了做月饼的设备,并从村中招募了一些乡亲帮忙。在孙双贵雇佣的二十余位工人里,大部分是老人、妇女。
“这位老人已经跟着我干了好几年了。”孙双贵指着一位正在包装月饼的老人说,他叫郝玉林,今年61岁。年轻时,郝玉林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导致左眼失明,为此,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月饼厂开办后,孙双贵便邀请郝玉林到月饼厂干活。
由于身体原因,郝玉林干活总比别人慢一些,但孙双贵并没有责备他。每当看到郝玉林干活时,他总会笑着说:“慢慢干,别着急。”为了感激孙双贵,郝玉林除了干好自己分内的活,还会主动帮助月饼厂搬运货物。“我虽然视力不好,但有的是力气。非常感激老孙,帮厂子多干点也是应该的。”郝玉林一边给月饼套袋,一边笑着说。临近中午,郝玉林当天的工作完成了,孙双贵将70元工钱递到了他手里,并给了一包月饼让他的老伴尝尝鲜。望着郝玉林远去的背影,孙双贵说:“有时候看到乡亲们拿着工资回家,比自己挣钱还开心……”
“只有月饼的质量好,口感好,才能保证销量。”孙双贵随手拿起旁边的月饼掰开,只见黄澄澄的花生仁和饱满的瓜子仁、葡萄干看起来非常诱人,这些原料都是孙双贵前几天去市场精心挑选的。
望着门口络绎不绝的顾客,孙双贵说,通过月饼厂能为乡亲们带来一笔收入,他感到特别高兴和自豪。“通过卖月饼,最多时能给来打工的乡亲们发20余万元的工资。”下一步,孙双贵计划继续扩大月饼厂的规模,为更多乡亲们提供就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