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玉茗堂”
朱亚夫
在江西抚州市沙井巷后有一处名胜古迹——玉茗堂。这既是明代杰出的戏曲作家汤显祖晚年的书房,也是他会客、排戏的地方。

汤显祖(1550—1611),字义仍,号海若,晚年号茧翁,江西临川人。他出生于“诗礼之家”,5岁时上家塾读书,聪明多智,读书过目不忘,12岁即能写诗,25岁时在临川知县的赞助下,刊行了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但他品性耿直,故仕途坎坷。33岁时才中进士,做了几任小官,不料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抨击朝政,被贬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作典史,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县令。在任期五年,多有善政。万历二十六年(时年48岁),他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毅然辞官返江西故里,专心从事戏剧创作。
汤显祖的故乡江西临川是个山青水秀之处。一片苍翠的松林覆盖着高低起伏的原野,清清的抚河穿城而去。抚州城因为两面近水,故名临川。汤显祖回乡后,在城内沙井,建造了一座私家园林。沙井新居分为玉茗堂和金柅园两个部分,金柅园是园林,占地3000平方米,玉茗堂是起居部分,有1000来平方米,内有清远楼、芙蓉馆、四梦台等。玉茗堂由六座建筑组成,书房居中,前为芙蓉馆,后有清远楼;左为寒光堂,右有兰省堂。他在玉茗堂外遍植花卉,每到春夏,百花争艳,绿树成荫,一派诗情画意。在书斋前,汤显祖种了本地城东产的的玉茗花。这是一种白色的山茶花,叶常绿,花洁白,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宋代大诗人陆游有首诗就这样写道:“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在他心目中,玉茗胜过琼花。每当玉茗花开之日,置身书斋,清风徐来,玉茗飘香,令人心旷神怡。因此,汤显祖把书斋命名为“玉茗堂”。

就是在“玉茗堂”内,汤显祖完成了名著《牡丹亭》。这部戏曲杰作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崇高的声誉。相传他写《牡丹亭》非常动情与煎熬。有一次,吃饭时分,夫人发现汤显祖不见了,派人寻找,书房里不在,花园里也不在,正着急时,忽报在柴垛里找到了老爷,只见汤显祖正靠在柴火堆上掩袖痛哭,泪水打湿了他的衣襟。夫人忙问怎么了,汤显祖回答说:刚才写到《牡丹亭》第二十五出《忆女》春香的唱词“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时,禁不住悲从中来,一个人从书房跑到柴垛堆里大哭一场。
汤显祖在玉茗堂中,烹茶、磨墨、冥想、疾书,看着窗外醉人春色,他提笔写下《牡丹亭·惊梦》名句:“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那几个月,汤显祖好像就是杜丽娘的化身,他陪她笑,陪她哭,陪她死,陪她生。后人这样评说:如果没有玉茗堂,还会有《临川四梦》吗?
以后他又创作了传奇《邯郸记》、《南柯记》,连同早年创作的《紫钗记》,人称《玉茗堂四梦》。他的戏曲影响了一代人,后世评论以文风相近的阮大铖、吴炳、李玉为“玉茗堂派”。鉴于汤显祖在戏曲创作上的辉煌成就,人们称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的文集名《玉茗堂全集》。清顺治三十二年(1693年)陆辂任抚州通判时,在玉茗堂的遗址上,建“玉茗堂祠”,规模如旧。1981年,当地政府在遗址上又兴建了“玉茗堂影剧院”。

作者简介:朱亚夫,笔名方波、紫来斋等。上海市人。历任《上海老年报》社总编助理兼副刊部主任、《军休天地》杂志社主编、《九九关爱》网站顾问团团长等。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浦东新区杂文学会顾问等。自1964年以来,在海内外200余家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8000多篇,其中不少文章入选《时代领跑者》《文苑剪影》《上海杂文选》等近百部书中,著有《亚夫杂文选》《人生畅想曲》《黄昏风景线》《书斋文化》《杂坛徜徉录》《名家斋号趣谈》等;主编《寿星列传》《三十六计新解》《中华名人书斋大观》《老年生活实用大全》(新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