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
文/张道发
身为共产党员激励了几代人的张海迪风采依旧
张海迪的爱情也羡煞众人
高位截瘫的张海迪
是现在己经进入花甲之年的人
小时候学习的榜样
转眼过去了那么多年
1955年9月
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她的乳名叫玲玲
5岁之前的张海迪和其他孩子一样
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性格开朗活泼整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
可惜她幸福的童年时光却是那样短暂
1960年一个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的早晨
还上幼儿园的张海迪刚刚上完一节课
她正要和小朋友们嘻笑着朝教室门口跑去
忽然就跌倒了
从此她的双腿失去了知觉
患上脊髓血管瘤
虽经医院全力治疗
但还是造成高位截瘫
见于眼前这种情况
父母不得不为还是童年的张海迪办理退园
退园之后的张海迪
从此再没能进入她渴望读书学习的学校
童年的张海迪开始在父母的帮助下自学知识
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及大学课程
1970年非常年代
15岁的张海迪跟随父母去农村生活
来到农村的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
张海迪下决心学习医学
她先后攻读了《人体解剖学》《实用儿科学》《针灸学》等医学书籍
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
她还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
短短的几年时间
她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
她还常常为当地村民无偿治病
1983年张海迪开始文学创作
她克服身体残疾带来的困难
在文坛上耕耘不懈
自强不息感动日月
在轮椅上追求人生卓越
先后翻译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
还相继发表长篇小说《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及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等
她的长篇小说《轮椅的梦》还在韩国日本出版发行
张海迪创作出的优秀作品
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
她那激励人
永不向困难低头的可贵品质绽放着夺目的光彩

张海迪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60余年
但在这60余年里
她从没被病魔所吓倒
始终不畏艰难地学习、生活、进步
而绝不放弃每一次的努力
在接踵而来的荣誉面前
张海迪没有停止自己渴望进步的脚步
她认准的目标
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困苦艰难
她都要跨过去
不达到目标自己决不罢休
这就是真实的张海迪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
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
她以顽强的毅力及恒心与疾病作斗争
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长篇通讯《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
宣传张海迪“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中国青年报还在同一版面发表《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
把张海迪誉为“八十年代的雷锋”
从此张海迪便有了“中国当代保尔”的赞誉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
张海迪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1年张海迪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的世纪女性”
2009年张海迪被评为“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张海迪荣获“亚太残疾人领袖奖”
张海迪丈夫王佐良出生于上海
是曾在安徽上山下乡的知青
1991年1月张海迪再被诊断出患了基底细胞癌
王佐良陪妻子张海迪赴上海中山医院做无麻醉手术
躺在病床上的张海迪知道生命的宝贵
因为病体受限
她利用镜子的反射来看书
至到做完手术病体恢复出院
都一直这么不懈的坚持着
手术前张海迪对丈夫深情的说
如果我活下来当然非常幸运.我也希望还能和你在一起生活
但如果我死去.也是时候了.这么多年托累了你
我己经跟我的朋友们说了.如果我死了.让她们给你找一个健康的比我更好的女人
王佐良紧握妻子张海迪的手眼晴湿润了
他没说一句话满脸都是泪水
是上天眷顾命苦的张海迪
让她闯过了鬼门关
张海迪做手术以后
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
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并取得哲学硕士学位
以自身的勇气证实了生命的力量
正如她说的那样
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探寻的本身当成真正的幸福
张海迪克服自身障碍困难的精神
为意志懈怠的残疾人进入知识海洋开拓出一条路
让残疾人更加自信自强
张海迪还以惊人的毅力学会四国语言
成功翻译16部国外的书
有《海外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名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
张海迪励志未来
敢于战胜病魔成就事业
她是时代的楷模
她那宝贵的精神永照世界

张海迪与丈夫王佐良相遇
可能是因为两个人都是诗人
出于对文学的同样喜好
后来相知相爱
1982年张海迪与爱恋的人王佐良没有举行婚礼便结婚了
张海迪对丈夫王佐良的深爱
用她的话来说
他就是我梦想中的那个人
当时王佐良准备把他与张海迪结婚的事
告诉他在上海的父母
希望征得他们的同意
本以为父母会强烈反对
事实上王佐良在上海的父母只是淡淡的说
儿子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今后你要面对很多困难
但海迪是个好姑娘.你要好好的珍惜她
后来张海迪回忆
感谢王佐良父母当初对她的信任
丈夫又很爱她
有这些她就感到满足了
在婚后的生活中
少女时就喜欢画画的张海迪
在写作之余还会创作油画
而丈夫王佐良甘愿做她的跟班
为此他还自学了木匠
做一些与油画作品相关的画框
不过在两人相处中
张海迪不会过多的依赖对方
在家里她不需要丈夫帮她
把她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或是将她从轮椅上抱到床上
张海迪就是想让丈夫王佐良觉得她像正常人一样
丈夫上班时
张海迪就会把家里收拾干净
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为丈夫洗衣服
如果丈夫在家休息
她仍然会做这些家务
这好像是他们俩之间形成的一种默契
也是她对丈夫的尊重及深深的爱
有人问起她丈夫的爱好
张海迪笑了
他什么爱好也没有
除了做他大学里的学问
丈夫最大的优点
就是爱整洁喜欢收拾家里
王佐良在家中
也从不把妻子张海迪当名人看
他只是觉得她就是他心爱的妻子
张海迪书房里有很多书
其中大部分都是丈夫王佐良帮她买的
有时丈夫王佐良为给张海迪买一部好书会跑许多路
王佐良还会
把妻子张海迪没见过的书目录抄下来
带回家来让张海迪选择
然后根据妻子的意见
是否决定去买

张海迪曾对别人说
我也渴望有一个孩子尤其是女孩
我仿佛从清晨的阳光中见到过她
张海迪曾对丈夫王佐良说
如果我们有孩子的话
现在也组建家庭了
甚至连他们的孩子也上初中了
每当想到这些我就有点伤感
一次张海迪问丈夫王佐良
我们没有孩子.等我们老了怎么办呢
王佐良将妻子张海迪的手放在他手心里
语气温暖地说
到那时我们就一起去养老院
从王佐良张海迪夫妻身上
我们好像悟到点什么
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能在一起多久
不仅取决于缘分
还取决于两个人的性格
以及他们对工作、生活及爱人态度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只要你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才会吸引到同样优秀且彼此三观契合的人
两个人未来的人生才能走得长远
当了15年全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的张海迪
为中国残联事业不辞辛劳辛苦啦
现在退下来了
也该和丈夫王佐良好好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到现在我还记得上学时有篇课文
叫《生命之树常青》就是写张海迪的
写她令人感动的事迹
我就用这篇课文
为我们永远的榜样
特别崇敬的张海迪作结束语吧
作者简介:张道发,邢台市襄都区人,雅韵诗社会员,酷爱文学,喜爱格律诗创作,愿用诗情画意点缀平凡而不平庸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