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赵启老婆又来劲了:“你才没良心,白天给你干活,晚上给你睡觉,还得给你生孩子,你拍拍胸口评评,我没良心。”
赵启有点好笑,是的,白天干活,晚上睡觉,那晚上不睡觉,还有什么事做。时间不长,他们来到了自己的院内,屋里灯还亮着,孩子早已睡觉,赵启头也不抬地向堂屋走去。
老婆又吼了起来:“干什么东西,还让我盛饭喂你,饭在锅里,可能还不凉。”
“不吃……”赵启生气地:“要吃你吃。”
“不行,”老婆又一次命令着:“我吃过了,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吃完好上床干活。”
一句话生生把个赵启气笑得脸都变了形,回转身,在老婆的屁股上拍了一下:
“让你骚,不要脸,脸也不红。”
“红什么红,又不是养汉子。”
一场暴风雨总算过去了,难怪人说夫妻没有隔夜仇,你说这还能再生气吗,赵启来到锅屋,准备拿碗盛饭,老婆那边已把鸡蛋拿了出来,点上了煤油炉子,倒上油,给他炒起了鸡蛋。
赵启在心中暗想,她妈的,女人就是贱,吵了一晚上,别的没得到,倒是开了小灶。“多炒两鸡蛋,你也吃点。”
“俺吃过了,”老婆嬉皮笑脸地:
“两个行了,得给孩子留点。”
时间不大,赵启吃完了饭,把小板凳推在饭桌下面,起身走出锅屋。这时的老婆忙得连锅也不涮了,便熄了灯,关了门,紧随丈夫走进了睡觉的房间。
时间不长,睡觉的屋内灯也熄了,屋内传出了那床受到重力冲击发出的“咯吱……咯吱……”声音。
天渐渐的冷了,田里的庄稼也已收割的差不多了,仅剩下的只有花生、山芋、豆子,其他作物早已上了晒场。
那漫山遍野的青纱帐早已没有了,远山近岭呈现出了秋的浓意,村北山上那些大叶树木也是叶染黄色、红色,唯有那几十年前栽的松树还郁黑浓绿。
农村出现了短暂农闲,路边村头也出现了少有的打扑克牌的人群。现在和几年前不一样了,自从土地承包到户以后,人们都挑着什么作物高产种什么,什么省事种什么,什么贵种什么,一改过去那什么都种,使人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在田间地里瞎忙。
最明显的是种棉花的没有了,种绿豆的也少了,特别是能代表我们淮北大平原特色的高粱也绝种了,而种的较多的是玉米、小麦,大豆,个别家庭种点花生,留作春节炒着吃,平时来亲戚可作个菜用。
别了,淮北的那一望无际的青纱帐;别了,那传统的耕作方式。
作者简介:李保璧,安徽灵璧人(微信15952897255),经营假山园林、河道护坡、景观石供应公司二十多载,笃志于灵璧奇石文化的传播,深受业内外各界人士好评。酷爱文学创作,在近百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随笔、诗歌等文学作品二百多万字,《渤海风》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中篇小说巜老屋》获《小说选刊》征文二等奖,连续荣获两届“宿州市文学奖”、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先进个人,出版了《三月柳》等三部个人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