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 文 联 想
文 / 武 稳 祥
贾平凹先生不愧是咱们陕西的骄傲,文学大伽,陕西文学军团的又一颗明星。是继路遥、陈忠实之后,我省的又一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他的写作 既传统又现代,既真实又具艺术感。不追潮流 不赶时髦,主要是在写实事中富有哲理。以真情实感而感动了无数读者,这也是当今不随波逐流的难能可贵之处。

刚才我看了他的《变铅字的时候》,此种情感尤为强烈,深深地感染着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笔,欲因此而发抒自己的胸臆。
柳青大师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只有愿意为它卖命的人,才能干好这一行。”从他的文章中 看到了学习写作的艰辛与不易,屡写屡退稿。又以超人顽强的毅力,屡败屡战,笔耕不辍,终于杀出了一条血红的文学路,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从他的文章(当然绝对不敢高攀名人)由不得就联想到我自己学习写作的经历,有多少情况 是多么的相似啊!
我自幼好文爱诗,十分崇拜和羡慕古今无数文化名人,以他们为前进路上的光辉旗帜,时时激励自己 不断努力,追求上进。可是,由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荊棘载途,美好的理想、绚丽的憧憬:随着社会潮流、统统化为了无可奈何的可悲的梦幻与泡影。
自66年小学毕业,恰逢文革,被社会潮流一鞭赶 回乡务农。为了生计 学做木工谋生,服务城乡,风风雨雨,二十多年。92年底 又遇车祸、几乎殒命,医治十载。伤轻之后,不甘消沉,重拾旧好,呕心沥血,夙兴夜寐,奢望有朝一日也能酬夙愿。

在多年的木匠生涯中,白天工作忙毕,有多少个夜晚 我用木工铅笔和烟盒纸,胡写乱画,练习写诗歌。其中有一首概括了当时的心情:
《 梦 》
廿 年 挥 斧 叹 庸 才,
一 片 彩 云 心 府 埋。
何 日 不 为 温 饱 苦?
还 我 庐 山 真 面 来!
1991、4、28、于西安西郊
承蒙周围许多老师和文友的错爱,给我各个方面予以热情的帮助与勉励,加之自己的不懈努力,初有小成。
因贾平凹的第一次“文章变成了铅字”,而联想到我的第一次“文章变铅字”,激动的心情 是多么的相似啊!
91年春,陈忠实先生为《长安风》的“序”中道:“能叫出第一声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在处女作发表之前 较为漫长的苦斗期里,在诸多困扰中:自卑是最可怕的一种心理情绪。自卑总是和自信一起徘徊,总是怀疑自己是否具备文学天才 或者说文学的基因。自信经过天才这面神秘的镜子的折射 就变成了自卑。第一次发表作品,无疑意味着自信第一次战胜了自卑。使许久被自卑困扰以至折磨的人站立起来,扬眉吐气地说:“我还行!”至于这第一声叫得是否宏亮、是否婉转、是否合谐、是否艺术,我们以为不必太看重,重要的是终于叫出第一声了。”
1995年春、我的同窗好友毋秀春 帮忙投稿,我的四篇习作七绝,于 1995、5、12、首次登载上了‘长安报’。习作第一次变成了铅字,心中的激动哟、简直是欣喜若狂了。多年沉默的小鸟啊,今天终于叫出了第一声!

《 初 刊 》
昨午鹊鸣, 诗歌初登,
喜从天降, 挥毫抒情。
1
冥 思 苦 想 十 年 梦,
脱 颖 而 出 第 一 声。
花 红 总 须 沃 土 育,
独 具 慧 眼 识 泥 中。
2
初 登 大 雅 宜 谦 恭,
更 当 勤 奋 再 攀 登。
万 丈 高 楼 从 地 起,
千 里 足 下 勇 长 征!
2015、5、21、
对于专业文人来说,一篇见报、小莱一碟,那也是司空见惯之事,丝毫不足为奇。但对于我这个自学入门的初级生来说,就如同是在干涸的沙漠上 遇到了一块绿舟。其鼓舞、其鞭策,不可估量!成为了我继续努力的动力。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所有曾经帮助和支持我的老师和文友们!
一一 武 稳 祥
2023、10、5、晚
武稳祥:男 系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三益村(大鲍陂村)人。于1953年11月17日出生于少陵原上一个普通农家。8岁上学,1966年在本村学校高小毕业。恰逢文革,无奈辍学,回乡务农。自学木匠,服务城乡。苦谋生计,四处漂泊。栉风沐雨,历尽艰辛,暑来寒往,二、三十年。
自幼好文爱诗,常常忙中偷闲 练笔习写。1992年底,在陕南惨遭车祸,九死一生。十几个昼夜昏迷不醒,水米不进,
日夜竭力抢救,终于起死回生。医治十载、重伤转轻。仰天长啸、不甘消沉! 拙手抖笔、泪洒毫端,三个春秋、苦成长篇回忆录《蹉跎年华》,约30万字。赠送亲朋好友,多获好评! 2002年8月13日在长安作协常务副主席王渊平的带领下,长安电视台闻讯前来摄像采访。后来播放了4遍。2002年8月20日《长安报》专题报道。2004年春,在长安区残联会长张萍的带领下,一行五人前来专访。后来此事被收录在《共创美好明天》之书中。无论炎夏寒冬,坚持笔耕不辍。2012年紧随国家 农村城镇化的形势,在众友的鼎力协助下,为故乡撰写村史。起名:《千年沧桑古鲍陂》。朝乾夕惕,呕心沥血,春华秋实,终于报捷。图文并茂,争相传阅。桑梓流芳,聊慰平生!
数十年来,每逢要事,触感动心,无论悲喜,辄有笔记,积稿成摞。屡屡喟叹:时乖命蹇 但是总不甘心!由于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因而习作只能以顺口溜居多,无奈之间 只好望洋兴叹了。但不论优次 每一篇都是竭尽全力,煞费苦心 修改再三,无一篇不是倾吐心血凝结而成的。因而,且不管别人如何看法,甚至不屑一顾。但他自己永远是敝帚自珍、弥足珍贵的。2016年冬集结成册,取名:《诗苑雅韵》。诗选书成,引起多方关注,备受左右好评。
2017、2、17、长安电视台前来摄像采访,2、20晚及后来长安新闻播放了多遍,并发到了腾讯视频网上。2016、12、入编由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编辑的《长安文学集结号 — 长安作家及作品名录》。仅一农民 又非作家、忝列风雅之班,都岂不有辱大雅之堂?惭愧,惭愧!
2017年春末夏初,有幸赴北京一游,大开眼界。归来乘兴撰写游记《春暖京华》,意为留念。也可为没去过北京的人作一些简略介绍,亦乃初衷。2018、5、4、在“京兆文学”网上首刊(第一期)。实在没料到,反响强烈,评价颇佳。第一天就有500多人阅读,这些天来阅读者陆续竟逾千人。还有许多人抒情留言,热诚点赞。喜出望外,甚感欣慰!

