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间 之 智
作者:朱双顶
在历史上,用间之术可谓悠久,在《周礼》上就有“巡国传谍者,反间也”的说法。意思说,巡邦国传谍者的,就是反间。周代姜子牙就说:“间构飞言,聚为一卒。”就是说,对于辩言巧辞、善毁善誉的人,可以组建一支独立的队伍了。但最早详细记载用间之事的,当为《战国策•东周》上记载的西周人用间之事了。据《战国策•东周》记载:西周大臣昌他叛逃,去了东周,把国家机密全部泄露给了东周。东周十分高兴,西周君非常愤怒。西周大臣冯且采用反间计,让人携带三十斤黄金和一封信,越境送给在东周的昌他。在信上说:“敬告昌他:如果事情可以办成,你就尽量努力办成;如果办不成,就赶快回来。时间长了事情可能会败露,你将自身难保。”同时,冯且又派人告诉东周的探子说:“今晚有奸细要入境。”东周探子果然捕到送信人,并且把他献给了东周君。东周君因此而中计,立刻将昌他杀掉了。
最为系统畅述用间理论之人,非孙武莫属了,他在《孙子兵法》中专列一章《用简篇》,可谓是前无古人。他从战略的高度,论述了使用间谍的重要性,是“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将用间作为“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将“知彼”落实到“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的用间上;完整地叙述了各种间谍的使用方法,提出了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的概念及使用途径,如果“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可见,古代用间,实战中有了具体的使用,理论上有了成熟的总结,表现出古人在用间上的大智慧。
用间莫远于谋国,可古人用起来竟然空前绝后,影响至今。战国末期,强秦实施“先取韩,以恐他国”战略以吞并六国,于是韩国成为秦国首选目标。但面对强大的秦国,韩国也不坐以待毙,使出了用间“疲秦”的绝招。这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记载。说韩国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工程人员,来秦国做奸细。这个奸细所干之事,既不做破坏活动,也不做情报搜集,是专门来帮秦国兴修水利的,虽然他因暴露而成为一名失败的间谍,却因此而立下丰功伟绩让千秋万代受益,而阴错阳差地留名于史。
郑国是一名卓越的水利专家,他曾任韩国管理水利事务的水工(官名),参与过治理荥泽水患以及整修鸿沟之渠等水利工程。他受韩王差遣,派去秦国修建水利工事,从而“疲秦”,是倾其所能、竭尽全力而为之,为秦国设计修建了一条工程浩大的水渠,以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但不久,韩国这一用间“疲秦”的计谋败露,但却差一点从另一个层面毁掉了秦国,这一事件意外地引发了秦国大规模驱逐东方各国来秦人员,要不是李斯及时上《逐谏客书》而阻止,那么秦国的广纳天下之才为己用的国策,将爱到彻底被破坏。
郑国为秦国修建的郑国渠,终因它的造福百姓之功用而永载史册。郑国渠修成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反而成全了秦国的强国之为。虽然郑国作为间谍不成功,但是作为一名卓越的水利专家,却因治理水患,一举改变了关中农业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郑国渠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用间莫难于灭国,但古人却谙熟此道而得心应手,叹为观止。秦国用间灭掉赵国就是非常成功的范例。战国后期,秦赵之间为争夺韩国的上党成区而发生了长平之战,此战以秦国最后坑杀赵军四十余万士卒的彻底胜利而告终,使赵国元气大伤,从此而衰败。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就是由于赵王中途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久经沙场的老将廉颇所致,是秦国用间得手所为。
赵王贪得,得到韩国白送的上党地区十七城池之后,就派廉颇率军去驻守。秦国眼见得就要到手的肥肉,却被赵国不战而获,非常震怒,秦赵两国在公元前262年暴发了长平之战。这一打就耗了三年,秦军遇到了强大的对手廉颇,毫无办法快速取胜。秦国一看这不行,必须要将廉颇除去,才能越过这道屏障。于是秦国使用了反间计,派间谍潜入赵国的都城邯郸,散布谣言说:廉颇年老畏战,不敢与秦军交锋,马上就要溃败了;秦国最害怕的将领就是赵括,此人战法太厉害,如果是他与秦军作战,早就将秦军打败了。赵孝成王听了谣言之后,信以为真,任他人劝谏也不听,硬是用赵括替换了廉颇,结果才有了长平之战的惨败。
到了赵王迁的时候,秦国又故技重演,再施反间计,除掉赵国李牧,而最终将赵国灭掉。李牧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是继廉颇、赵奢之后,成为赵国的卫国长城,被赵王迁说成是自己的“白起”,封为武安君。在秦国兼并六国之时,于公元前229年,秦派大将王翦攻打赵国,赵王迁派李牧迎击。王剪明白李牧是自己的劲敌,不除掉他就不可能取得战场上的胜利。于是就设计用重金买通了赵王身边的宠臣郭开,让他造谣说李牧勾结秦军准备造反。昏聩的赵王迁信以为真,不加调查证实,就立即派人换掉李牧。一贯独立行事的李牧,为国家和百姓考虑,以“将在处,君命有所不受”,拒不领命,结果被赵王暗中设套捕杀。赵王自毁长城,很快自己被秦军活捉,赵国也被秦国所灭。
用间莫大于夺国,但古人善于玩乎股掌之间,计出应变。在楚汉相争期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长达一年之久,外援及粮草通道均被断绝,是危在旦夕,处在内外交困之窘境。是陈平献“六出奇计”的第一计一一反间计,计除范增,而力挽狂澜于将倾之时,让刘邦起死回生、转危为安,最终帮刘邦夺得天下。
当时,黔驴技穷的刘邦,无奈之下寻求于陈平。陈平献计道:“项羽猜忌心重,吝啬爵位和封邑,因此许多将士并不愿意为他卖命,所依赖的不过是范增、钟离昧、龙且等几个人,如果大王您能舍得几万两金黄金,就可以用反间计离间其君臣关系,引起猜疑内讧,我们就可以趁机反攻而取得胜利。”
于是,刘邦就慷慨地交给陈平4万两黄金,由他去实施反间计。陈平一方面派人到楚国送上求和信设套,一方面买通楚中的将士,无中生有的散布谣言,说钟离昧等人因功而未受封不满,打算与汉军联手被叛楚王,以混淆视听。这果然引起项羽疑心,当收到刘邦的求和信时,是疑上加疑,就派人回访,企图查明谣言的真伪。陈平借机虚情假意地接待使者,派人送来丰盛的食物和香醇的美酒。在言谈之中,当派来的使者说:“我奉项王之命前来……”未等话完,陈平就徉装惊讶起来,低声说:“原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想不到是项王的使者!”然后轻蔑地转身就离去,并命撤去酒席,换上劣等食物及餐具。这让恼怒的使者认为范增、钟离昧与汉王有隐情,回去后就一五一十的将所得情况,添油加醋地报告给项羽。项羽由此不再信任钟离昧,对范增也日益疏远起来,最后竟然前夺范增之权,迫使范增离他而去,病死途中。这样才使得陈平有机会使出“金蝉脱壳”之计,再帮助刘邦逃出荥阳,成就了一年之后的建立大汉江山之为。
用间莫急于解难,但古人更是善于捕捉战机,顺势而为。三国之时,发生赤壁之战,最后以孙刘联手而战胜曹操,形成三国鼎立,让曹操一统天下之梦付之东流。而此战之中,就有一段周瑜使用反间计,借手除掉曹操的最为得力的水军将领之趣事,让曹操失之股肱而未战先挫,使周瑜得以成功破坏曹操水军训练计划,为赤壁之战的胜利拔得头筹。
不谙水性的曹军,好不容易在占领荆州时,得到降将蔡瑁和张允,便似救命稻草任这俩人为都督,负责训练水军,以作扫平江东之备。周瑜正为蔡张俩人深悉水战之奥妙而着急,就想除掉他们。恰在这时,曹操派周瑜的同窗好友蒋干过来劝降。周瑜计上心来,便有了实施反间计的实施。
周瑜早知蒋干所行的目的,就是不说穿。俩人一见面,只是欢聚宴请,不给蒋干有游说之机。宴会结束后,又坚持将蒋干留下,同床而眠。他借酒装醉,鼾声如雷。而蒋干却因此行的目的未达到,是辗转难眠而难以入睡,二更便起来了,无意之间竟然看到了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一封投降书,大吃一惊,就赶紧拿起藏好,又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的样子去睡觉。到了四更之时,又听到有人悄悄的向周瑜报告说:“蔡、张二位都督因情况紧急,暂无机会下手。”蒋干得到这些后,自以为得到了机密情报,不等天亮就溜回了江北,将得到的信件和听到的话向曹操作了报告。曹操本就疑心大,对投降过来的蔡、张二人不太放心,听到蒋干的报告、看到投降信后,大为震怒,立即派人召唤蔡、张二人来到帐内,不容分辨就将二人给斩了。等到曹操醒过来,知道是中了反间计时,为时已晚。
用间莫深于用巧,但古人却能够从容淡定使间,运筹帷幄。北宋真宗时,宋夏边境经常发生战事。地处北宋与西夏交界的谓州,经常不断有宋兵私自叛逃投敌。这让宋军守将曹玮很是头痛,不制止吧又不行,事态一天天的在扩大;制止吧,暂时又没有好的办法。于是日思夜想,终于想到了一条借刀杀人的反间妙计,以绝后路。
一日,曹玮正在与客人下棋,一守军飞马来报说:“将军,今天又发现五十多个士兵叛逃西夏国了。”正在下棋的曹玮,听完后不紧不慢地说:“知道了,慌什么!那是我派过去的。”他话音刚落,好像马上发觉自己说漏了嘴似的,立即抬起头环顾起左右,见在场的都是自己的亲兵,就没有再说什么。后来,就有西夏探子从亲兵那里探得这一消息,报告了西夏军主。结果西夏军主信以为真,就将先后投诚过去的几百北宋兵全部给杀了。就这样,曹玮以假乱真,巧用反间计,而借刀既除掉了叛徒,又杜绝了叛逃,还稳定了军心,是一箭三雕。
古人用间的大智慧,着实让人今日读来,也不得不赞叹。难怪《孙子兵法》上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这在今天,也不失为过时,只是智者用间、仁者使间、得者在间,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而发扬光大。
2023.5.26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中国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浸淫书海,不时写点感悟,先后在微号公众号多家文学网站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诗歌数百篇首、上百万字,推出读史札记《大江东去》与《长河拾贝》、文化杂谈《随感叨絮》与《名作墨香》、散文随笔《找寻花鸟》与《我读〈诗经〉》、诗歌集《走向胜利》与《感悟时代》等八部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