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微友给我发来一个视频。视频审核太难,咱就发一个截图:
接着,我又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抖音及很多网站上都有报道,与之相关的新闻一万多条,可见这是能够公开的新闻了。

标题已经很明确了,就是一个本来在外办企业的女老板响应家乡号召,积极回乡创办企业,投资2100万,建厂房买设备招工人,全方位打点,当然,政府方面更是积极踊跃帮扶,相关审批手续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给办妥妥的了,该女士差不多被政府的热情融化了,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家乡创业的洪流之中,带动了一大批就业人员,参股人员共同创建美好未来。
本以为走上了为家乡复兴的康庄大道,谁知道五年后她入了一个大坑,几乎爬不起来了,不说盈利分红了,就连工人的薪资到现在还无法发放。弄得怨声载道,可是母女士更是比窦娥还冤,到处诉说自己的冤屈。政府似乎也有苦难言,终于还是吞吞吐吐说,这投资建厂的土地属于耕种土地,后来被住建局强拆了。包括设备及所有的私人物品,一夜归零。有关方面说为了替母老板代为保管。可以说,这个准备在家乡大展宏图的女强如,忽然就如同霜打的茄子,蔫了。(具体细节,朋友可自行查阅网站)
实际上过程并没有那样重要,重要的是政府本来是招商引资,结果却招人入坑,这个后果谁来承担呢?当然是政府承担,但是政府当然不愿意承担,而投资人的资金打了水漂不说,她的心寒到了骨子里。政府诚信也成渣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二个投资人敢于返乡投资了,更别说外省或外资了。如果政府不把这个坑给填平了,那么这个地儿就将成为盐碱地,不说寸草不生,基本上不可能出现庄稼的长势良好。
这不是个案了,这些年来被坑的企业家大概不计其数吧,无论是本土的还是外邦的,谁坑谁知道。
今天,我在小区遛狗,看到路边一个门面房里堆积很多针车,就是服装流水线上使用的,我好奇就问里面坐着的一个男子,为何把这些家伙放家里而不开工做活?男子打量了我一会,开始时避重就轻,渐渐的感觉我说话比较上路,就开始掏心窝了。说他本来是给上海加工外贸服装,疫情期间公司彻底没有了单子,只好停产。
可是,不能坐吃山空啊,他就回到家乡找朋友一起合伙承包市政工程,就是从政府手里接活,负责一些路政工程的施工。把做外贸加工时赚的几百万全部拿出来垫付了工程款,工程完工了,他们开始去政府结款。结了一部分,还余下三百多万没有结,原因是本来为他们穿针引线的哥们担任某要职,现在调离到了其它地方,这事他就管不着了。他又大费周章找到了财政局,谁知道财政局负责人患癌症了,新接任的负责人说,这事他不清楚。让他们找谁谁去办理。这家伙就为了盖章差不多跑穿了好几双鞋底儿,还没有把公章盖全。

他大概五十岁不到的样子,叹息说:现在我说句不怕你见笑的话,我们一家四口人的生活费还是从朋友亲戚那里周转来的。他说自己两个儿子,一个已经二十五岁,退伍回家,通过中介劳务给安排在派出所,天天就是去抓赌,他担心孩子逼人太甚而遭遇报复,所以把孩子弄回家了。他说孩子一个月两千多的薪水,干不是人干的活,不得不让孩子回家呆着。孩子是有一笔退伍补贴,可是谈了女朋友,不能不花钱,因此这钱他们家就是没有饭吃也不能拿过来用了。还有一个小儿子刚读初中,正是花钱花心思的时候,可是老婆没有心思陪读,去找了一份手工活,就是给服装缝扣子翘边什么的。
我说你大概没有想到最后欠你钱的是你最信任的对象吧?他说,确实是它们不讲诚信,不知道害了多少人。我说是啊,我有个熟人辛苦十几年,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三四年前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内蒙了。疫情三年他备受煎熬,但是稍微放松他就开始干活,满心盼望放开以后可以再大干一场,四处求人找关系,想办法和政府挂上钩,又放心大胆地举债投资,据说投资了上千万,到头来全部成为一笔有日无期的账单。他也有两个儿子,大的在读大学,小的刚上高中,老婆要和他离婚,这个日子简直没有办法过下去。这个熟人曾经也是一声叹息:没有想到zf竟然会差我钱。他又自我安慰说:它也不是不给,就说现在没有钱。
据说,他也开始打官司了。不久前,我一个同学也很头疼地对我说,现在zf欠钱真难要啊。他也在打官司,但不知输赢。实际上,结局已经明可以猜到八九 。否则,那位投资2100万的女老板也一定打赢了官司,不至于亏得不认识家在哪儿。
我和这个小区街坊正说着话,她老婆骑电瓶车回来了。可她没有马上下车,而是把头埋在车扶手上,十分疲倦的样子。我就此说再见,并祈愿他们早日度过难关。
不论是网络新闻还是身边人,这样的事真的很多。我劝一些地方zf,你们要想重振经济,要想招商引资,必须先解决遗留问题,用实际行动给投资人信心,或者说以纠错的方式来重建公信力。否则,你们弄得再怎么轰轰烈烈,那也是纸上谈兵。再说了,画大饼的操作显得落伍了。
信誉重建比灾后重建更加困难,有关方面必须做实事而不是开空头支票。
新朋友可加作者微信:nihaolaoyou2021(三观差异太大的,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