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老师简介:
张德新,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现为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诗友群管理员。热爱诗词楹联,醉心于诗词楹联创作,十余年如一日,发表在各类诗刊及书籍中的诗词作品二千多首,楹联一千多幅。参加全国诗词联大赛,多次获奖,有作品在景点悬挂或铭石。作品以歌颂祖国的山水和英雄人物为主,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祖国的热爱融入诗中。

怎样作赋
张德新
第一节 赋的常识
一、赋的起源:
赋,也叫辞赋,脱胎于楚辞,兴于汉。以赋为名的文学作品,始于宋玉的《神女赋》,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些都是韵文,赋占有很重要的一席,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就是赋的一种。
伴随着科举,赋一直兴盛到清末,之后科举废除,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写赋的人就很少了。但到了现代,随着文艺的复兴,赋和诗词一样,又焕发了青春。征赋的征稿也逐年增多,而且奖金不菲。
二、、赋的种类大致有:骚体赋、散体赋,骈体赋,律体赋、文体赋。
1、骚体赋,是仿《离骚》体式所作的赋,受楚辞的影响,多用楚地的方言“兮”。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2、散体赋,也叫汉大赋,它融合了诗、骚、散文的元素,而形成的一种的文体。赋是朗读的,这点有别于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元曲是吟唱的。为了朗读顺畅,在赋中多用语气词。如司马相如《上林赋》中的,“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于是乎就是语气词。
3、骈体赋,魏晋时期产生的一种文体。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偶。对平仄的要求不是很严,但句脚的平仄必须交替。句式上有很多变化,如四四句,四六句,六四句,中间还可以穿插五七句,易于文采和感情的发挥。韵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一般一段一换韵。如吴均的《吴城赋》,“亭梧百尺,皆历地而生枝;阶筠万丈,或歪杪而无叶。”句脚的平仄是相互交替的。
4、律体赋,是对格律要求很严的赋体,平仄、对仗、句式、押韵都有规定,要求太严,反而不易发挥,多用于科举。如夏思的《湘灵鼓瑟赋》,“秋江寂寂,秋水茫茫。地分吴楚,山带青苍。”
5、文体赋,是唐以后形成的文体,可以看成赋与散文的结合体,散句可不押韵,骈句须押韵,可两句一押,也可多句一押,随文而变,不拘一格。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三、赋的写法
赋以铺陈为主,多用比兴,用词华丽,讲究句法,押韵。其语言特点介乎诗与散文之间。
1、铺陈
就是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例如: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2、比兴
比兴,是两种修辞手法,兼有引发和联想的作用。
比就是用甲物来和乙物比较,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把在河边关关和鸣的睢鸠,比作淑女与君子。
兴,也叫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如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既能引起下文的故事,又能起到统摄全篇的作用。
四、赋与散文的区别
赋,是随物赋形,有话直说,要在铺陈,多用比兴,根据物的形态加以描写和引申,讲究句法和押韵。
散文,是以写作方式灵活著称,抒发作者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格式上没有太严的限制。
讲究句法和押韵,是赋与散文最主要的区别。
五、赋与诗的区别
赋是描绘事物的,诗是抒发感情的。在声韵上,除律体赋外,对平仄的要求赋比诗宽,在写法上,赋重词藻和用典,诗重真切和自然。
诗之美在意境,赋之美在结构。
六、赋与联
联脱胎于赋,句法上,联与赋一样,在平仄上,联比赋要求严,联在节奏点上必须分明,但联不用押韵。在应用上,联比赋应用的广泛,亭台楼阁上可以挂联,另外还有喜联、寿联、春联等等。

第二节 讲讲 骈体赋
一、骈体赋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多用排比句式,语言华丽,注重形式技巧,用不好会束缚内容的表达,用好了会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写景物,写法上,分头、项、腹、尾,类似于诗的起、承、转、合,手法上,多用比喻、双关、夸张等修辞方法。
二、骈体赋的句式分类
骈句最基本的句式是四言和六言,三五七言句是衍生出来的,赋中可以有诗句,但不宜多,否则会冲淡赋味。
下面学习几个名词。
单句对仗的:单句是由两个句式组成的句子,单句中有壮句紧句和长句。
1、壮句,三字对偶句。例句,王起《墨池赋》,“由是变黛色,涵碧虚”。“由是”是过渡词,变黛色,涵碧虚是对仗句。壮句气紧促,宜用在发力处或转折时。
2、紧句,四字对偶句。例句,李程《日五色赋》,“德动天鉴,祥开日华”。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用的非常多,但不可过多连用,否则呆板。
3、长句,通常是五字至九字之间的对偶句。例句,元稹《效天日五色祥云赋》,“当翠辇黄屋之放行,见金枝玉叶之可数”。长句能够以细腻的笔调去写景物和感怀,常用于铺垫。
复句对仗的:复句是由两个句式以上组成的句子。复句中有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下面分别讲一下

1、轻隔,上句四字,下句六字的对仗句。例句,欧阳修《大匠诲人以规矩赋》,“度木随形,俾不欺于曲直;运斤取法,必先正于圆方”。
2、重隔,上句六字,下句四字的对仗句。例句,王家相《春阴赋》,“送柳外之饧箫,半竿落日;停花中之酒舫,一径斜阴”。
轻隔句用的较多,重隔句用的较少。
3、疏隔,上句三字,下句不限几字的对仗句。例句,白居易《汉高祖斩白蛇赋》,“耸其身,形婉婉而莫犯;举其首,势矫矫而靡亢”。
4、密隔,上句五字,下句六字的对仗句。例句,白居易《鸡距笔赋》,“若用之交战,则催敌而先鸣;若用之草圣,则擅场而独步”。

5、平隔,上下句字数不限,但要字数要一样的对仗句。例句,柳宗元《拨沙拣金赋》,“沉其质兮,五材或阙;耀其光兮,六府以修”。
6、杂隔,上句四字,下句五、七、八字不等的对仗句。例句,浩虚舟《盆池赋》,“空庭欲曙,通宵之瑞露盈盘;幽径无风,一片之春冰在地”。
这种隔句对仗的手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扇面对。写作时,不要一种句式连用,要穿插着用,也不要一种句式用的过多。要让文章显得有生气。
三、平仄
句中的平仄能做到相互交替最好,偶有出律也可,但句尾的平仄有规定,单句式,押平韵时,不押韵的句脚要用仄,押仄韵时,不押韵的句脚要用平。
复句式的,押平韵,句脚的平仄为:平,仄;仄,平(韵)。押仄韵,句脚平仄为:仄,平;平,仄(韵)。
第三节 赋的特征与风格
一、文体特征
1、体物写志,铺采摛文。(摛文,铺张词藻)
赋是通过对事物的铺陈描述,以表达情感和志趣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赋可控引天地,错综古今。
2、不诗不文,亦诗亦文。
赋的整体写法近于散文,但在语言上近于诗,押韵、凝练、有节拍。诗为赋心,文为赋体。
二、句法特征
1、诗体句
赋中可以用诗句,如五言诗句、七言诗句等,但不宜过多,以免冲淡赋味。
2、文体句
就是散句,可以不押韵,无平仄,不对偶。一般用在过渡处,也不宜多用,必须凝练。
3、骈体句
就是上面讲的骈体各种句式,在一篇骈体赋中,骈句应占到百分之八十左右。

三、声韵特征
赋要押韵,但比诗词宽。律体赋近乎于律诗,骈体赋不是字字都讲究平仄,但偶数句音节处,非韵句的收束处,要讲究平仄。
四、结构特征
赋一般分开头、主体、结尾。开篇引事入题,主体可分成几段,破题、立题等,是赋的中心内容。结尾收束全篇,可用一首诗做结。
五、修辞特征
赋非常讲究修辞,常用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还有两个是赋特有的修辞方法。
1、胪列,就是为了说明某事物,将与此事物相关的内容,都一一列举出来,不惜笔墨。
2、虚设,为了铺陈,完全从想象出发,寄托情志。
六、风格
诗有二十四品,赋也有九品。
1、研炼
就是要精雕细琢。
2、雅赡
就是要音韵和谐,文辞秀美,内存风骨,外有气象。
3、浏亮
就是行文畅达,语意明了。
4、宏富
就是立意雅正,辞藻华丽,文采飞扬。
5、丽则
杨雄有语,诗人之赋丽以则。就是要追求美,但不能太过,要有一个准则。
6、短峭
要以少的文字,写出悠长的韵味,有余音绕梁之感。
7、纤密
就是从细微处见风情。
8、飞动
以短句为主,韵脚多变,灵动自如,如秋雁高飞。
9 、古奥
就是将文字经过提炼,得到升华。赋写到老练的境界,才能成为大家。

七、 赋的几点独特性
1、动宾词组前置,例如:诗句:只留清气满乾坤,变成赋句就是:满乾坤兮唯清气。
2、使动用法,将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例句,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荣父母,使父母感到荣耀,形容词做动词。
3、折腰句法,五言以上句式,在句子中间加一虚词,使句子分成两段,五言例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七言例句:朱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之与兮将一段话,分成两段。
4、有领字,领字有一字、二字、三字,可以领一句,也可以领几句,参照词中的领字。与动宾词组前置不同。
5、押韵,可一韵到底,可多韵转换,还可以题为韵。但忌犯重韵。重韵就是不规则的押了一个韵字,规则的不算。

第四节 举例说明(骈赋)
茅台酒赋
壮哉茅台,誉为国酒,渊源流长。承千年之使命,兴九域之芬芳。张旭三杯,山川可草;谪仙一醉,日月成章。凝涵天地精华,独身心坦荡;铸就英雄气概,更仪态昂扬。韶华永驻,情意无疆。激肝胆以生热血,注慷慨而有担当。带今古之传奇,得云霞之温润,映酒都之辉煌。
美哉茅台,看泉冽胸襟,酒盈风采。开境界而似春风,溢清醇而源地脉。得王者气,化厚重为芳香;铸国之魂,荣博览而鼎鼐。烹星煮月,典雅于中;窖玉封金,风骚其外。蕴田园之逸,秉泰岳之雄,发江河之慨。呜呼,开坛添韵致,举盏越沧海。
醉哉茅台,蕴和谐,生馥郁,积雄浑。情缘于真善,名彻于乾坤。任回首、只留隽永,最难忘、还是温存。抒怀以砥砺,悟道唯清纯。琢山川之韵,镌文化之格,沁家国之痕。越时空而添气魄,历风雨而著昆仑。诚也,酿出乡愁味,兑来千古魂。
大道不孤,春风又是。续杜康韵,豪气满黔山;遣刘伶兴,激情凝赤水。传承而留高雅,梦想峥嵘;斟酌而去浮华,人文遐迩。噫嘻!敛四海而生情,映五湖而明理。清香淡处,感悟田园;回味浓时,放怀历史。
有诗赞曰:
赤水河边酒故乡,风中草木也芬芳。
酿成春意诗连梦,渡过红军慨以慷。
家国喜逢新气象,古今不负好时光。
人生融在一杯里,情满襟怀彩满堂。

解析:
赋最重发端,赋的开头和散文一样,有多种形式,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写法。我这里用的是点题法,即开门入题,茅台是中国的国酒,有两千年的历史。接下来发挥想象,写张旭醉后,写谪仙饮时,极尽铺排,在铺排中追求开阖荡漾。文似看山不喜平,赋更要内容丰富,贵有波澜,不宜平铺直叙,也就是说在铺排中,要有高有低,高低错落,突出重点。
一、句法
开头一句是散句,散句不讲究平仄,但结句要押韵。散句能更好的说明问题,也能更好的发挥感情,一般用于开头和结尾。但不宜多用,一般不超过全文的百分之二十。散句之后,用了一个六字句,六字句气脉悠长,可承上启下。
六字句后用了一个紧句,紧句易于提起气氛。紧句之后用了一个六五的长句,长句须辞藻华丽,张显出赋味。一段中,紧句长句要相互搭配,气紧之后要气缓,激昂之后要慰藉,反之亦然。
六字句后用了一个紧句,紧句易于提起气氛。紧句之后用了一个六五的长句,长句须辞藻华丽,张显出赋味。一段中,紧句长句要相互搭配,气紧之后要气缓,激昂之后要慰藉,反之亦然。
二、平仄
第一段我押的是平声韵,所以结句都是平收。两分句的,前一句句尾一定是仄,后一句句尾是平。如:“承千年之使命,兴九域之芬芳”中的“命”和“芳”。一句之中的平仄,在节奏点上要平仄交替,如“承千年之使命”中的“年”和“命”,这个和律诗一样,但没有律诗要求的严,偶有出律也可,但不宜过多。
三分句的句尾平仄是:平,仄,平。如:“带今古之传奇,得云霞之温润,映酒都之辉煌。”四分句的句尾平仄是:平,仄;仄,平。(马蹄韵)如:“张旭三杯,山川可草;谪仙一醉,日月成章”。句尾的平仄一定要分明,押仄声韵时,道理相同。

三、修辞
1、对偶,骈赋对偶句要占到百分之八十,一定要练好对的功夫,对偶比对仗要松一些,可以重字,平仄也宽。如“蕴田园之逸,秉泰岳之雄,发江河之慨。”
2、铺陈句:如:“得王者气,化厚重为酱香;铸国之魂,荣博览而鼎鼐。”在铺陈中层层递进,增加气势。
3、夸张句,如:“续杜康韵,豪气满黔山;遣刘伶兴,激情凝赤水。”将茅台酒的特征扩大,产生丰富的联想,要有想象力。
4、比拟句,如:“烹星煮月,典雅于中;窖玉封金,风骚其外。”用星月、玉金,来与茅台相比,用典雅、风骚,人的品性来赋予茅台。
5、折腰句:如:“越时空而添气魄,历风雨而著昆仑。”两个词组用一个虚词连接,像竹节一样,节节拔高,更能彰显力量。
6、动宾词组前置句:如:“敛四海而生情,映五湖而明理。”敛四海、映五湖就是动宾词组前置。这种句法在于重点说明四海和五湖。
7、领字:如:“任回首、只留隽永,最难忘、还是温存。”任回首、最难忘、是领字,领字可以不对偶,不讲平仄。
过渡,诗一般以意转合,没有明显的过渡词语。词讲究过渡语,如: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过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过渡明显,既总结上片,又引领下片。赋更讲究过渡,往往用过渡语加以提示,如:第二自然段的,“美哉茅台,看泉冽胸襟,酒盈风采。”第三自然段的“醉哉茅台,蕴和谐,生馥郁,积雄浑。”有的赋,还用一小段来过渡,但骈赋中这种情况很少。

用韵,赋是韵文的一种,所以要押韵。赋韵较宽,没有专门的赋韵,可以押平水韵,可以押词林正韵,也可以押新韵。有的赋一韵到底,有的赋中间换韵。一般篇幅比较短的赋,宜一韵到底。篇幅长的赋,宜多韵转换。可以平韵转平韵,平韵转仄韵,仄韵转平韵,仄韵转仄韵,没有限制,但不能重韵。一层意思,宜用一个韵,若一层意思没说完,就换韵,容易造成意脉割断。骈赋的押韵,最好是平韵、仄韵协调。
赋的用词用字,宜用当今的语言,赋讲究古奥,但不是古板,得让人一看就懂。一些古代有,而当今不用的意象,最好不用。如走马、灯花、鱼雁传书等。由于赋要对偶,字数有限制,中间用了典故,可以在后面加注释说明。
结尾,与开头一样,是赋的重要部分,赋有其特有的结尾形式。
一、赋以铺排为主,但在结尾处可以抒情。如杜牧《阿房宫赋》的结尾,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二、赋可以用诗或用词结尾。如我的《茅台酒赋》就是用一首七律结尾的。
赋和其他文章无二,有一百种开头方式,也有一百种结尾方式,全看作者怎么运用。只要文字优美,意境旷达,有情有景,就是好文章。
说了这么多关于赋的知识,难免有遗漏,望大家共同探讨。至于怎样写好赋,我想说的就一点,多读古人的赋,多积累文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