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我为何买八种水果
作者 方成
昨天晚上,一轮圆圆的月亮映着笑容,在窗外辽阔的夜空俯视大地。岁岁当秋半, 人人待月明。今天,就是中秋节了。再过两天,中秋又与国庆相连。双节将临。我昨天出门采购,除了买菜买肉外,我还有意识买了八种时令水果,摆在了客厅的餐桌上,周围,有流光溢彩的鲜花和好吃的月饼陪衬。哈哈,平时素雅的餐桌立刻变得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好一派丰收的景象。我的心情像突然激昂的音乐,似飞溅的五彩浪花,变得越发亢奋起来。
有朋友看了,说:过节了,老方家的摆设很有仪式感!我说:逢年过节,有点仪式感挺好的。总共百十来块钱,谁都花的起。不瞒您说,这种美好的习惯,我已经坚持了二十余年。
今年,我采购的八种水果是:哈密瓜,柚子,苹果,雪花梨,柿子,柑橘,水蜜桃,绿皮葡萄。

从我列举的名称看,这些水果都是大众化的产物,不是什么稀罕物。现在是市场经济,商品丰盛,物流发达,倘若采购二三十种水果也是轻而易举,手到擒来。
八种水果,我以为很能说明“秋来硕果遍天涯,一树红花满目霞”的美妙景象,也就够了。只要有八种即可。
每年,这个时候买八种水果,我想,我要为自己忙碌一年庆祝丰收,更要为伟大的祖国开拓进取、经济持续发展庆祝丰收。这是其一。
其二,八种水果的八,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吉祥数字。它代表着财运亨通、生意兴隆、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在微信红包和数学中,八代表着无限符号、无限可能性、满足感和物质财富。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八种水果,足以反映社会的变迁和我的人生经历。每当我有意购买这些水果时,我就不免很是感慨。
我17岁进城之前,一直生活在京郊的乡下,物质非常的贫乏。粮食时常吃不饱,更别说水果了。如今的这八种水果,那个时候有的就从来没有听说过。

哈密瓜、柚子和柑橘,就从来没有听说过。哈密瓜是西北边陲新疆所产,柚子和柑橘是南方所物。在计划经济封闭的年代,做梦都梦不到。我第一次吃到哈密瓜,有点晚了,是八年前在哈密瓜产地的哈密。出了嘉峪关,新疆的第一个大城市就是哈密。椭圆形的哈密瓜,为金黄色,表皮带有深浅好看的条纹。大个头,可以跟西瓜媲美。熟透了的哈蜜瓜,一不小心掉在地上,就会炸开,汤汁四溢,甜甜的汁液粘在手上跟胶水有一拼。
柚子,第一次吃有点早,是1995年,我随我们报社的考察团从欧洲回来,在广州,看到水果摊上卖的柚子,像地雷一样挂在棚子上,不知何物,还冒了傻气,引得广州人大笑。柑橘,吃的也不晚,二十多年前在北京的市场上就有了销售,开始一两个品种,现在市场至少有七八个品种。

苹果,雪花梨,柿子,水蜜桃,葡萄,倒都是北方产的。但那时候我在乡下,十七年之久,印象中只吃过一次鸭梨,啃过一次苹果。鸭梨,主要产在沙土地。我们村子是粘土,没有沙土,沙土地产的鸭梨又酥又甜。与我们村相隔两个村子是沙土地,他们那里有成片的鸭梨树。有一年初秋,我跟村里一个长辈去那里,树下吃过一次鸭梨。严格来说,没有经过当地人允许,算是偷吃。苹果,也仅仅吃过一次。那是从镇子上买的香蕉苹果,村里的供销社是没有的。因为兜里没几个钱,只买了一个坏的吃。
柿子在家时也没有吃过。上初中时,下学回来,路过苗圃,听说有怵头柿子苗,就跟同学偷了一棵,拔的手都脱了一层皮。种植在院里,长了两年才知道,那树苗不是柿子,而是黑枣。结黑枣时,气的我在地上直抹眼泪。葡萄,村里只有一家有过一架葡萄,刚结果实,还被割了“资本主义尾巴”。

如今,各种水果,不管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不管是中国的,还是进口的,都已经平平常常,成了寻常百姓补充营养的日常生活品。想吃什么,随时都可以购买。
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的水果,是富足生活最好的见证,也是庆祝丰收最好的物质之一。只要用心感受,美好和幸福就会展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
今晚,一轮圆圆的明月会满面笑容,在中华大地上冉冉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