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诞生的地方
丁泉石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新中国七十四周年华诞。每到“七一”和“十一”的时候,国人都会以各种方式缅怀革命先烈在建党建国大业中可歌可泣的事迹,唱响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沒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去年四月,我驱车六十公里,来到了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这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诞生的地方。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这首歌一直在华夏大地传唱,激励了几代中国人。
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叫曹火星。1924年,他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小学老师是一名共产党员,所以,曹火星从小就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华北平原,曹火星的求学之路被迫中断。国难当头,13岁的曹火星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样,立志抗日救国,坚决不做亡国奴。辍学回家后,曹火星担任了村里的青年救国会主任,同年他被调到平山县抗日救国青年联合会宣传队任音乐队队长。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广为传唱。曹火星发挥自己的音乐特长,教大家识谱唱歌。当时,曹火星还不会作曲,但他照葫芦画瓢,学着用旧曲填新词,尝试把民歌小调改成抗日歌曲。
1942年初,曹火星被党组织送到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学习,师从王莘、张非、吕骥、卢肃等众多前辈。他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聂耳、冼星海等作曲家的作品。经过8个月系统学习,曹火星从中国大量的优秀革命歌曲中汲取营养,同时也受到巨大震撼和鼓舞,使他用创作歌曲去战斗的激情与日俱增。
在华北联合大学的学习结束后,曹火星抱着为抗战而创作、为人民而创作的决心,继续参加抗战文艺演出,边实践边创作。1943年,19岁的曹火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晋察冀边区组织了若干小分队到平西根据地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曹火星和其他三位同志一起,来到了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他们白天帮村民干活、组织文艺演出,晚上进行歌曲创作。在堂上村住了近一个月,小分队用当地流行的民歌曲调填写新词,接连创作了4首宣传抗日的歌曲。最后,小分队计划创作一首能概括前4首内容的歌,并将任务交给了曹火星。
这首歌该怎么写呢?中国共产党救人民于水火、救民族于危亡的事实,在曹火星的头脑中一幕幕呈现,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当时堂上村已开展了民主建政和减租减息工作,火热的工作场景深深地感染着曹火星。经过3天的创作与修改,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完成了。曹火星兴奋地推开屋门,叫来11名儿童团员,教他们学唱这首新歌:“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引导中国走向光明.…”清脆的歌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真挚的感情,滚烫的旋律,这首歌很快在当地群众中传唱开来,随即唱遍晋察冀边区、唱遍了全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歌词在传唱时,曾多次被人民群众主动修改。1943年歌词中的“坚持了抗战六年多”,到1944年,群众将其改成了“坚持了抗战七年多”,到1945年,又将其改成“坚持了抗战八年多”。而最重要的修改,是莫过于在原歌名中加入了一个“新”字。1950年的一天,毛主席在中南海听到女儿李讷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歌时指出,这个话不科学、不准确,因为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是先有中国,后来才有共产党。所以,应该在“中国”前面加一个“新”字,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人民军队前进的步伐,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战斗号角,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的脚步,伴随着中国人民迎来改革开放、繁荣富强的新时代。这首代表民心民意和革命真理的歌曲,将伴随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